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实践科技美学是设计教育的现实目标

2010-08-15

关键词:艺术设计美学现实

于 欢

(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试论实践科技美学是设计教育的现实目标

于 欢

(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重文轻理,重形式美、轻科技含量由来已久,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往往是懂设计、不懂材料和工艺,重形式轻功能。本文从这种现象出发,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即设计教育的现实目标不仅仅停留在美学审美和受教育者的艺术表达上,设计教育的现实目标应当是科技和美学的完美结合。文中阐述了什么是科技美学,以及科技美学作为设计教育的现实目标,在高校设计教育改革中当中主要体现。即在设计教育当中应当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打破学科之间的完全封闭,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资源优势;实践科技美学不是增添一两门课程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在整个设计教育的过程中贯穿始终;以科技美学为现实目标的设计教育还应该体现“和而不同”;实践科技美学的设计教育还应该具备地域文化视角。

科技美学;设计教育;现实目标

中国的设计教育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现有的院校开设的设计专业一部分脱胎于原有工艺美术系(1989年,国家教委开始着手进行建国以来高等院校本科专业设置的第三次调整,各美术院校先后将原有工艺美术系分开,单独设置为设计系与工艺美术系),另一部分开设的设计专业大多从纯美术专业中分离出来。伴随着21世纪初的艺考热和我国社会对于设计师职业的需求急剧提升,设计教育无论是从招生规模上、专业细分程度上都超出了传统美术专业,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客观上形成了一支日渐庞大的正规化专业设计队伍,其中坚力量主要来源于高等设计院校的设计专业。

由于中国的设计教育脱胎于纯美术教育和工艺美术教育,设计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又大多数只具有文科知识背景,而且直到2005年从清华美院开始数学成绩才被陆续计入到艺术考生的高考成绩当中,加上高校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是常年累计的重文轻理,重形式美、轻科技含量,这成了中国设计教育的软肋。设计教育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往往是懂设计、不懂材料和工艺,重形式轻功能,不能够将设计与功能很好结合在一起。

越来越多的设计教育者包括笔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让我们看一下设计教育的专业划分:工业产品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园林设计、广告设计、商标设计等等。室内设计探讨的是“是通过技术美学,追求人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从而大大提高生活和工作的品质”。工业设计是将“人们的审美观、现代工艺结合起来,并且注意在产品设计中展示它的功能”。由此可见,设计不应单单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对待,而是应和其他学科进行更多的交叉和互相渗透,并且应涉及到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力学等等。每一种新科学技术应用在产品设计中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到外观造型要富有审美属性,并且也要考虑到产品的材料、构造、功能,这都是很重要的。

设计要紧跟科学的发展、要紧跟技术的更新,设计应该和科学技术紧密结合。那么,对现代的设计教育和设计教育者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要求让设计教育的现实目标不仅仅停留在美学审美和受教育者的艺术表达上,更应当是科技和美学的完美结合。

科技和美学向来被人们认为是两种完全不相关的内容,但在设计艺术领域,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设计艺术真正要做到的是让科技和美学两者完美结合。纵观世界历史,伟大的科学家往往是杰出的艺术家、设计师。关于科技美学,它是随着现代大工业革命产生的一门新兴的学科。科技美学它是属于美学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说它是属于一种应用美学。它是将美学应用于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或者说用来指导物质文明生产和建设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综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美学、心理学多种学科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的学科。

