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武术与大众跆拳道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2010-08-15

体育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跆拳道武术大众

高 涛

(1.宁夏大学体育学院 银川 750021)

大众武术与大众跆拳道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高 涛1

(1.宁夏大学体育学院 银川 750021)

运用实地考察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对当前我国大众武术发展模式和大众跆拳道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体育行政部门和跆拳道组织对大众跆拳道高效、有序的组织管理和支持推广,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人们健身、修身、娱乐需求的发展理念,适应体育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道馆式传播实体和经营模式,全面、规范、明确的段位制度是大众跆拳道发展模式成功的经验。而与之相比,大众武术缺乏国家体育行政部门的有力支持和组织管理,处于民间自发的状态,习武谋生的陈旧观念以及乏竞争力、难以适应体育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馆校传播实体;技击、套路分离的段位制度等制约了大众武术的发展。

大众武术;大众跆拳道;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大众跆拳道独具特色的道馆式推广模式为跆拳道在世界范围内普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这种模式发扬了传统跆拳道的特色,突出了跆拳道对精神和品质的修炼,以健身娱乐为主,使跆拳道满足了现代人健身娱乐的需求。另一方面,它的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也适应了现代社会体育产业化的趋势,使得跆拳道迅速在世界传播。

而多年来,我国武术发展一直以竞技武术为主导,大众武术的发展始终处于民间自发状态,没有形成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和体育发展大众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生存于现代社会的边缘地带,发展十分落后。这种现象,造成了我国武术发展竞技武术一枝独秀,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只有让武术真正走近百姓生活,才能更好地传承、推广它,中国武术才不会陷入“越武越寂寞”的困境[1]。因此,要改变中国武术发展面临的艰难境地,必须在发展竞技武术的同时重视大众武术的发展,改变当前大众武术发展的落后局面,使竞技武术和大众武同步、协调发展。

大众跆拳道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大众武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通过对大众跆拳道发展模式和我国大众武术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总结大众跆拳道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和我国大众武术发展模式的存在问题,为探索适合武术特点和社会发展的大众武术发展模式提供有益借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当前我国大众武术发展模式及现状

我国大众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民办武术馆校、民间武术组织、民间武术活动、师徒传承、社区武术活动等发展形式。

1.1 民办武术馆校

现代武术馆校是与过去各种拳社、拳馆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教授、习练武术的专门机构。但其办学性质、内容、形式与后者了有很大的差别。现代武术馆校是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文武兼修,以武为主的民办教育机构,是社会力量办学的形式之一。武术馆校的出现,改变了武术传承家族式和师徒传承为主的模式,扩大了武术的传播面。武术馆校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大众武术普及与发展的主体力量。

上世纪80年代电影《少林寺》的热播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武术热,习武之风迅速席卷大江南北,加之国家大量支持发展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支持,武术馆校应运而生。至90年中期,短短10余年,武术馆校迅猛发展期,一度在全国掀起了兴办武校的热潮。一时间,大大小小的武术馆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迅速出现,最高时竟达12000余所[2]。

纵观武术馆校近30年的发展,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普及群众性武术活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上,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武术馆校受自身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模式的影响,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形成良好的发展形势。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发展后,武术馆校的规模数量和社会影响不但没有扩大反而日益减小。昔日蓬勃发展的武术馆校,今日发展困难重重,度日艰难,纷纷倒闭。李春木[3]的《新形势下皖北地区武术学校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中显示,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后期,皖北地区武术学校最高峰达到120多所。然而,到2007年底,该地区武术学校数量和在校生数量出现严重的下滑趋势,在省武术管理中心注册的武术学校只有近50所,部分学校在校生不足百人。近年大量相关武术馆校发展的研究显示,武术馆校发展的大幅“滑坡”在全国已是普遍现象。

