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武举制度的异化现象与原因

2010-08-15芳段丽梅

武术研究 2010年11期
关键词:武举崇文武学

陈 芳段丽梅

(1.太原科技大学体育系,山西 太原 030024;2.运城学院体育系,山西 运城 044000)

宋代武举制度的异化现象与原因

陈 芳1段丽梅2

(1.太原科技大学体育系,山西 太原 030024;2.运城学院体育系,山西 运城 044000)

宋代武举制度虽然较前朝完善,但宋代武举几经兴废,异化现象非常严重,具体表现为:宋代武举“以文制武”、“将从中御”,武学是武举的附庸,武举录取人数太少,武学规模太小、武将官员补充、晋升不以武举科考为主等,宋代武举异化原因有显性原因与隐性原因两种,文章试图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更进一步地去研究宋代武举异化及内在原因。

宋代 武举制度 异化

1 宋代武举的异化

在中国历史上,统治者为了网罗民间人才,首先创立了选拔文官的科举制度。到了后来,为了充实军队方面的人才,又创立了武举制度。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自此以后,武举考试为大多数封建王朝所承袭,成为封建国家选拔武备人才的重要制度。历朝历代,武举制度的运行为历代统治阶级选拔了大批高级的军事人才,对维护封建统治和特定时期的国家安全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唐代武举制度从以文考为主的科举体系制度中独立出来,对我国封建社会整个科举制度的发展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与此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崇尚武学传统的体现。唐代武举考试偏重于技勇,重点是马上枪法,而整个制度还不够完备,是武举制度的创制时期。即便如此,唐代的武举制度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唐王朝选拔了王孝杰、高崇文等一大批卓越的军事人才。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后登上皇位,此时的中国正处在四分五裂之中,内忧外患,作为一个刚登上皇位的统治者,其自然希望皇权能长久,社会能久安。这就要求他必须培养一批将材以强化政权、加强国防。从军事角度出发,要求创建新军事制度,提高军队的整体素质和作战能力。基于这样的时代要求,宋太祖效仿唐代的武举制度,建立起宋代的武举制度体系。从选拔军事人才的目的出发,宋朝武举更加理念化,较前有了相当的进步,宋朝打破了传统以弓马选将帅的方式,走出了一条在和平条件下选拔军事人才的道路,对唐代及以前从世族子弟中选拔将领的方式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在宋代“重文轻武”的社会背景下,“以文制武”、“将从中御”的军事体制,使宋代武举表现出“录取人数不多”、“武学规模不大”、“武进士不愿从军或学非所用”等异化现象。因此,在武举制度得以完善的宋代,名臣、名将中却并无一人出自武举体系。从这个层面而言,宋太祖希望通过武举制度选拔优秀将帅,并以此提高军官素质的理想未能得到实现。

2 宋代武举异化的表现

2.1 宋代武举“以文制武”、“将从中御”

由于宋太祖赵匡胤是经兵变登上皇位的,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收取兵权的措施,所以整个宋代封建皇权在国家管理和发展上重文治,读书应举成为社会风尚,从而推动中央集权在思想领域的一体化统治。宋太祖有鉴于唐末五代武将专横割据之祸,提出“宰相须用读书人”的崇文抑武主张,后又以“杯酒释兵权”的和平方式,排除了军事上和政治上拥有实力的潜在对手,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当时战功赫赫的武将。继之执政的宋太宗更是紧抓兵权,甚至于出征时的阵图都由宋太宗一手制成,并要求将领们执行,这直接导致了宋初几次攻辽战役的失败。但宋代对军事权力的重视却由此可见一斑。狄青身经百战,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但在出征侬智高前,也有大臣认为其为武人,“不可专用,请以文臣辅之”。作为北宋唯一的武将出身的枢密院使,狄青遭到众多文臣的嘲讽和排挤。即令一代名臣欧阳修亦曾上书,认为狄青“武臣掌机密而为军士所喜,自于事体不便”,要求“罢青事务”。文彦博更认为狄青虽为忠臣,也应防范,并以“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为例,说明武将不可掌军权。狄青也由此而最终被赶出朝廷,忧愤而死。王夫之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宋所忌者,宣力之武臣耳,非偷生邀宠之文士也”。由于武臣不断遭到猜忌,不得不“以仁厚清廉,雍容退让,释天子猜疑,消相臣治倾妒”。随之而来的是,宋朝上下轻武日盛,文风日昌。即使参加武举选拔,也由于考试形式和内容的崇文之风以及武将晋级的特殊制度,都限制了具有真正水准的武将的选拔。这也从制度层面加剧了宋代武举的异化。

