APP下载

武术散打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0-08-15龙明丽

武术研究 2010年11期
关键词:空手道跆拳道国际化

龙明丽 杨 青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 100029)

武术散打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龙明丽 杨 青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 10002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散打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散打的国际化发展要坚持术道并重,身心双修;注重培养武术精神;积极拓宽传播途径,使大众认同并接受散打运动的文化底蕴。

散打 国际化 现状 对策

前言

散打是中国武术的主要运动形式之一,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徒手格斗技术的基础之上,进行整理、归纳,经过高度概括、科学的抽象之后形成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自1979年试点推广以来,散打运动历时31个春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当前武术发展的主流项目,这既是散打运动的成功之处,也是对中华武术的进一步发扬和光大。不能否认,散打运动已经形成了一套有别于拳击、泰拳、空手道、跆拳道等国外徒手格斗项目的技战术体系和理论框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对抗体育运动,并广为世人所接纳。

1 散打运动国际化发展现状分析

1979年3月,原国家体委确定在浙江体工队、北京体院、武汉体院首次试点散手运动项目,对散手的技战术及规则和裁判方法、场地、护具等进行研究,本着“积极、稳妥”的方针,希望将中华武术的徒手技击技术精华通过散手这样一种运动形式重新展现出来。1979年5月,散打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进行汇报表演,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将武术散打运动展现在现代体育的舞台上。此后,经过一系列的国内武术散打擂台邀请赛及国际武术散打擂台邀请赛,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和规范的全国男、女散打锦标赛,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把散打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8年第13届亚运会散打成为正式竞赛项目,进一步确立了散打在国内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中的“合法”地位,促进了散打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2002年7月,第1届武术散打世界杯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散打运动有了自己正式的国际比赛。历时31年时间,散打运动由早期的试点阶段,不断改革、创新、发展,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最终构建了以踢、打、摔为主的现代散打技术体系,形成了“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技术特点和独特风格,形成了符合现代竞技体育特征的极具民族特色的运动模式。随着赛事种类的增加、比赛次数的增多、赛事层次的提高,散打运动逐渐走出国门,向世界发展。近年来,散打与国外同类徒手格斗项目进行了系列国际性比赛交流,如“中国功夫VS泰拳”、“中国功夫VS拳击”、“中国功夫VS空手道”等等,赛事层出不穷,绝大多数比赛都是以中国散打运动员获胜而告终。国际比赛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极大地提高了散打的声誉和地位,为散打运动的国际化发展拓展了新天地。仅仅三十年的时间,散打在世界八十多个国家落地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2 制约散打国际化发展的“瓶颈”

总体而言,散打运动的国际化之路平坦无阻,一直向前迅猛发展,但是与国外同类徒手格斗项目如跆拳道、空手道等横向相比,散打的国际化之路还很漫长。同样是短短的三十年,跆拳道经过反复实践,反复完善,由偏处于朝鲜半岛的搏击格斗术,迅速成为遍布全世界大部分地区、以腿法对抗为主要形式、紧张激烈、惊险刺激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现在世界跆拳道联盟在全球拥有168个会员国,习练者多达7000万,而且已成为奥运会的正式项目。空手道在全世界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推广,世界空手道联盟共有五个洲际联盟,164个成员国,目前正在练习的会员约6700万之多。就技术而言,散打与跆拳道、空手道并无优劣之分,甚至比二者要更为全面综合。近几年来,散打与空手道、拳击等徒手格斗项目进行了一些国际性比赛,其他项目均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丝毫不影响空手道等项目的发展。尤其是空手道,近几年在世界各地愈加火爆,正在充满信心的进军奥运会。作为进入国人视野不到20年的舶来品,跆拳道和空手道迅猛冲击国内市场,已成为时尚的主流,而作为武术主要形式之一的散打运动,却在市场中面临尴尬的地位。从国际化发展程度来说,散打的会员国数量仅刚刚超过跆拳道联盟和空手道联盟会员国的一半,那么,制约散打国际化发展的“瓶颈”问题是什么呢?