1.2 民间武术社团

民间武术社团是各拳术流派的传人自发成立的以交流、研讨、继承和发扬该拳种的研究会,一般推举该流派中德高望重、技艺精湛者为会长。其活动形式包括组织报告会,会员之间相互展示切磋技艺,在各公园设立辅导站对爱好者进行辅导,搞尊师重道的纪念活动,组织比赛等。自1982年初,国内第一家民间武术社团——北京八卦掌研究会成立,全国各地几乎所有的拳种流派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单项拳种研究会,如北京的杨式太极拳研究会、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孙式太极拳研究会、形意拳研究会,山西省的杨式太极拳协会、形意拳研究会等,上海的鉴泉太极拳社等。这些民间武术社团在传播民间武术、促进全民间健身的活动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从相关民间武术社团的研究来看,民间武术社团大多由武术爱好自发成立,缺乏组织和管理机构,大多没有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活动的开展主要靠广大的武术专业人员、民间拳师和民间武术爱好者义务开展[4]。除此之外没有固定办公、活动场所,使社团活动不能长期有计划,有规律的进行。基于以上原因,目前民间武术社团对于大众武术大发展没有形成广泛的影响。

1.3 民间武术活动

民间武术活动是以各种武术节、拳术联谊会、年会、邀请赛等形式举办的大型民间武术活动,以“以武会友、共同进步”为宗旨,特点是参加人数多;地区范围广,包括国内外的武术爱好者。民间武术活动多由当地政府和武协、拳术研究会组织,以太极等传统拳术比赛表演为主活动形式,如: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河南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中国山西传统杨式太极拳国际邀请赛 、山西省形意拳邀请赛、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等 。这些活动不仅推动了国际武术活动的交流和繁荣,成功地宣传了武术,促进了大众武术的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这种活动大多几年举办一次,对武术的发展不能产生持久的影响。

1.4 社区武术活动

社区武术活动主要是指居民是在城市社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的以自发为主的,以健身、娱乐为目的,以中老年为活动主体,以健身、养生类武术为习练内容的大众武术活动形式。社区武术对于全民健身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社区武术活动的主体大多是业余武术爱好者,缺乏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因此练习者大多动作不规范、不标准,很难收到武术锻炼应有的功效。就目前来看,社区武术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参与群体不够广泛,习练水平较低。

1.5 师徒传承的形式

作为一种文化的武术,长期以来被视为中国社会的市井文化,处于亚文化状态,其传播范围以生活在社会低层的社会成员为主,在其漫长的传播过程中,较少运用其他传播和继承方式来开展,口传身授、师徒传承是最为主要的方式。由于武术传播有范围小、师承脉络鲜明、技术传播为主等特点,一般采用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方式。这种方式注重实践,在实践中传授,在实践中继承,传播者往往传授的是自己的现有技术和直接经验,再加上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有关武术知识和信息。继承者从传授者那里接受教育,学习过程沿用师傅带徒弟,父传子的方式,采用的就是口传身授、耳提面命的传承方式。正因如此,在长期传播过程中,流传下的拳谱和要诀,大多只能由在世的人携带,只能随着继承人的存在而存在,逝去而消失,致使许多优秀拳种失传或濒临失传。这种传播方式有着极大的封闭性和门派之见,阻碍了武术的进一步传承和交流,不利武术的大众化发展。

2 大众跆拳道发展模式及现状

世界跆拳道联盟在成功将竞技跆拳道推向奥运会的同时,成立了以规范推广跆拳道技术的世界跆拳道总部国技院致力于大众跆拳道的发展,并通过跆拳道馆的发展模式使跆拳道运动在大众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在这个发展模式中,发挥着最主要最基本作用的是“跆拳道道馆”。它是整个模式结构的基础构件,其他模式构件必须通过它的存在和作用才能发挥作用。遍布世界的跆拳道道馆组成了具大的传播网络,形成了规范严格的体系,故大众跆拳道也称“道馆式”跆拳道。

跆拳道馆主要以传统跆拳道为教学内容,对学员进行礼仪、品势、实战、功力练习、自卫术等培训,强调“以礼始,以礼终”,培养人的克己、忍耐、谦逊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以满足人们修身、健身、防身、娱乐的需求为宗旨。跆拳道馆的这些特点符合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符合了体育大众化、休闲化、产业化的趋势,拥有了广阔的发展市场。

