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武术社会功能的嬗变

2010-08-15周长久

武术研究 2010年6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武术功能

周长久

(安海中学,福建 晋江 362261)

中国传统武术社会功能的嬗变

周长久

(安海中学,福建 晋江 362261)

中国传统武术是我国众多宝贵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在其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呈现着各种各样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武术的社会功能被不断的认识开发,在新的时期展现了不同的社会功能。文章从武术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来阐述中国传统武术的嬗变,并从中分析产生这一嬗变的原因。

传统武术 社会功能 嬗变

1 前言

传统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在历史浸染下积沉而成的“民族瑰宝”,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武术的根和魂。传统武术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形成了多样化的运动形式和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它所蕴含的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变化。研究中国传统武术社会功能的嬗变对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武术以及增加其社会功能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传统武术及其社会功能定义的界定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规模、范围的思维形式,是对事物进行判断、推理的逻辑起点。因此,只有对中国传统武术的概念分辩清楚,才能对其社会功能的理解更加深刻。传统武术是与现代竞技武术相对而言的,中国武术的发展使得部分武术套路成为竞技武术的内容,而中国传统武术是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发展的,依托民间人群的传播,以功法、套路、散手为主要练习内容,以提高技击能力,并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身体运动。嬗变:《辞海》中有演变、锐变的解释。《汉书》中有“行气转续,变化而嬗”的解释。可见嬗变是指事物的演变、锐变、变化。它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故“中国传统武术社会功能的嬗变”可解释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社会需要及传统武术技术的自身矛盾运动,使其社会功能的特质属性发生迁移和变化的过程。

3 传统武术社会功能的嬗变

3.1 政治功能

3.1.1 古代传统武术的政治功能

在人类发展史中,传统武术作为一项特殊的军事项目,它所表现的社会功能首先是政治功能。在我国古代的朝代中,传统武术是统治者实现其政治权利、维护巩固其政权、对外扩张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它的政治功能是为其政治需求服务的。原始社会末期到周时期,萌芽状态的传统武术不仅是人们制服自然的手段,也是部落自我防御,对外扩张的手段。到了奴隶社会,随着私有制的产生,拥有生产资料的统治者之间的利益不均,人与人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矛盾不断加剧,逐渐引发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争。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维护阶级的利益,对武术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行“角试”(比武角力)来选拔人才。汉朝边境时常受到匈奴的侵扰,也十分重视武备和军事训练,采取了“兵民合一”、“劳武结合”的策略,全民的尚武之风盛极一时。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尖锐,战事频繁,统治者们十分重视武备,军事武艺较之前有了大的发展,不仅军事训练规范、系统,而且兵器种类大增。明清时期是传统武术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新的拳种、套路,比如武术拳种流派的形成,武术套路的形成,内家拳种的出现等,可见传统武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阶段。对传统武术的政治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公元702年唐武举制的设立,这一制度对传统武术以后的传播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武举制为大量的士人提供了入仕之途,同时也为武术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正途。由于武举制为处于生活底层的人士提供了一个向上流动、晋职升官、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样就能有效遏制因社会机遇流动不公所造成的社会越轨行为和社会动乱,既能让许多武艺高强的武林人士为国效力,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极大地促进了武术的传播和发展。武举制的创立也为统治者更好的维护阶级统治注入了能量。

3.1.2 近代传统武术的政治功能

进入近代以来,传统武术和国家机器之间的良性的互动遭到严重的冲击。首先遭到冲击的是传统武术与国家机器之间的关系。西方文明给近代中国最直接和最强烈的刺激就是清政府在历次战争中都一败涂地,进而又不得不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受辱。这让清政府上下首先认识到冷兵器和冷兵器组成的军队在新时代条件下价值的降低,于是在清政府以后组建的军队中冷兵器和旧有军队组织形式的比例在日趋下降,而以西方火器和西方组织形式的军队日渐占据主流地位。武举制在“举国上下,莫不知其无用”、“请停弓马刀石武试”的呼声下,终于在光绪27年(1901)被宣布废除。这一时期的传统武术遭到了巨大打击,也开始衰落。民国时期,由于战事频繁,传统武术受到影响发展缓慢,许多功能经历了低迷时期。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传统武术的功能被封闭。近代传统武术因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传统武术的政治功能发生巨变,作为古代传统武术社会功能的重点——政治功能,在近代几乎消失,其变化原因还得归于政治的因素。

3.1.3 现代传统武术的政治功能

传统武术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有着重大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都将武术格斗技击作为学习的课程,从而更好的维护了人民利益,促进了社会稳定,保卫了国家安全。传统武术为政治教育提供素材,古代的许多武术人物因其维护民族团结、精忠报国成为现代人们追逐的榜样,成为爱国教育的良好典范,这也是武术界进行武德教育的良好素材。传统武术也成为一种新的外交手段,随着武术代表团的出国访问与交流,国际间的交往增多,传统武术的外交功能也日益重要起来,成为现代政治外交的一种手段。

3.2 经济功能

3.2.1 古代传统武术的经济功能

远古时代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很低,要想生存下来很困难。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竭尽所能活下来。一些身体强壮的人们在生存中将打猎、攻击的一些行为慢慢转变为一种格斗技能,并依靠这种常年累月形成的武术来装备自我,靠这种武力猎获食物进行简单的商品交易从而获取生产资料,维持日常生存所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技术的改进,出现了石斧、弓箭,这些劳作工具作为原始的武术器械为人们获取生产资料、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古代传统武术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刺激了消费。武术表演者经常在街头巷尾进行武艺表演,到宋朝时,武艺表演达到兴盛。而且套子武艺开始大量出现,更是促进了这一行业的发展。伴随着传统武术攻防格斗技术的发展,冷兵器的种类和用途势必会不断发展,为适应这一发展势必会出现相关的武器制作行业,而出现的相关武器制造业和武器贸易对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2.2 近代传统武术的经济功能