“一个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化推广,并非仅仅依靠项目本身的技术,更需要它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内涵。”[1]跆拳道与空手道等运动在世界同类格斗项目中脱颖而出,迅速为世界人民所接收,并不仅仅依靠技术,更重要的是将技术与教育相结合,以育人为主,以涵养精神、提高素质为目的,使习练者在学习技术同时,得以探知该运动项目的文化底蕴,达到身心双修的目标。可以说,“术道并重”,是跆拳道、空手道等国外格斗项目成功的原因之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当大胆借鉴跆拳道等项目推广成功的经验,摄取其中有益成分为我所用,既要重视技战术训练等“硬件”建设,又要重视以育人为主的“软件”建设,发掘散打项目本身所蕴藏的文化底蕴,提高其文化品味,为练习者创造出浓郁的人文环境,让练习者在学习散打的过程中,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体会到东方传统的文化特色,最终达到身心双修的双重功效。

3 散打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3.1 坚持术道并重

空手道最初叫做唐手,1936年船越义珍先生对唐手的技术进行改良,并且结合佛教禅理,加深它的哲学内涵,继而改名为“空手道”。“‘空手’加上一个‘道’字,就与‘剑道’、‘茶道’一样,不单是一门技术,而是一种人生修炼之道。”[2]显然,与散打相比,空手道更加强调的是育人,提倡以礼待人,融道德、哲理、武士道精神和现代体育教育方式于一体,因此,空手道以“始于礼而终于礼”为训诫,强调以完整的形态终于行礼。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必须集中精力,做到心理虔诚,严守礼仪,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要求自己。不论是在训练、比赛,还是其它场合都要向长辈、教练、队友行礼,使练习者养成发自内心的行礼习惯,以养成恭敬谦虚、友好忍让的态度和互助互学的作风,并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学习动机虽堪殊途,最终则会达至同归——即在为以肉体的强大为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武道合一,使练习者的整个人格也因此强大起来。”[3]由此可见,学习空手道的过程,不仅仅是技术的学习,更是道德的培训,礼仪的教化,最终使习练者达到身心双修的目标,这也正是空手道风靡全球的主要因素之一。现代社会中,紧张的工作节奏、精细的社会分工、复杂的社会关系、多重的社会角色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不仅使人的体质下降,而且由于精神压力增大,导致心理失衡,诸如此类的社会条件对人类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道德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解决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人的身心扭曲和异化,散打运动应借鉴空手道成功的因素,提倡“身心双修”。《中国武术段位制理论教程》中关于“新时期的武德内容”中,开宗明义地写道:“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4]要求练习者以德为先,练习武术的目的不是为了逞一时之血气,好勇斗狠,而是以修身养性为目标,最终完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这才是散打运动发展的深层内涵和真正意义。因此,在以“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现代社会,散打尤其要重视体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以技术为传播媒介,坚持术道并重,将身体活动和道德、礼仪融为一体,形成身心双修的育人目标,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当前世界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潮流而服务。

3.2 培育武术精神

世界上影响极其广泛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活动了,它把体育所富有的内涵加以提炼、总结和升华,归纳出“奥林匹克主义”和“奥林匹克精神”,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努力加以实践。精神,是一个哲学概念,是意识形态里的抽象事物,是人的行为的内在动因,是人追求理想目标的内在表现。它并非具体的方法、手段,却是事物的中心、灵魂,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一不是精神指引的结果。社会生活中,精神缺失比物质缺失更为严重。霍元甲创办精武体育会,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作为办会宗旨,并以“不准以我之拳头加予同胞身上”为根本戒律,被武林誉为“精武精神”。跆拳道和空手道在向世界推广过程中,也提出了精神培养的口号,跆拳道强调精神修炼,其精神概括为: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经过跆拳道学习,可以培养出顽强果断、耐劳的精神,磨炼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养成礼让谦恭、宽厚待人的美德,因此,“许多跆拳道运动员及爱好者初开始学习跆拳道的原因往往是关注跆拳道的防身健体作用,以及技术动作的优美潇洒与刚劲。而到最后真正吸引他们的却是跆拳道的精神。”[5]空手道注重精神修养,“空手道的精神是彻底的和平主义精神,它具有极高的忍耐和宽容意识。”[6]正是这种精神,促使精武体育会、跆拳道、空手道突破了国别、地域的限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生根、发芽、蓬勃发展。