上世纪90年中期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讲还不知是何物的跆拳道,现在已风靡全国,成为都市健身的宠儿。一时间跆拳道运动在我国迅速发展,爱好者从四五岁的幼儿到中小学生到大学生,上班族和都市白领也纷纷以习练跆拳道为健身防身休闲的首选。初期仅在少数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才能见到的跆拳道馆,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已遍布我国大中城市,而且以迅猛之势向我国中小城市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跆拳道道馆和跆拳道俱乐部已经遍布我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即使是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如新疆、青海、西藏也各自拥有数十家道馆[5]。另据跆拳道网统计,目前全国共有3783所大小规模不一的道馆和俱乐部分布于我国大小城市,数百万人参加道馆或俱乐部的跆拳道训练[5]。跆拳道以道馆和俱乐部的形式形成了大众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由于大众跆拳道的迅速发展,中国跆拳道协会也积极投入到大众跆拳道的发展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大众跆拳道发展的法规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我国跆拳道馆(俱乐部)管理制度。从2006年开始,组织举办了一系列全国大众跆拳道比赛,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大众跆拳道竞赛体制。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成立了旨在规范我国大众跆拳道技术体系,提高我国大众跆拳道运动水平,展示我国大众跆拳道运动发展水平的中国国家跆拳道示范团。这些举措大大的规范、推动了我国大众跆拳大发展,也形成了我国大众跆拳道的发展体系。

至此,我国大众跆拳道已经形成了以中国跆拳道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跆拳道协会为组织管理机构;以跆拳道道馆或俱乐为培训、传播实体;以全国、地方大众跆拳道竞赛为交流展示平台;以中国国家跆拳道示范团为技术规范的大众跆拳道发展模式。

3 大众跆拳道与大众武术发展对比分析

3.1 大众跆拳道与大众武术组织管理比较

在组织管理上,由于我国武术发展始终以竞技武术为主导,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各级武术协会将主要精力过多地投入到竞技武术中,虽然各级管理机构都制定了相关大众武术发展的制度和管理制度,但对于大众武术发展的实际组织管理力度不大,许多武术协会组织有名无实,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大众武术活动主要是群众自发的活动。

相对于大众武术发展的自发状态,中国跆协和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给予大众跆拳道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规范引导大众跆拳道段位考核的制度和文件、组织成立了相关考试机构,并进行了考官的培训和资格考试。同时为了提高、规范跆拳道馆教练师资,促进跆拳道馆经营的规范良性发展,中国跆协举办了多次大众跆拳道教练员培训和考核活动。在中国跆协和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的共同协作下,于2007年1月1日成立了大众跆拳道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银余任团长的中国国家跆拳道示范团。中国国家跆拳道示范团旨通过示范团标准化展示及技术推广,普及规范的跆拳道技术动作、跆拳道精神,创造卓越,服务大众;让十三亿人了解跆拳道、规范跆拳道、参与跆拳道。与此同时,为了为广大跆拳道爱好者提供相互交流、展示的平台,从2006年开始,中国跆协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众跆拳道比赛,并形成了固定的赛制。以上这些管理举措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大众跆拳道的健康发展。

3.2 大众跆拳道与大众武术传播实体模式比较

就目前来看,我国大众武术虽然形成了民办武术馆校、民间武术组织、民间武术活动、社区武术活动等发展形式。但就其规模和影响来讲,武术馆校是目前我国大众武术发展模式的最主要的传播实体。首先,武术馆校数量多,分布广泛。其次,武术馆校是我国民间武术传播、开展的主要形式,有研究显示[6]在武术馆校常年习武的人数占我国武术人口的80%多。第三,武术馆校是除专业武术运动队之外,有固定场所、教练、并较为系统地进行长期武术训练的武术培训机构。

