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武术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2010-08-15郝牡清

武术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传统武术国际化

郝牡清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中国武术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郝牡清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文章在前瞻武术发展的基础上,对中国武术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旨在为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武术 发展 对策 研究

1 前言

中国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华夏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中提炼凝结而成的一种人体运动形式,它是我国文化史上一笔珍贵的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从萌芽、产生、演变、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不仅没有衰落,而且得以继承和发扬,并以更新的姿态逐步走向世界。如何发展中华武术,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并在全世界蓬勃发展起来,是我们武术工作者目前面临的一个严肃问题。本文从发展的角度对武术的生存问题进行的剖析,并对其提出几点策略,希望对武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2 武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武术”、“现代武术”的优劣问题

20世纪以来,武术界围绕“传统武术”、“现代武术”的优劣问题;武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问题;武术进入奥运会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其中一种是对现代武术发展中创新的忧虑和批评,表现出对西方体育文化的恐惧和排斥心态。他们认为,现代武术近50年的发展已基本脱离了传统武术,已散失了武术固有的本质特征。另一种却完全地用西方体育的理论解释和分析我们民族的东西,认为传统武术不去,武术的世界化就无法实现,表现出一种对传统武术厌弃的心态。诚然,此两种不同的倾向和思潮对指导武术的发展无疑存在着偏颇,简言之,前者是守旧,后者则完全追求异化。但值得庆幸的是,很多学者认为,武术的发展应该遵循“传统与现代、创新与继承、民族与世界、取舍与保留”的结合,并有兼容和共享。他们主张要满足世界体育或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需要,同时仍应体现民族特色和武术固有特征。

2.2 中西文化差异问题

由于中西文化形成背景的极大不同,自然形成了两者的巨大差异。西方体育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并已经发展成为非常成熟的现代运动。奥林匹克运动是其典型代表。作为一种强势文化,它以不可遏制的速度席卷和更新着整个世界的体育面貌。西方体育崇尚竞争、冒险,崇尚个性张扬、个人奋斗和自我价值,不断向人的生理极限挑战,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境界。中国武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下逐渐发展走向成熟的民族体育运动,受中国几千年传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影响。中华武术文化讲求礼让、宽厚、和平,重保健轻竞技、重和谐轻竞争。中西体育文化似乎格格不入,这种文化差异导致武术对外传播上的障碍,致使一些西方人对中华武术难以理解或者是一知半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西方人学习武术的兴趣和武术的推广速度。

2.3 文化瓶颈的问题

近代以来,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的诸多变革,传统武术曾经依存的文化根基正在逐步受到影响。正如张祥龙先生所指出的:“清末人们意识到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生存危机不但没有过去,而且就其文化含义而言,今日变局之险恶有过之而不及”。传统文化所遇到的这种千古变局在传统武术上有着深刻的体现,由于西方体育理念的进入,奥林匹克运动日趋成为中国体育文化的主宰,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的强势地位相比较则逐渐成为不引人注目的配角。文化根基的改变直接影响着武术的发展走向,并直接导致了当代武术发展中一些悖论的产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一方面传统武术被称为“最大宗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武术中极具代表性的少林功夫更是为了申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另一方面,武术的习练者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呈现出了增长的趋势,以少林拳为例,日本少林拳的会员早已达百万之众,又如何谈得上遗产一说。从这一悖论,我们不难看出在武术发展中我们的矛盾心态:一方面我们正在努力使武术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另一方面,武术的发展并没有循着我们的思路进行,对传统文化没有起到很好的传承作用。从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现在的这种武术的传承显然无法让人满意,因为我们目光所及,无论是武术在国内或是国外的发展,都更多地表现在技术的层面,远谈不上文化的高度,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困境所在,也是决定武术发展走向的关键所在。所以,尽管从表面上看武术的发展并不是一无是处,但在有识之士眼中却存在着很大的危机,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武术发展中文化的缺失,这很可能也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由于文化的缺失,武术在国内的传播已受到一定的制约,尽管从绝对的意义上武术人口的数量还十分庞大,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武术习练人口中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太极拳、木兰拳等简单易掌握的拳种,我们曾经为之自豪的多样性的武术发展早已成为过去,有更多的经过千年历史发展的拳种正在传播,媒体广为发达的今天成为历史的记忆,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武术拳种成为濒危的文化遗产。反观国外,由于功夫热的盛行,武术作为东方文化的分支,因其神秘性因素的影响,受到了国外众多习练者的追捧,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由于文化的缺失,完全作为一种技术层面的传播,武术很难能继续在国外这样发展下去。毕竟,随着功夫热的退潮,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展开,东方文化神秘面纱的揭开,缺少文化支撑的武术传播是十分脆弱的。文化瓶颈的存在也直接制约着武术的发展,成为武术发展中必须直面的课题。