2.2 武举录取人数太少,武学规模太小,武学成为武举制度的附庸

仅就制度层面而言,宋朝的武举无疑是先进的。然而,它并不是宋朝统治者求取军事将领最常用的办法。从整体上讲,宋朝最盛行的仍是以世袭或行伍升迁为军官的制度。与之相比,武举的份量实在是太轻。在北宋三十科武举中,有不少科武举录取的人数仅10余人,最少的仅为2人。众所周知,量是质的前提,也是质的保证,没有量作为坚实基础,质的飞跃是不可能的。如此少的选拔数量在军事建设中很难起到很大的作用。相较而言,南宋录取的武进士在人数上较北宋要多一些,但也不过30人至50人,与文进士的录取人数相比,差之甚远。宋朝武学本应成为培养军事人才理想的场所,武学中是既可以研讨兵书战策,又可以演练刀枪,谙熟弓马,理应成为军事统帅的摇篮。但遗憾的是,武学在有宋一代不是因为重文轻武的社会背景导致生源不足而停办,就是因为规模太小、入选严格而导致不少颇具天资的人难以牵涉其中。武举是选拔制度,武学是教育制度,两者本应是一个重选拔,一个重养成,但武学生只有通过武举才能进身仕途,武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沦为武举的附庸,在此基础上的武学教育就成为针对武举考试的应试教育体系,故此,在一定程度上,武举制反而成为制约武学发展的桎梏。

2.3 武将官员补充、晋升不以武举科考为主

宋朝武将的培养选拔制度,主要是荫补和军员转补两种重要形式,两者在宋代武将培养选拔体制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北宋前期的很长时间武将的晋升基本都以荫补为主,到宋仁宗初期对荫补制进行了局部调整,规定文、武官员子弟分别荫补为文、武阶官。所谓:“诏文武官奏荫子弟者各从本资”。宋代武举制度确实培养、选拔出了不少军事人才,如许思纯、熊安上、周虎、程鸣凤等。但我们也要看到,宋朝一些优秀的军事将领,如狄青、岳飞、虞允文、韩世忠等人,均非由武举制度选拔出身。宋代这种武将官员的补充和晋升制度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武举制度的发展。通过武举选拔的人数少而不精,武将官员补充、晋升不以武举科考为主,大部分武将是通过荫补产生,降低了士子参加武举科考的积极性。就制度本身而言,宋朝的武举无疑是先进的。然而,它并不是宋朝统治者求取军事将领最常用的办法。整体而言之,宋朝最盛行的仍是以世袭或行伍升迁为军官的制度。与之相比,武举这一制度并未能成为宋代军事制度的主流,当然,作为一项制度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但与近代以来的科学的军事教育体系相较,宋代的武举制度还处在一个相当落后的地位,因于此,宋代武举制度的发展对后世中国封建社会军事体系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3 宋代武举异化的原因

3.1 隐性原因:政权背景

宋朝的武举出现以上异化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由于宋太祖赵匡胤是经兵变登上皇位的,为防止武人势力的崛起,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抑制武人、收取兵权的措施,所以整个宋代封建皇权在国家管理和发展上重文治,提倡学术和教育,以科举制度选拔官员,读书应举成为社会风尚,促成儒学和文学的蓬勃发展,以适应封建中央集权在思想领域进行一体化统治的需要。这些和宋太祖赵匡胤经“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皇位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宋太祖鉴于唐末五代武人专横割据之祸,提出“宰相须用读书人”的崇文抑武主张,就是为了避免前朝藩镇割据、君权旁落的覆辙。后又“杯酒释兵权”,排除了军事上或政治上的潜在对手,这其中大部分人都是战功赫赫的功勋武将,次后宋太祖将兵权牢牢抓在手中,所以作为最高的统治者,本身不希望武将拥有绝对的权利,从而威胁他的政权。赵家王朝不是在战场一刀一枪杀回来的,被“黄袍加身”,让赵匡胤从开始就提防着反叛和各种不稳定的因素。这些构成了宋初巩固封建专制统治措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也成了宋太祖留给后世统治者的又一个“传家宝”,对后世特别是入宋以后的历代政府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宋高宗为什么在抗金斗争即将胜利时把岳飞召回呢?因为岳飞抗金,除了要收复失地之外,还有一个理想就是迎回被金国俘虏的宋徽宗和宋钦宗二帝。对于宋高宗来说,一个是他的父亲,一个是他的哥哥,如果他们回来了,他这个皇帝就当的名不正言不顺,搞不好还有“下台”的危险。所以他是绝对不能让岳飞迎回二帝的。当他看到岳飞即将胜利的时候,害怕二帝的回归变成现实,所以召回岳飞,将他害死,只是为了自己能够安稳的当他的皇帝;另外,岳飞掌握着当时宋朝最强大的岳家军军团,对于素来重视文官治国,武官位处文官之下的宋而言,无疑是一极大威胁。若岳飞得以收复中原,驱逐女真,则以岳飞为首的军人集团的声望势必凌驾于临安政府之上,再加上其个人手握重兵,临安方面有足够理由怀疑其二心;退一步讲,即使岳飞由于其人格而不至于反对宋朝政权,但其名望及潜在政治力量足以使无数野心家投奔岳飞,最终上演黄袍加身的南宋版。加之岳飞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处理不当,最终导致一代名将含冤而死。