如前所述,大众跆拳道的传播特色是通过“道馆”进行传播,因而跆拳道馆(俱乐部)是大众跆拳道发展模式中的传播实体。

3.2.1 大众跆拳道与大众武术传播实体的发展理念比较

大众跆拳道在发展理念上,以满足人们健身、修身、防身、娱乐的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宗旨,以“以礼始,以礼终”和礼仪廉耻,百折不挠的跆拳道精神为口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强调礼仪和品质的修炼。这种理念恰恰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和人们的生活需求。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精神生活的追求,追求健康高质量的生活已成为人们当前的共同需要。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属精神财富的范畴。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精神享受,包括心情的愉悦,品质的磨炼、自我的完善、超越和成就感。体育的这种独特的功能使得它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通过体育活动来健身度过闲暇时间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学员来道馆练习跆拳道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健身、娱乐。通过跆拳道练习不仅达到了健身防身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勇敢、坚强、忍耐、克己、仁爱、超越自我的品质,完善了个性。跆拳道强调精神修炼和健身娱乐,符合了现代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需求,为自己赢得了发展的市场。

武术馆校却始终强调学武谋生的观念,以培养武术人才,使学生能以武术为一技之长立足社会以求谋生为宗旨。为了拓宽就业面,武术馆校开设了影视武打班,保安班,保镖班,高级文秘班、专业运动员训练班等五花八门的职业培训班。纵观现在武术馆校的招生广告,无一例外地承诺能保安置包分配,有的甚至不负责任的承诺将学生送入警察、武警部门,能向某某影视基地代培人才,宣传自己的就业率如何的高,学生工作去向怎么的好,培养出一个武术冠军就号称冠军的摇篮。

而事实上,习武为谋生的社会环境在当今社会已不复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的体育功能,健身功能、修身功能、娱乐功能得到发展,武术由技艺转变为一种体育项目。对于大部分人来讲,体育只是一种健身的手段和娱乐方式,人们从事体育只是为了强健身体、愉悦精神、磨练意志。只有少数体育精英,才能以体育为职业谋生。而且,以某一运动项目为职业的前提,是该项运动必须具备良好的产业化、职业化发展发展。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化、职业化发展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仅有少数项目进入了职业化发展。而武术目前还没有形成产业市场,不可能提供职业化发展的环境。武术馆校学生唯一能出人头地的就是成为数量极少的专业运动员,成为冠军,而能走上这条路的学生在武术馆校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屈指可数。至于进入警察、特警部门没有可能,我国公安干警属于公务员,对人才的选拔有严格的标准,武术馆校学生仅凭武术一技之长是很难进入。成为影视武打明星更是遥不可及。因而,武术馆校习武谋生的观念只是不切实际的。从近年来相关武术馆校发展的科研论文可知,武校学生就业状况很不理想,只有极少数人进入专业运动队,少数一部分进入高等体育院校,而大部分则或成为保安或改行,还有一部分半途而废,中途退学[7-15]。这种情况与许多武术馆校在招生宣传中承诺的良好就业环境大相径庭,必然导致武术招生极为困难,生存难以为继。

3.2.2 大众跆拳道与大众武术发传播实体模式的发展形式比较

大众跆拳道在发展形式上采取道馆的形式。道馆其实质是盈利性的业余健身俱乐部。而武术馆校模式在发展过程中沿用的是学校的形式。学校是教育机构,承担了为国家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各类建设人才的重任。

从设立的资质和条件上讲,跆拳道馆(俱乐部)只需具备一定资质的跆拳道教练员,提供相应的跆拳道教学训练的场地、器材设施,投入的资金要求不高。投入相当对较低的资金,就可设立条件比较完备的跆拳道馆(俱乐部),而国家对于学校的设立有严格的法规规定,其资质和条件有明确规定,在硬件设施、师资条件、管理体系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作为教育机构的武术馆校不仅要提供武术教学训练的硬件设施和师资条件,而且还要具备文化课教学的硬件设施、师资条件和管理水平,因而资金投入要求较高。事实上,武术馆校大部分是由个人投资,且投资者大部分是农民,资金短缺,加之兴办者追求投资效益,在硬件设施和师资水平上远远达不到国家关于民办学校设立的要求。大部分武术馆校,因陋就简,在硬件设施和师资投入上能省则省。据近年来大量相关武术馆校发展现状的研究显示,武术馆校资金缺乏,办学条件一直是困扰武术发展的主要问题[7-15]。在今天国家大量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大量资金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并且全民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农民经济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民对子女教育投入和期望日益升高的形势下,主要依靠农村生源发展的武术馆校,必然面临更为严峻的生源危机。

