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和发展策略探析
2010-08-15张瑞洁
尹 海 张瑞洁 王 跃
(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
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和发展策略探析
尹 海 张瑞洁 王 跃
(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殿堂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承担着传承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任,而教育是武术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途经。文章对中学体育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析其发展策略,旨在为中学武术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学校 武术教学 现状 发展
前言
武术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堪称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独特的东方文化因子。一种传统文化的普及、发展、传承无疑依赖于教育,正如王岗教授所说的:“维系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在一代代人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增加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比重,只有这样,我们的后人才能掌握和了解我们的文化,才可在学习的过程中明晰我们优秀的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张扬和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武术走进学校是武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文化传承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武术的推广、发展和普及,学校是重要的阵地。
随着人们对武术这个中华独特的传统文化的认识,学校武术教学可以说是武术文化延续和更新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环节和载体,因此,武术在学校的发展成为武术文化传播的一个必须重视和探讨的问题。虽然国家教育部门一再重视强调并出台了相应的文件纲要,来指导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可是纵观现今中学体育中武术教学和开展情况,不容乐观。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今中学体育武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而后探析了中学体育中武术教学的发展模式,为学校体育中武术教学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1 武术走进学校发展的必然性
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而生,蕴涵了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和民族精神,无论是从动作特征的外显性还是文化内涵的内向性都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当今竞技体育充斥的现代社会,武术要想传承它独特的文化内涵,其发展必须从教育的过程中去完成。有学者说,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不能没有文化,而文化的传递和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武术作为中国独特文化的一种,更应该发挥其教育性。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政策出台,使武术得到了新的发展契机。学校体育是培养人们终身体育意识最直接的源头。武术走进学校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李印东在其博士论文《武术释义》中经过论证得出结论:“教育是实现武术价值的根本途径和归宿”。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就得到了教育部门的重视。1956年教育部公布的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就将武术列为体育课内容。2004年4月,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实施纲要》中还明确提出:“体育课中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只有从学校教育中,进行现代武术运动的本土化教育,才能实现“文化武术运动”的广泛传承和推广,才能推动武术国际化进程。
2 现阶段武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教材匮乏
“有米难为无巧妇之炊”一句话道出了目前中学武术教学中武术师资缺乏的普遍现象。很多调查显示,学校的武术教师多半是由非武术专业的体育老师和其他教师组成,而极少的专业武术老师也存在着业务水平和素质上的问题。很多担任武术教学的老师都是一些临时抽出的体育老师,采用“现学现教”的形式进行武术教学,很难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高校虽然有些专业武术老师进行武术教学,可是专业的武术老师很少,出现一个老师教十多个班级的现象,同样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武术在学校的开展和发展。
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是近几年刚刚建立的新兴学科,整个发展体系还不完善,而作为民体专业的代表方向——武术,其发展体系更为欠缺,武术教材匮乏是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小学校更不言而喻了,可以说根本没有教材,更不用说保证系统的教学体系了。
2.2 武术教学中技术、理论的失衡
从小学到中学的武术教学几乎都是“架子(套路)武术”的模式,这种技术与理论的失衡无疑是制约学校武术发展的绊脚石。单纯的武术套路教学与诸如健美操之类的其他体育项目又有何区别,又怎能突显武术的魅力所在,又如何吸引学生学习武术、发展传播武术呢?纵观如今的中学武术教学,无论是教学还是考评除了套路还有什么?就连武术的灵魂——武德,除了一个简单的抱拳礼之外几乎也所剩无几,更不用说用武术教学来传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了。
2.3 武术教学体系不完善
大的方面,学校武术教育包括的体育院校武术专业教育、小学武术教育、中学武术教育和普通高校武术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而中学武术教学是学校体育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在学校武术教育大系统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也缺乏专门的部门组织去管理。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其武术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够科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没有一整套有体系的教学内容设置,甚至所有的年级学习的内容都一样;动作及其难度的设置没有从学生本身的条件考虑;教学后的考核标准不够完善等,这无疑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和武术发展本身的滞后不前。武术是一项系统性、延伸性很强的体育项目,没有系统的教学体系是不可能完整实施的。
3 中学武术教学的发展策略