设计教育要达到的现实目标,就是培养美学审美与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结合。它要求师生通过教育获得一定的科技美学素养,并以之服务于设计实践。目前,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文化发展的多元化使得我们在设计教育中必须把握大的方向,立足现实,确立明确符合时代要求的现实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高校设计教育改革中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在设计教育当中应当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双主体”是设计教育当中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模式。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指教师作为教的主体,通过提高自我素养,为学生身心发展、知识的主动获取起到“主导”作用,前提就是保证设计教育教师人员的配置。设计教育教师的配置改革一方面要使教师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科技与美学修养并重的复合知识背景,尤其要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自觉地在设计教学中引导学生。目前,国内还有一些高校的设计课程当中没有明确的科学技术工艺类科目,而且设计教育普遍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师来从事技术方面的指导授课。以包装设计为例,不光需要有讲授包装艺术设计的教师,还需要增加包装工程、包装材料这样的教师。同时,要鼓励设计专业教师学习和熟悉科学技术工艺流程,理工科方向的教师要加强审美修养,以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二是指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在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对科学工艺技术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实现美学与科学技术实践相结合教学的重要内容。三是指师生作为教学中的互为主体,同时又互为客体,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打破学科之间的完全封闭,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资源优势。近十几年不仅在纯艺术类院校开设了许多新兴的设计专业,在一些综合性大学里也纷纷开设了设计专业。其实完全可以通过校际、学院之间互选课程,教师交流等方式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优势,例如某综合大学既有工程系下设包装工程专业,又有艺术系下设的包装设计专业,那么两者的很多课程都可以共享。高校应该在充分分析自身的特点,制定可行性的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具备共享优势的学科资源。

科技美学不是增添一门课程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在整个设计教育的过程中贯穿始终。其一是科技与美学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的结合;其二是科技美学成为高校设计教育的重要内容。前者从设计教育的角度出发,注重教育的宏观思考和微观深化,从设计教育系统的内部来探讨科技美学的实施价值。而后者则是从设计教育的内容出发,使科技美学成为当代设计教育的现实目标。

以科技美学为现实目标的设计教育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当中还应该体现“和而不同”。即针对不同设计学科的特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设计专业中就分为视觉传达艺术、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画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等设计方向,应根据不同方向,各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课程体系设置。比如视觉传达艺术主要探讨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学问题,也涉及到与印刷等有关的工艺知识,环境艺术设计则涉及到人体作业效率、人体尺寸、数据处理、环境因素等人体工程学的问题。由于环境艺术专业的生源一般为艺术类考生,而疏于理论的积累和对理论感到枯燥,那么就要求涉及到的人体工程学教学不要以单纯的理论教学为主,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启发。有针对性的适当调整不同学科科技和美学结合的侧重点,以提高高校设计教育课程设置的广度与深度。

实践科技美学的设计教育还应当具备地域化的视角。地域化主要是指空间的差异性,包括其风俗习惯、气候差异、地理条件、居民身体外貌和习惯特征。设计最终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不是产品。那么地理上的差别,也应考虑到设计当中来。在设计教育当中就应该与本地区特点相结合。比如说屋顶的设计,由东北向南,屋顶的曲线从平缓开始到越来越大,曲线的弧度在不断增大。屋顶曲线就是将屋顶坡面做出凹曲面的形状,正脊也出现曲线。曲线弧度大小,是根据地方气候的特点产生的,又如华北西北一带风沙比较大,除直接使用平顶房屋以外,带屋顶的建筑,坡面都有曲线,当大风吹来,曲线弧度可以迎风,可以通风,因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地民宅屋顶都有深深的曲线。而长江以南各地民间住宅屋顶曲线弧度较之北方明显加大,这是考虑南方雨水过大的原因而形成的。

比如,齐鲁、藏区等地方都有自己浓厚的地方特色;长春地区是萨满文化、农耕文化的发源地,应当利用优势条件,建成具有东北特色的设计艺术教育基地。同时长春又是新中国的汽车摇篮,现在仍有一汽、大众等国内的顶尖汽车厂,结合区域优势,利用其他的科教院所、工厂等社会资源,形成具有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

“科技美学”已成为一种美学流派,一种美学的分支,既属于科技,又属于艺术,使美的使者步入科技殿堂,并融入其中。

设计教育的现实目标也正是通过设计将美学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社会。那么,在设计教育当中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更多的与社会实践相接轨,紧随社会进步,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创立新思维。设计教育应当引导人,利用美结合科学成果,在工业科技的基础上,创造合乎功能的美。

[1]唐晔.面向未来的科技美学[R].央视《百家讲坛》供稿,中国网,2003-09.

[2]马仙,姜决成.工科大学开展“科技美学”教育的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王沫.设计美学教育新价值之我见[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

于欢(1975-),男,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美学现实
盘中的意式美学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外婆的美学
漫画:现实背后(下)
山东大学作品欣赏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