从两者承担的责任上讲,跆拳道馆(俱乐部)主要承担为会员提供跆拳道技术培训,满足大众习练跆拳道,以达到健身、修身、娱乐的目的,其义务明确而专一,只需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练习设施和优质专业的教学服务。道馆经营者可以专注的投入到这两项服务中去,经营起来便显得游刃有余,因而大部分跆拳道馆(俱乐部)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形成了连锁式的产业化发展。相对于跆拳道馆(俱乐部),武术馆校作为教育机构设立,必然要承担更多的义务和责任。除了教授学生习武,武术馆校还不得不担负教育机构育人的重大责任,因而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到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技术技能教育育中。而要完成育人的重大社会责任,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然而如前所述,武术馆校恰恰最为缺乏的就是育人所需的良好条件。同时,作为教育机构,社会对其评价的重要标准就是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由全国优秀武术馆校发展现状的研究可知[12],即便是这些武术馆校的教学质量也很难和同级学校相比。而武术馆校培养的学生就业出路更为狭窄,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

从对于学生的管理上,拳道馆(俱乐部)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跆拳道的爱好者和习练者主要以青少年和青年人群为主,他们都有各自的学习和工作任务,不可能像专业运动员一样专门去学习训练,只能利用课余或工作之余学习或训练。跆拳道馆(俱乐部)开放灵活的会员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道馆的上课时间都安排在周内的晚上和周末,会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在任意课时上课,避免了同工作、学习冲突的矛盾,满足了不同学员的需求。在经营策略上它采取贵宾卡、月卡季卡、年卡的收费方式,给予会员优惠的同时也稳定了客源,取得了双赢。对于中小学生来讲,正处于学习和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全面发展是第一要务。由于学业负担的加重、学校和家长对于文化课成绩的过分强调、学校对体育教学的忽视和学生体育活动的减少、营养的过剩等诸多原因,使得我国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严重。到道馆学习跆拳道不仅能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增加孩子的才艺,而且道馆严格的训练和注重礼节和品质的培养也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优良的品质,更重要的是道馆的这种学习形式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他们只是利用周末和课余学习跆拳道,平时则在学校上课。这些都成为家长选择送孩子去跆拳道馆而不是武术馆校的原因。对于上班族来讲,利用工作之余到跆拳道馆学习跆拳道,不仅健美了身体,掌握了一种防身技术,而且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使他们得到了精神的放松和快乐的体验,释放了在工作生活中的压抑和紧张情绪,使身心得到调节。这也使得跆拳道馆成为他们休闲健身的最佳场所。

武术馆校采用全日制、寄宿制,封闭式的管理,学生在学校住校,学习、生活全部由武术馆校管理。这种模式使其背负了更多的管理责任,无形中又增加了本已不堪重负的武术馆校。武术馆校的学生以义务阶段的小学和初中年龄段的学生为主,文化课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是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如前所述,武术馆校在设备、师资、管理、德育方面的欠缺,使他们根本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教育服务,加之重武轻文的思想,造成武术馆校学生在文化教育和品德方面的素质较差,难以达到义务教育的要求。而随着国家对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加大,社会教育资源的日渐丰富,农民对子女的文化教育日渐重,他们更愿意把子女送到教学质量好的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即使子女有武术爱好,家长也怕耽误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而不愿送她们去武术馆校学习。笔者认为这是造成武术馆校发展滑坡,生源萎缩的主要原因,也是少数武术馆校即使发展到城市也难以生存的原因。

3.2.3 大众跆拳道与大众武术传播实体的发展战略比较

在发展战略上,大众跆拳道以道馆的模式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向中小城市发展的战略。