3.2 显性原因:重文轻武

虽然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周敦颐、张载、程氏兄弟、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但使得宋代理学思潮表现出崇文抑武特征,主要还是由于宋太祖赵匡胤。由于赵匡胤是经兵变登上皇位的,他对篡位有着深刻的体验,其“杯酒释兵权”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有着对篡位的心理基础和深刻认识,从而有了加固中央集权,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统一中国这一系列的政策,当然这些并没有错误,问题的关键在于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统一中国后干什么,是去进行弘扬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进行开疆扩土的扩张战争,振兴中华;还是进行腐朽享乐的醉生梦死生活,寄生生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显然,赵匡胤绝不进行开疆扩土的扩张和威武图强的进取,赵匡胤绝不是李世民的性格,李世民是自己趁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自己刀光剑影打的江山,唐朝江山可以说大多是李世民打下的,李世民拥有兵权和基本行政班子,这是其日后发动“玄武门兵变”的基础。赵匡胤的江山不是刀光剑影打下的,而是“兵不血刃”,即是篡位得到,所以,在此指导方针下,赵匡胤进行了这样的实施:首先大量录用官吏和大量招兵,造成大量官吏相互牵制,相互扯皮,终日无所事事,只能打小报告,只知吃喝玩乐,邀功请赏。其具体体现是北宋的“崇文抑武”。从而严密的束缚住了国人思想,打破了中华祖先一贯的威武图强的进取精神。

4 结语

宋代武举在我国武举制度体系发展历史上,有其独到和积极的一面,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武举制度体系,创立了最早的“武学”等。在对前朝武举制度体系进行吸收和改革当中,也期望文人志士将读书和科考的理念应用于武官选任制度,以改善武官的整体素质。但由于宋代自身具有而自己无法克服的历史时代特征,从总体来说,都表现出明显的崇文抑武的特征:“以文制武”、“将从中御”的统兵体制以及“录取人数不多”,“武学规模不大”,武将人才的补充和晋升渠道不以武举选拔为主,宋代理学崇文抑武的统治思想的束缚等都加剧了武举的异化,这些武举制度发展过程中的异化成分,都对宋代武举制度的发展起到了比较消极的影响,造成宋朝武举的颓废。而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这对后世特别是入宋以后的历代政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宋桂梅,徐小峰.论宋代武举选拔制度的利弊及对武举制度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5):50-51.

[2]陈 煦,向 珉.论中国武举制度的发展路径及其流变[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4):113-114.

[3]文定旭.宋代武举弊端浅析[J].贵州文史丛刊,2000(5):13-15.

[4]周 勇,何晓峰,赵 霞.论宋代武举崇文抑武的异化特征[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3):117-119.

[5]刘建平.中国历代武举制度述略[J].搏击·武术科学,2004(3):29-31.

The Phenomenon and Reasons of the Alienation of Military Examination System in Song Dynasty

Chen Fang1Duan limei2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yuan Shanxi 030024;2.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Yuncheng College,Yuncheng Shanxi 044000)

Through documentary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s,the paper compares the military examination system of Song Dynasty with the previous times and finds out that though it was getting better,but with up and down,the phenomenon of alienation got more severe than ever before,precisely:in Song's military examination system there were"civil-oriented tradition""Military officers following King",the study of military is the dependency of the military examination system.The enrolled people were less in the small scale of military study.And also,the supplement and promotion of officers didn't mainly depend on the military examination system.And so on.The reasons of the alienation of Song's military examination system are both obvious and invisible.All of this offer an useful enlightenment to know and analyze the history of Song with its documents,but these are all superficial.In the passage,it offers a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alienation of the military examination system and its reasons of Song throug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it.

Song Dynasty military examination system alienation

G85

A

1004—5643(2010)11—0024—03

1.陈 芳(1977~),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武举崇文武学
我当企鹅饲养员
从前有只猴儿
从前有只猴儿
崇文塔之旅
基础教育设施空间演变与用地置换
基础教育设施空间演变与用地置换
宋代武举华岳的军事思想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
天一阁藏明代武举录探析
与崇文社诸君子同游白塔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