3.1 学校要重视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就已经被列入《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可发展至今,在中小学的体育武术教学中真正贯彻执行的又有多少呢?学校领导是否支持武术教学,是武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发展与否的关键。只有学校大力支持和加强武术教学管理,才能让国家教育部所颁布的政策不形同虚设。
2009年“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首家试点挂牌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稻地镇中学就很重视武术教学。王立光校长说:“作为一名校长,我有传承中国武术文化的责任。我要让武术从我这里开始传承下去”,正是在重视武术文化传承思想的领导下该校以“以活动为载体,活动以体育为龙头,体育以武术为亮点”为办学特色,为武术及传统民族文化在中学阶段的传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也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因此领导是否重视、是否能明确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比重和地位,是武术教学得以生存的先决条件。
3.2 加强武术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传授
3.2.1 武术教学要技术和理论同步进行
在技术传授的过程中,要加强理论的教学,比如动作攻防涵义的讲解等。学校武术教学要从“短、易”入手,这是解决目前中学生喜欢武术而又不愿意上武术课现象的关键所在。高年级的学生,在武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要增加武术史、武术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武术的影响等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武术传统特色,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在现代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下,中西方文化的特点、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以及中西方体育文化互补的发展、融合现状都是需要讲解的理论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强调价值观和精神道德的教育,根据时代的需要,弘扬民族精神,推动武术的发展。
3.2.2 加强武德教育
武德即崇武尚德的精神。它是武术界信仰的一种言行准则,习武者按照它修养身心,规范举止,品评善恶。武德在不同的社会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内容。当今的武德不仅包括着过去传统的一些具有人民性的道德,同时还包括着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新的内容。如讲文明,讲礼貌,讲团结,戒骄傲,富有正义感,助人为乐以及刻苦练功等,而且在各门派的武术中要“以武会友”,共同进步,尤其要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耿耿忠心,要有民族自尊心和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气魄,要有勇于攀登世界高峰的雄心壮志,要有为振兴中华无私供奉的崇高精神。
武德是武术文化的核心,它是武术发展过程中习武者道德的最高评价,也是对社会人群的基本要求。它是中华几千年文明的最好表现形式,它追求谦虚谨慎,不骄傲自大的处世态度,是塑造人道德思想的最好方法。学习武术之前要先认识武德,在中学武术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的道理。在武德的教育上一定不能忽视,它是培养下一代德行兼备的关键所在。
3.2.3 增加武术专业知识教育
中学生作为成长的未来社会的新生力量,此阶段接受的知识很可能改变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中学武术教学中适当传授武术相关专业知识,对他们了解武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觉,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学武术教学中进行的武术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应侧重以下几点。
3.2.3.1 武术的流派、特点
中华武术在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下发展,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产生了不同的流派体系。如少林、太极、南拳等,对于他们不同的发展、特点,有必要向中学生做一个概要的介绍,增强他们在学习武术的初级阶段对武术的认知,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对武术的兴趣。
3.2.3.2 武术史
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对于中学生来说,让他们了解相应的武术发展史,对他们正确、全面的认识武术有很好的作用。当然对于中学阶段的武术史教育要采用故事化的方式讲解,如岳飞、霍元甲等一些历史人物习武报国的事迹,既能了解武术精神,又能了解一些拳种(岳家枪、迷踪拳)的创立史,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加武术发展、传承的历史知识。
3.2.3.3 了解武术动作的技击含义
武术的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属性,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本质特征。也正是这一特征吸引了大多数青少年以及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积极学习、研究中华武术。在中学武术教学中,应在教学动作的基础上给学生讲解攻防技击含义,让学生在学习武术的初级阶段就了解武术不是“花架子”、“花拳绣腿”,这样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满足学生学习武术的心理需要,同时使学生在习练武术的同时初步感受到中华武术的神奇魅力。
3.3 优化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
3.3.1 注重教材的编写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学过程要实施,教材是首要环节,所以教材的编写一定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以人为本的特点。中学武术教材的编写,要注重其规范化、系统化,能够体现不同年级的个性特点,体现可读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使学生能够看明白,并感兴趣。
3.3.2 教师队伍的优化
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作用。武术教师亦然。武术教师不仅要求有精湛的技术,还要求有足够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因此要加大培养和提高中学武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优化教师结构。如各个学校可根据情况,经常举行武术教师的业务培训,或让学校武术教师走进民间传统武术拳师,进行技术和理论上的学习和交流,提高业务能力,从而强化现有教师群体的武术知识、技能,构建一支合格的武术教师队伍。
3.3.3 教学内容