城市是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居民生活富裕,有较高的文化修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城市居民余暇时间增多,体育意识增强,花钱买健康成为时尚,使得人们的健身娱乐需求日益加强。这为跆拳道在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广阔的市场。跆拳道馆最初在我国少数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中起步,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到现在已经迅速扩展,遍及我国中小城市,就连边远地区和县城也出现了跆拳道馆的身影。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连锁发展的形式。形成了严密的传播网络,在全国迅猛普及,掀起了有增无减的跆拳道热潮。

武术馆校发展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都以农村为根据地。由于当时尚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广大农村人口还处于温饱线上,对于农村子女来讲,上学考大中专学校是唯一的出路。那时我国教育还很落后,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只有少数人才能挤过这个独木桥,大部分农村子女面临无学可上,无业可就的问题,武术馆校的出现给他们仿佛带来了希望,加之电影《少林寺》的热播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武术热,使得广大农村青少年纷纷走进武校。武术馆校正是迎合了农村子女学武谋生的思想,而得以在农村发展。然而随着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加大,农民经济收入的大幅提高,农村独生子女的增多等诸多原因,农民对于子女教育投入和期望越来越高,很少有人将子女送到武术馆校去学习。而受经济、文化、生活方式落后的影响,农民体育健身意识不强等原因的影响,农村的健身需求和体育消费很低,武术馆校很难在农村找到必要的生源补充,以农村青少年为要生源的武术馆校的生源危机问题日益凸显,导致大量武术馆校倒闭,其中不乏昔日曾为全国先进的武术馆校。

3.3 大众跆拳道与大众武术发的段位制度比较

武术和跆拳道都有段位制,其目的都是为了各自运动项目在大众中的推广、普及,提高大众运动水平,这是两者的段位制度最大的相同之处。在段位级别上也基本形似,都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九个段位,其中一、二、三段属于初级段,四、五、六段属于中段位,七、八、九属高段位。不同的是跆拳道的段位制设立了入段前的“品位”。品分为十级,由十级开始至一级逐级上升。品位是十四岁以下青少年跆拳道习练者技术水平的考核制度。跆拳道段位考试制度规定,十五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能申请段位的晋级考试,获得一至三品的年满十五岁后可获得相应的段位。而武术段位却未设立晋段前的考核,对入段年龄限制也较低,只是在一段的考核里规定了参加武术套路基础锻炼年满8岁或参加武术散手基础训练年满13岁可申请一段的资格考试,这就难免会造成了一部分年龄较小的习武者获得代表武术较高段位级别的现象。这一点很不合中国武术的特点。武术不仅仅是一个体育项目,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理论体系,没有多年的修炼、研究和文化修养不可能达到较高的武术造诣,年纪较小的习武者,无论从修炼时间、文化修养和对武术内涵的理解上都无法达到较高的造诣。跆拳道在这一点上就做的较好,在严格限定入段年龄的同时又充分考虑到了青少习练者的技术等级考核。

在考核内容上,跆拳道段位的考试内容分为技术和理论考核。技术考试分别从型、击破、功力、实战、特技等方面考核申请者对跆拳道技术的掌握,相应的品、段位有相应统一的考试内容和要求,从精神控制、力量控制、打击力度、平衡能力、技术组合、手部和脚部特技等方面考核。理论考试分为笔试和论文,论文是对四段以上的申请者进行的跆拳道理论考核。它将传统跆拳道的品式和技击技术很好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再加上精神和理论的考核,制定了统一明确的考试内容和标准细致的标准,便于在世界普及。对于段位晋级的每一申请者,都要求具有完整的跆拳道技术,包括品式和实战,而没有将品式和技击分离,这使得跆拳道的段位级别更具实用和说服力,能真正体现获得者的水平和实力,因而备受跆拳道爱好者的推崇。武术段位在考核内容上将套路和技击分开,将武术技术体系分割,造成了相应的段位获得者以套路获得的只会武术套路,以散打获得的只会散打的结果,而且武德和理论的考核标准比较模糊,只出现了重视武德的大而化之的泛泛规定,不具备操作性。这些都不能全面考核习武者对武术技术的掌握和武德修养。以上这些都使得武术段位制不能够在群众中广泛推广,因而也达不到国家制定武术段位制以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提高武术技术和理论水平,建立规范的全民武术体系得初衷。