2.4 武术人才的匮乏问题

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各民族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和信息传播的日益快捷,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西方文化作为一强势文化,对世界潮流起着主导作用,现代青年存在西化倾向。擅长台球、高尔夫的人似乎是高品位,高素质的代表,而练气功,习武的人则被看作是老弱病残,导致中国青年习武者越来越少。大多数老武术家相继去世,文革时大量武术资料被毁,这些对武术的继承和发展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如今既懂武术理论又精通技艺的人才少之又少。在各种武术比赛上看到的面孔始终如一,中华武术后继人太少。

3 中国武术发展的策略

3.1 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

武术的文化特性是使它自古流传至今不衰的根本原因。而任何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离不开教育。我国虽已从60年代开始,就把武术列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但实践并不成功,武术教育很难健全,甚至落空。究其原因,主要是武术在学校体育的地位很低,武术师资严重不足。为了扭转这种落后状态,首先要确立武术的应有地位,把武术作为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树立武术教育的长远目标,使武术成为国家的体育文化体系,逐步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成为大、中、小学和军事训练必不可少的体育内容,使每个学生和每个战士都懂得武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在学校和社会的普及。

3.2 套路运动与技击运动并举

套路演练、技术格斗这两种武术运动形式都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都应继承和发展。中国武术今后的发展,应采取套路运动与技击运动同时并举的方针,在积极发展套路形式的同时,加强技击格斗的研究,走国内普及、国际推广的道路。

3.3 加强体制建设

推进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必须加强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的建设。武术国际化的管理机构、权限划分、运作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是实现武术国际化总体目标的保证。首先,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国际武术联合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等机构制定的有关武术发展的政策,是武术国际化工作沿正确方向发展的有力保证,他们还必须负责处置武术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其二,要尽力发挥社会武术组织的辅助及协调作用,鼓励社会武术组织支持和参与武术国际化推广工作。要广泛依靠各级各类体育组织,包括有志于从事武术国际化推广工作的个人、机构、民间武术管理机构等,要充分发挥国内外力量,为武术国际化寻求全方位的支持与合作。

3.4 走中西体育大交融的道路

西方体育文化讲求“个体、超越、竞争”,中国民族体育文化讲求“整体、中庸、和谐”。二者有机结合可以充分挖掘人的潜力,进一步促进人的发展。中国武术国际化应该走中西体育大交融的道路,在继承中求发展,在“扬弃”中使其得到提升。推进武术国际化发展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要清楚什么是自己安身立命、生命不渝的价值;知彼,就是要用别人听得懂的文字,讲得通的逻辑词汇,去呈现自己的语言、观点。它不是把我变成和别人一样,而是用别人能理解的方式告诉别人我的不一样。所以,“国际化”是要找到那个别人能理解的方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武术在进驻世界体坛的同时,不能被竞技体制所限制,应积极挖掘其精华,保持其本质特色。同时也要用真正开放的态度对新的发展目标保持高度的敏感,通过对传统的超越才可能使武术更丰富多彩,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4 结语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扎根于中国广博的文化土壤中,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积累,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中势必发生具有时代意义的变革。庞大的武术体系注定将来的武术产业发展将会超越其它的任何体育项目产业。中国武术一定会以全新的面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但其过程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全国人民的努力及国际武术爱好者的共同奋斗。必须对武术发展问题不断研究,提出更多更好的措施。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不应急于求成,不要丢掉中华武术特有的风格。应继承与发展相结合,让中国特色的武术在继承和发展中,在健康体育领域中普度众生,让中华武术真正代表东方传统体育文化,为世界做出贡献。作为中国人,更应该为武术国际化发展作贡献,凝聚民族团结力量,为武术国际化发展铺开大道。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2]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3]张祥龙.思想避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王岗,邱丕相.武术国际化方略,维系传统与超越传统[J].中国体育科技,2005(4).

[5]张桂铭. 传统武术国际化发展辨析 [J]. 搏击·武术科学,2005(1).

[6]邹 瑜.对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08(4).

[7]汪可一.论中国武术的发展方向[J].辽宁体育科技,2003(2).

[8]詹金添.从武术本质特征、文化学分析武术的发展[J].宜春学院学报,2004(12).

[9]张 红,杨 丽,田文波.武术的文化自新与21世纪武术的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2).

The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Wushu

Hao Muqing
(Sports Institute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 037009)

The article is forward looking basis of Wushu's development.It takes apart the existent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Wushu development,and brings forward some useful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Furthermore,the paper supplies some practical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Wushu p title=quot;pa enumber_ebook= research

G85

A

1004—5643(2010)01—0011—02

郝牡清(1975~),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传统武术国际化
传统武术怎么了?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