社会的动乱使更多的武术人士从事镖师和保镖职业,各种人士为了自保学习武术技能。随之而来的是大批武馆的出现,近代武术史上武林各派云集,出现了不少著名武师如黄飞鸿、张炎等。武馆的出现为社会的繁荣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传统武术的经济功能在此时期呈现出高涨的态势,使这一功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3.2.3 现代传统武术的经济功能

传统武术的经济功能在现代社会发展迅猛,随着武术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武术在现代市场经济观念下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功能。传统武术成为一种大众健身方式,有着巨大的潜在经济效能,通过武术训练,能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学习工作效率,从而更好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武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武术表演、武术比赛,还有武术器材、服装的生产销售,武术影视文化城、武术校馆的成立等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武术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强大生命力。许多武术旅游名胜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湖北武当山、河南嵩山少林寺、山东梁山等。

3.3 文化功能

3.3.1 古代传统武术的文化功能

传统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它根植于华夏文明数千年的沃土中,同时与文、史、哲、理、医诸学科有着相互渗透的关系,并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辨证法,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现象。习武者所遵循的武德又体现着中华民族儒家的仁学思想,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传统武术有着美的享受。许多大诗人在诗作中对传统武术套路的民间表演有可佳的描述,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好友赞他“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有“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描绘。汉代打擂台,“三百里内皆来观”。这都说明无论是显现武术功力与技巧的竞赛表演套路,还是斗智斗勇的对抗性比赛,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宋时游艺场所“瓦舍”“勾栏”等的武艺表演对后世传统武术向表演化方向发展影响深远。元代兴盛的文艺戏曲中的武打戏充实了传统武术的文化。传统武术在古代教育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古代军事训练还是古代军事教育,传统武术都是作为主要或必修课进入学校教育课程,这也体现了传统武术的文化功能。更为重要的是,传统武术对振兴民族教育事业,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3.2 近代传统武术的文化功能

20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电影文化事业的进程,出现了以传播传统武术文化为主题的武侠电影。根据著名武侠小说家平江不肖生向恺然所著的《江湖奇侠传》改编摄制的《火烧红莲寺》1928年5月正式公映,“一出之后远近轰动”。20世纪30年代中期,又有杨小仲导演的《红羊豪侠传》,也是一部较为突出的武侠题材的有声电影。武侠电影的出现,使武术文化得以更广泛、迅速、生动地传播,武术文化与现代传媒手段的有机结合,是中国传统武术走向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传统武术在这一时期发展总体比较活跃,社会各阶层都在进行着各种传统武术方面的运动,传统武术的文化功能得到空前的发展。

3.3.3 现代传统武术的文化功能

和谐是武术文化构成的根基。武术文化追求和谐,注重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极强的“人际和谐”的价值取向。武术文化是刚柔相济的,既表现出宽厚待人的思想,又追求积极进取的精神,既可以让习练者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学会关心人、帮助人、成就人,认真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又能教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宽容人,体谅人,尊敬人,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武术文化的这种内在教化和要求,对现代人建立正确和谐的人际关系起到促进作用。在体育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传统武术作为一项独特的社会文化,受到世界人民的热爱,传统武术也在逐渐走向世界,其独特的魅力使得中国传统武术在国际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它承担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加民族凝聚力,振兴民族精神的巨大责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社会发展中,尚武而崇德的精神不仅能很好地陶冶情操,还会大大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4 当代传统武术社会功能的发展方向

在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武术的社会功能更多的侧重经济功能和健身养身功能。当今社会传统武术走上产业化道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武术产业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和人文资源,具有可持续发展性:首先,国内有大量的武术教练、武术运动员和裁判员;其次,各地的武术旅游胜地繁多,作为旅游资源,不仅推动了地区经济、旅游的发展,也推动了传统武术的发展;再次,传统武术产业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如武术影视、武术校馆、武术广告等,展示了传统武术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强大生命力。传统武术的健身养生功能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传统武术的功法、套路、散手更多的被现代人所看好。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健身方式,传统武术可以锻炼人的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可以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武术的健身养生功能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1]单静怡,梅杭强,单锡文.透过传统武术的现代价值功能谈传统武术的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6(1):12-14.

[2]雷 鸣.从武术的社会功能看武术运动的发展[J].内江师范学报,2008(10):101-103.

[3]江百龙.武术功能诌议[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4):15-17.

[4]编写组.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5.

[5]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5-27.

[6]谢建平.全球化背景下武术发展的文化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25-28.

[7]席饼嗣.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J].搏击·武术科学,2008(2):31-33.

[8]郭维民.中国传统文化对武术的影响[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2(2):17-18.

On the Evolvement of the Social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Wushu

Zhou Changjiu
(Anhai Middle School,Jinjiang Fujian 362261)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Wushu is a kind of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for thousands of years,it has formed a wide range of function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 has been constantly recognized about its social functions,and in the new era,Chinese Wushu shows different social functions again.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evolu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Wushu from its political,economic,culture functions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traditional Wushu social function evolution

G85

A

1004—5643(2010)06—0039—03

周长久(1974~),男,教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武术功能
传统武术怎么了?
中华武术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武术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