4 结论

4.1 当前我国大众跆拳道已经形成以中国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和各级跆协为组织管理机构;以跆拳道馆(俱乐部)为发展传播实体和经营实体,以大众跆拳道比赛为交流、展示、宣传平台,以国家示范团为规范标准的发展模式,在广大青少年中取得了较好普及,形成了规模化发展的大众健身市场。而大众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自发的、边缘的落后状态,虽然有民办武术馆校、民间武术组织、民间武术活动、社区武术活动等发展形式,但未能形成适应武术特色、适应社会发展和体育发展趋势的发展模式。

4.2 大众跆拳道的发展传播实体较之大众武术的发展传播实体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和体育大众化、产业化的发展。而且大众跆拳道馆的模式在推广普及跆拳道的同时,很好的保留了跆拳道运动的传统和精神内核,武术馆校模式的习武谋生理念、封闭落后管理、以农村为根据地的发展战略,阻碍了其在大众中的发展。

4.3 较之武术段位制将套路和散打分离,对入段年龄、修炼时间无限定较低,跆拳道段位制度将品式、功法、实战有机结合,能更全面的考核习练者的技术体系,其对年龄和修炼时间的限定也充分体现了跆拳道对文化修养的重视。

1 王国志,邱丕相.中国武术“越武越寂寞”的症结及发展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4):91-96

2 曾于久等.全国武术馆校发展现状调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1):42-45

3 李春木.新形势下皖北地区武术学校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

4 于振东.山西省武术社团的现状与发展对策[D].山西大学,2006

5 道通天下—中国跆拳道协会会员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tkd.com

6 关铁云.武术馆校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18

7 王国琪,任海,黄凌海等.我国武术馆校之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6):24-27

8 曾于久等.全国武术馆校发展现状调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1):42-45

9 李永,赵珍.我国武术学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27-29.

10 栗胜夫,姚丽华,刘卫峰.我国武术学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3,2(33):77-83.

11 郭凌宇,李金龙.山西省武术馆(校)现状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1)52-53

12 马玉峰,姜传银 我国优秀武术馆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武术科学,2004,1(4):24-26

13 曾凡鑫.我国武术馆(校)师资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6,13(5):61-63

14 张文普.我国民办武术馆校办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8,15(2):107-109

15 王伯余.福建文武学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27(2):99-103

16 道通天下——中国跆拳道协会会员官方网站《,中国跆拳道协会国际段位管理办法》[EB/OL]http://www.chntkd.org.cn/Group/

17 道通天下——中国跆拳道协会会员官方网站《,中国跆拳道协会级位管理办法》[EB/OL]http://www.chntkd.org.cn/Group/

18 道通天下——中国跆拳道协会会员官方网站《,中国跆拳道协会晋段考试官管理办法》[EB/OL]http://www.chntkd.org.cn/Group/

19 中国武术官方网站,《中国武术段位制》http://www.wushu.com.cn/wsdw.asp[EB/OL]

Study on Comparing with Development Model of Mass Martial Arts and Mass Taekwondo

GAO Tao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By mean of literature review,field trips,interview,comparative analysis,the author have compared with development mode of mass martial arts and mass taekwondo.The result shows there are four positive factors contribute to success development of mass taekwondo.Above all,sports administration and Tae kwon organizations do a good job in the organizing,managementing and supporting of mass taekwondo development.Second,the development idea of mass taekwondo has welly adaptd to the modern social life.Thirdly,taekwondo club has welly adaptd to the popular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endency of sport.Fourthly,mass taekwondo has standard and clear and definit eexamination system.On the contrary,the lack of strong support of national sport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and competitiveness development mode are the main reson for the poor status of mass martial arts development.

mass martial arts;mass taekwondo;the development model;comparative study

2008年宁夏大学校级青年课题,编号:qn200825。

高涛(1976-),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武术文化。

猜你喜欢

跆拳道武术大众
跆拳道奶奶
中华武术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嘻哈跆拳道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