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报数字化学术平台建设评析

2010-08-15孙俊青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新闻出版学报稿件

孙俊青

(北京联合大学 学报编辑部,北京 100101)

数字化的概念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词语。什么是数字化?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数字化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乃至整个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数字化在新闻出版领域的应用已日益重要。数字化出版代表着出版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这已经是新闻出版界的共识。数字化发展已经被新闻出版总署的柳斌杰、李东东、阎晓宏、孙寿山等各位署长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过。2010年1月26日,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到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对其在数字出版和数字化服务方面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到:今后10年我国新闻出版工作要把发展数字出版作为最重要的产业发展战略之一[1]。之前的1月14日,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在参加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分组讨论时也强调:“数字出版是新闻出版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着眼未来,在数字产品开发上做文章,加快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2]

其实,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再质疑数字化出版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只是在汹涌的改革大潮前,出版人有些迷茫,不知该采取何种方式和手段完成这种“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在众多出版社、期刊社、报社等新闻出版领域的各路大军摩拳擦掌、各显神通、积极应对的同时,高校学报作为中国学术期刊出版领域的主力军,在这方面的意识和动作还是比较迟缓和滞后的。网络化是学报实现数字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建立高校学报的专职网站,实现编辑部办公、稿件的登记、审阅、编辑、发行等系列工作的数字化,从而最终实现高校学报的数字化出版和发行,这是必经之路。

1 高校学报数字化学术平台建设现状

2008年12月18日,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河北省调研、指导新闻出版工作时提出:要深化高校期刊出版单位改革,鼓励高校期刊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构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创新高校期刊出版机制。[3]关起门来办刊、“自娱自乐”,是当前主管部门和学界对高校学报的诟病之最。据统计,网上1994年只有400种电子期刊,1995年近700种,到1998年就达到了1万多种,[4]而今基本上每种纸质媒介都有了电子版、专门的网站。可见,期刊界的发展速度之快,竞争程度之激烈。当然目前因为评职称、因为研究生毕业、因为教师的考核等都需要发表论文,所以学报目前不缺稿件,各高校学报又都不是自收自支的单位,不用为经济效益担心,如果高校学报认为可以“守株待兔”坐等来稿,还是一如既往、一成不变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恐怕就会离关门不远了。高校学报必须关注长远,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从建立学报数字化学术平台做起,迎头赶上,真正成为未来数字化出版中的重要力量。

综观高校学报在数字化方面的建设情况,大概可以分为几类。

第一类,只开辟编辑部的信箱,有编辑部专人负责来稿的登记和分类,然后转交给相应的责任编辑处理。较之原来传统的期刊编辑出版,只是增收电子稿件。没有自己的网页、网站,没有自己的数字化交流平台。

第二类,提到数字化发展,对于绝大多数学报来说,就是加入了学术期刊群的数字化平台(CNKI学术平台、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等),利用这些他们提供的免费网页,简单地介绍学报作为宣传,即便这样,大部分学报的网页还是停留在初建时的样子,并未进行持续的维护和更新。

这些学术期刊群数字化平台是集知识资源大规模整合出版、原创性学术文献出版、多媒体出版和专业化、个性化数字图书馆为一体的数字出版平台,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高校学报电子版的发行,确实对全国高校学报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推动了知识的广泛传播和社会共享。据统计,CNKI学术期刊群数字化平台——中国知网日访问人数达256万,年访问9.4亿人次,年下载文献18.3亿篇。目前,已发展个人数字图书馆用户260多万个、国内机构用户8 905家、海外机构用户657家、抄袭检测系统用户3 550家、期刊评价用户7 400家、采编平台用户3 260家[1]。读者凭此平台可以实现电子阅读,高校学报加入此网,可以成为广大互联网用户的涉猎目标,提高了学报的知名度,方便作者投稿,便于网络优质稿件。

不过,这种数字化学术平台是“大手笔”的,需要庞大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人员较多,但是他们也有弱点,那就是几千种刊物,根本无法突出某种刊物,虽然他们也为每家刊物设置了网页,但是网页过于简单和陈旧,无法全面和成功地反映高校学报的真实存在状况,每家学报若要仔细分析自己的作者群、读者群、订阅人员等,准确反映他们的需求,很难做到。鉴于此,高校学报非常有必要建立独家的数字化学术平台。