每个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所以在设定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自身生理和心理的特点,科学设置其教学内容。如中学阶段太极拳的教学可以先进行8式、16式的教学,先让学生接触太极拳一些简单的基础动作,有利于以后系统的太极拳学习。而不应该一接触就学习动作较复杂的24式太极拳。在武术套路的设置上,各地还可以根据地域的不同编排不同拳种流派的特色拳,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到新鲜的知识,又利于不同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如河南可以选编一些较简单的少林特色拳进入学校武术教学中,而南方则可以选编南拳系列等。
3.3.4 教学反馈和评价
教师教了,不代表教学过程就结束了,“教”只是完成了教学环节中一个部分,教的效果如何才是关键的环节,这就要求教学后要重视教学的反馈。要从学生本身出发,从学生学习后的反馈中去衡量教学的效果,从而改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的反馈要客观实际,首先要有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因此武术教学的评价是武术教学发展完善的关键环节。评价标准的制定要积极贯彻新课标的评价宗旨,从多维的角度出发,注重综合能力的考较,分等次而不排名,由此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年级或全校的武术比赛,促进学生对武术内容的掌握,进一步辅助巩固提高教学质量。
3.3.5 教学方法
中学武术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如采用现代化的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或是实用教学、比赛教学等方法。可以利用一些武术的影片加强对武术动作的细化分析;在技术教学中还可以尝试,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发声、配音乐等;采用让学生看一些积极的武侠电影以激发其对武术的兴趣。在讲解攻防技击含义时,可采用实践法,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之间相互“切磋”动作的攻防用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定期举行小组内部个人的、班级内部、年级内部的比赛,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提高武术技能。同时比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3.4 发展各种武术专项制度
3.4.1 俱乐部形式
为了照顾到不同个体的差异,可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在学校里积极开展武术俱乐部,使武术的学习过程实现课内外一体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引起的学习兴趣能在课外继续得到延伸和发展。这样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还强化了武术在学校的传播和发展。
3.4.2 组织武术协会或单项拳种的协会
组织武术协会可以增加学生对武术兴趣的培养,让喜爱武术的学生有机会在一起进行交流对武术的认识和练习武术的心得体会。中国武术流派众多,内容丰富,地域的不同,呈现出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拳种流派,单项拳种协会的成立,可是让学生掌握地域武术文化,利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4.3 实行段位制
2009年中国武术协会对武术段位制进行了改革,在原来九段的基础上增加了段前三级。同时中国武术协会与教育部联合,把武术段位制推进中小学作为一项重大改革,并且在全国100多所中小学进行了试点推行,这对武术在中学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段前三级的增加更扩大了段位制的尺度,从而扩大了武术普及的范围。武术段位制是对武术习练者水平的考核评定。在学校设立武术段位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和动力,使其更加投入的去学习中华武术,如此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不仅能提高武术课的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武术的推广和传播。
[1]王 岗.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2]康戈武.从全球化视角探讨武术教育的生存和发展[A].许宗祥主编.武术高等教育发展研究[C].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3]蔡宝忠.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有米难为无巧妇之炊”[J].中国学校体育,2007(5).
[4]森 森.稻花香中盼丰年——“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首家试点学校挂牌[J].中华武术,2010(1).
[5]陈根福,武俊昊.学校武术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6).
[6]龚良新,易子斌.学校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设想[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3).
[7]蔡仲林.试论学校武术教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A].许宗祥主编.武术高等教育发展研究[C].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8]吴丽娟.试论我国学校武术的困境[J].决策探索,2006(5).
[9]颜辉萍.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性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10(1).
[10]鲁志文,张玉霞.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的理论教育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0(1).
[11]龚江泳.浅析学校武术教学的困境与发展[J].辽宁体育科技,2002(4).
Analysis on the Situation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Wushu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Yin HaiZhang RuijieWang Yue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 063000)
Wushu is an excellent par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way which Wushu plays the important role with disseminating and inheriting the culture and educating national spirits.At first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problems which exist in Wushu teaching in school sports,then analyzed the strategy of Wushu teaching in schools for offering some advices of Wushu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schools Wushu teaching situations development
G85
A
1004—5643(2010)12—0072—03
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科学研究计划课题,编号:SZ090714。
1.尹 海(1979~),男,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