就人文视角而论,散打是一种文化形态,其本身就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中国古典哲学、伦理道德、军事学、美学对散打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散打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散打又是一项体育竞技对抗运动,练习者在激烈的搏击对抗中,要克服心理上的胆怯,增强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奋力拼搏,直到最后的胜利。而竞争意识是现代社会各种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可以说练习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散打练习后,直面社会竞争,会迎难而上,充满竞争活力。因此,散打的国际化发展要注重培养一种武术精神,一种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武术奋斗精神,用以培养习练者的竞争意识,并使之上升为可持续性的思想教育行为。毋庸置疑,我们应该借鉴空手道、跆拳道成功的经验,在意识形态领域用武术精神来塑造、培养高品质、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培养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这一点,远非简单的技术训练所能达到。只有充分认识到武术精神的价值、功能,突出文化特色,确立它的主流地位,才能使练习者同时得身体训练、精神培养之双重功效,促进精神与体魄的和谐发展;才能使武术散打的国际化之路突破旧的窠臼,以全新的形象迎来大的发展。

3.3 加大传播力度

当今时代是一个思潮涌动、信息海量、多向互动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宣传工作是散打国际化传播的主旋律,无论官方机构还是民间社团,无论是团体组织传播还是个人传播,都应该与新闻媒体加强合作,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建立专门的散打资料数据库,制作面向全球宣传散打的网页,广泛搜集、及时发布有关散打方面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建立起覆盖全球的散打信息网络,除此外,还要借助影视、报刊等多种信息平台,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增强宣传的影响力,提升散打在大众之中的形象,增强大众对散打多种价值的认同感。

“一个体育项目想要职业化、市场化,观众是基础,如果没有观众的积极参与,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生存。”[7]首先,散打要提供给观众物有所值的产品——高质量的比赛,以此作为获得观众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可以在原有基础之上,努力开拓散打市场,扩大比赛规模,增加比赛场次,大力推广高质量比赛,如散打王争霸赛、不同徒手格斗项目间的对抗赛、中国散打巡回赛、洲际及世界散打王争霸赛等职业散打赛事,并使之形成传统赛事,在世界体育界产生一定影响力。同时,也要兼顾完善业余散打比赛体系,人在不同年龄段所处的训练阶段和生理、心理特点不同,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人在社会、历史、经济、政治、文化、风俗、地域等方面也有一定差异,导致对武术散打的攻防格斗技能、强身健体、精神培养等多种功能间的需求比例不同,因此要制定出相适应的竞赛办法和规则,组织不同年龄阶段或多种形式的散打比赛作为职业散打比赛的有益补充,通过诸如此类赛事扩大散打的群众基础,使更多的人们参与散打运动,喜爱散打运动。其次,为了使散打更加接近大众,融入到大众娱乐活动之中,可以定期举办国际散打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学习班,培养一批国外散打骨干,积极加强散打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援外教学工作,通过他们在各地广泛普及推广散打运动,既能提高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散打竞技水平,缩小国内外水平差距,又能使世界各地大众得以了解散打运动,并能通过一系列业余比赛亲身参与,为散打国际化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4 结语

散打运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是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并吸收的过程。散打的国际化发展,不仅是技术的传播,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只有全世界人民理解了散打运动所蕴含的东方文化内涵,认同了所倡导的育人目标、武术精神,实现了文化的彼此交融,才有助于散打的国际化发展驶上快车道。

[1]周直模,等.中国武术散打走向世界的理论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419-421.

[2]张宏春,陈 卓.空手道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现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1):78-80.

[3]朱建华.全接触空手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5.

[4]中国武术段位制编写组.中国武术段位制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118-119.

[5]黎晓勇.跆拳道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J].四川体育科学,2008(2):66-68.

[6]袁镇澜,周际明.空手道·武艺一点通[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5.

[7]马 铁.国际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对我们的启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2).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Wushu Sanda

Long MingliYang Qing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ical Science,Beijing 100029)

Adopt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tion,logic analysis,the paper makes a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Wushu Sanda.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next Sanda need it to adhere to both patients,body and mind alike;focus on the spirit of Wushu training;actively expand transmission ways and lead the general public to recognize and accept the culture of Sanda.

Sanda p title=quot;pagenumber_ book=16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G85

A

1004—5643(2010)11—0007—03

1.龙明丽(1971~),女,讲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作者简介:2.杨 青(1973~),女,讲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空手道跆拳道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嘻哈跆拳道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嘻哈跆拳道
空手道在苏联(上)
传统空手道与竞技空手道的比较研究
嘻哈跆拳道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空手道与武术散打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