第三类,有专门的学报网站。学报编辑部或者是自己设计完成,或者是直接外包给专门的“网刊通”开发公司。目前有几家公司,如:北京玛格泰克、北京志清伟业、北京勤云发展科技有限公司等,专门针对编辑部远程投稿系统进行软件开发的公司。据了解,相当部分有自己专业网站的编辑部都是采用与专门公司合作,开发适合本编辑部的专门网站。这种软件系统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打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把投稿、审稿、编辑加工、发行等诸多编辑部的工作都可以拿到网上来完成,只要能上网,编辑部人员就可以随时随地处理稿件,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目前随着网络办公的持续推进和深入开展,采用此技术的学报编辑部定会不断增加。建好学报网站只是刚刚踏入数字化的大门,里面的路还很深很远。真正的数字化学术平台不是单单建立一个网站就能解决的,关键还要把平台的各项功能开发出来并运用好。

2 高校学报数字化学术平台的基本建设途径和模式

高校学报的数字化学术平台是基于网络建立的一整套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它应该是作者、编辑、读者、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平台,是编辑、作者、审稿专家之间的工作平台,是各类学者、研究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学术平台。目前有很多的高校学报确实在这方面做出了榜样,他们率先建立了高校学报的数字化学术平台,平台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模式大致如下:

2.2 平台的规划和开发

学术平台的建立并非是应景之作,必须结合学报的工作实际,从有利于工作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做好规划和开发。一般的高校学报编辑部人员编制都在10人以下,缺乏开发软件的专门人才,所以学报编辑部通常都是跟专门的软件制作公司联系,通过提出需求,公司根据编辑部的需求,制订建设方案。该数字化学术平台所用服务器一般为自购或者租赁。自购服务器者,通常托管在学校的网络中心,对于日常软件的维护使用、数据库的备份使用,一般是由开发公司负责,编辑部则根据双方的合同按期支付一定的维护费用。

2.3 平台的功能和作用

高校学报数字化学术平台必须满足的功能包括:同时为读者、作者、编辑、主编、专家等围绕编辑出版活动的各类角色服务,使这几类角色都能运用自如,在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者可以通过此平台了解学报的基本情况,检索到学报所载的过期文献;作者可以通过高校学报的选题公告、高校学报的定位、高校学报的主要栏目以及栏目所登载论文的情况,增加投稿的针对性和对高校学报的学术关注;编辑、主编、专家等则是主要运用此平台可以网上在线工作,处理稿件,提高工作效率。高校学报数字化学术平台必须具备在线投稿功能、编辑在线处理功能、在线管理功能以及必要的宣传交流功能等。

2.3 平台的建设内容

2.3.1 网上稿件处理系统

稿件处理系统包括:(1)作者在线投稿系统,作者通过电子信箱实现网上注册,系统自动反馈作者一个密码,作者以后凭此密码进入系统,可以投稿和随时查阅关于所投稿件的状态。(2)编辑在线处理系统。主编通过权限分配给不同责任编辑,不同栏目的文章可直接进入到相应编辑的名下。编辑凭注册的电子信箱登录系统,对自己负责的栏目来稿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稿件,编辑通过匿名处理点击进入专家审稿系统。初审未通过的稿件责任编辑直接退回作者。(3)专家在线审稿系统。经过注册的专家可以通过电子信箱进入审稿系统在线审稿,也可以直接登录学报的平台在线审稿,有的还可以绑定手机,电子信箱中有关审稿信息一来,手机自动通知专家本人。如果专家对本稿件不便审阅,可以提供另选,增入专家库。专家审稿完毕,审稿意见反馈给责任编辑进行处理:返回修改、直接录用或者不予采纳。

2.3.2 网上稿件审核系统

这个系统主要是针对编辑部内部的审核程序,作者所投稿件——责任编辑处理(包括交专家审核、作者修回)——副主编审核——主编审核——编委会审核——录用定稿。

2.3.3 网上服务系统

主要提供学报简介:介绍本学报的基本情况;投稿须知:投稿注意事项,包括各种要求;编排规范:学报的编辑排版规范,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等;检索查询:提供本种学报往期所刊载文章的查询和下载(一般情况下提供的都是摘要,有个别的可以付费下载),可以下载浏览器,以方便阅读CAJ或PDF的文件;站点链接:主要提供上级主管单位,与本学报网站联系密切,有业务关联的网站。如: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局、学报学会、编辑学会、期刊学会、兄弟院校学报等的网站。

2.3.4 网上发布系统

主要有要闻浏览:发布跟学报或者期刊有关的新闻;学报动态:学报相关活动或者学报的出版动态;资讯服务:主要发布一些关于出版、学术会议期刊等方面的资讯等;学术论坛:根据本学报所设栏目进行重点、热点问题探讨。少量的学术平台如《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网站还设立了“收录与转载”栏目,发布学报所载文章的下载和转载情况。

2.3.5 网上管理系统

这主要是辅助编辑做好一些编务方面的后期管理工作。包括各种统计库(稿件统计,稿费、编辑费、专家审稿费的统计)、稿件登记系统,根据作者来稿登记自动生成的稿件登记表,存档用,每篇稿件的审稿流程也自动生成审稿程序单,归档用。还有网上发行、订阅发行等。

2.3.6 网上办公系统,也是编辑部的“OA”系统

主要用于编辑部内部工作处理,相互留言,各项工作交接等。

3 高校学报数字化学术平台模式的改进建议

建立高校学报数字化学术平台,才不过是学报编辑部实现数字化发展的第一步。平台建好了之后关键在于维护。在实际的运行中,经常看到的也是另一番景象:登录到相当部分学报编辑部的学术平台,看到的信息比较陈旧,更新速度太慢,大部分平台的信息建设还停留在刚刚建成时的状态,每期纸质刊物出来之后,也只是刊登当期的目录和摘要,大部分高校学报网站都不能下载全文。在平台上看到的文章通常也比纸质刊物要晚,通常是刊物印出来后,再刊登电子版。网上稿件处理系统和服务系统出现的差错较多,且不能得到及时纠正。针对这些现象,综观这些已建成平台的建设内容,其功能还有很多的可拓展空间,可以借鉴 CNKI等成功的期刊数字化学术平台的建设和运行经验,进一步丰富其内涵、拓宽其外延功能。

1)尽可能多地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如:专家数据库、作者数据库,根据栏目建立相应的文献数据库,从而使得作者通过该数据库可以查到某主题的文献在本学报以往中的刊载情况。

2)及时公布学报的评价指标和各项指数。如:转载率、下载率、引文量、影响因子等与文献评价指标相关联的系列数据。

3)提前公布摘要和目录,有条件的也可以提供全文下载。既然大多数学报都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且实际的发行量确实也不允许学报要求盈利,那么高校学报的电子版学报完全可以也非常有必要在纸质学报出版之前在平台上发布,这样也可以让关心学报的读者先于刊物和CNKI而提前读到所载论文。对于学报所载论文的全文上网,目前争议较大,因为此举不光牵涉学报编辑部自身的效益,还有CNKI等四大检索机构的具体利益,应该慎重,也可以考虑少量收费。

4)重视英文摘要的翻译。网络无国界,为了扩大学报的影响力,要注重提高英文摘要的翻译水平,要符合英语的阅读习惯,尤其是题目的翻译不必要非得从中文直译,要让外国人一看就懂,符合他们对学术论文的要求。

5)信息的发布和更新应该及时。成功的数字化学术平台应该提前发布相关的栏目策划和组稿信息。对于介绍学报和期刊方面的文章,及时更新,有的高校学报数字化学术平台已经建立了几年,信息还是停留刚建立的状态,读者、作者访问时,“有不知今夕是何年”之感。

6)文献检索。对于过刊检索不能只停留在年卷期的查询,还要有更多方式,如:作者、关键词、题目等尽量丰富的检索词。如果技术允许,可以借鉴CNKI的“知网结”(每查一篇文章,下面会出现与此文章相关的文献,当然这里应仅限于本学报刊登的)。

7)重视交互平台的使用。每个平台都有“读者之声”之类的可以让作者、读者、编辑相互交流的类似于“BBS”的系统。编辑一定要注意维护此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大家的发言,及时回复,不断汲取大家的有利建议,提高办刊质量。

总之,在目前高校学报的出版状态、出版形式和发行方式屡被诟病和质疑的情况下,面对数字化出版的急剧变革,高校学报应以此为契机,迎头赶上,尽快建立高校学报数字化的学术平台,更重要的是维护好平台的运行,力争在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态势下,不被时代甩脱。

[1]晋雅芬.李东东:重塑学术期刊市场主体地位[EB/OL].新闻出版报.[2010-01-28].http://www.gapp.gov.cn/cms/html/21/367/201001/696674.html.

[2]冯文礼.孙寿山:加快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 [EB/OL].新闻出版网.[2010-01-28].http://www.gapp.gov.cn/cms/html/21/367/201001/696339.html.

[3]陈玉杰,刘成群.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河北省调研[EB/OL].河北日报.[2009-12-18].http://www.chuban.cc/yw/200912/t20091221_60615.html.

[4]骆满生,王亨君,袁晓萍.科技期刊自建网站的步骤与注意事项[J].编辑学报,2002(2):60-61.

[5]黄仲一.利用学校资源 建设学报经济型网站[J].出版广角,2008(8):51-52.

猜你喜欢

新闻出版学报稿件
马克思新闻出版思想的文本考释及其当代启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征集汽车电子类稿件
整合品牌栏目 征集优秀稿件
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整合品牌栏目征集优秀稿件
《中国新闻出版报》正式更名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