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割断的历史之“耻”
——评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的代表作《耻》
2010-08-15王苗苗
王苗苗
(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2206)
无法割断的历史之“耻”
——评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的代表作《耻》
王苗苗
(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2206)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的代表作《耻》描述了南非长期以来一直遭受着西方的殖民统治,南非人民生活始终在殖民主义者的压迫与剥削之下的耻辱生活。本文就故事中的殖民主义统治遭颠覆之“耻”给予分析,从而得出:现实永远是残酷的,现实是由历史罪恶的沉积而铸成的,历史之“耻”是无法割断的。
《耻》;库切;殖民主义;种族隔离
库切(J.M.Coetzee)是南非当代著名的小说家。1940年生于开普敦。从小受双语教育,后来就读于英文学校,1984年于开普敦大学英文系就职。2002年移居澳大利亚,现供职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
库切从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出版发行的《等待野蛮人》(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1980)使其在国际文坛上一举成名。之后他先后出版了《幽暗之乡》(Dusklands,1974),《来自国家的心脏》(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A Novel,1977),《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Life and Timesof Michael K,1983),《敌人》(Foe,1986),《钢铁时代》(Age of Iron,1990),和《彼得堡的主人》(The Master of Petersburg,1994)等多部作品。1999年,他完成并出版了其代表作《耻》,为他再次赢得了标志小说创作成就的英国布克奖,以及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陈,库切的作品大都以南非的殖民地生活和各种冲突为背景,展现南非种族隔离下的人们的生活。
初读《耻》的时候,心里琢磨,作为文学界的大家,名家的库切为什么要把这部作品命名为《耻》呢?而究竟“耻”在哪里呢?因何而“耻”呢?在学习生活中用的”耻”主要还是“耻辱,羞耻,可耻,羞辱”等的意思。而故事的内容概括为怎一个“耻”字了得?随着对故事的深入,笔者渐渐的特别赞同其中译本中对“耻”的高度概括:“单从小说题目“耻”来说,就有“道德之耻”(卢里的数桩风流韵事所指的道德堕落),“个人之耻”(女儿遭强暴抢劫),“历史之耻”(身为殖民者或其后代的白人最终“沦落”到要以名誉和身体为代价,在当地黑人庇护下生存)等等意义。”
故事就发生在长期以来一直遭受西方殖民统治的南非。主人公五十二岁的戴维·卢里,是南非一所大学的教授。他结过两次婚,和前妻生有一个女儿露茜。由于性生活空虚,他先是与一应召女郎苟且,之后又诱奸了一名女学生,后来由于校方发现加上其自己的内疚,不愿委屈于人格的“耻辱”,他放弃了教授的职位,离开了学校。于是他带着“耻辱”的痕迹到乡下投奔独自谋生经营农场的女儿。与多年不见的女儿不时产生分歧,他一方面要同女儿努力沟通,另一方面还要和许多他从前根本就看不起的人一同做事,干着他嗤之以鼻的活,譬如作为护养狗、忙菜园之类的活计。而这对于一个曾在大学中担任教授的卢里更是多了几分讽刺与“耻辱”。卢里和女儿是那儿唯一的白人。然而,乡下新南非的生活并不那么太平,女儿露茜遭到了农场附近的三个黑人的抢劫与蹂躏。卢里也在这次事件中受了伤。更令人“耻辱”的是其中的一个竟然是个未成年的孩子。父女俩对这次突发事件的态度与处理方式又产生了分歧。女儿不许父亲介入到这次事件之中,父亲暗想没能正确引导好自己的女儿,这更使作为父亲的卢里感到了一种莫名的“耻辱”。事后,露茜在父亲见到她之前已经洗了澡穿好衣服,俨然一副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样子。然而事后,露茜心里特别害怕的是,施暴者似乎不单单是在发泄性欲,而实际上是在发泄着种族间的仇恨寻求报复的快感。在目睹了黑人暴行之后,卢里对自己的生活作了一番反省。这其间,卢里意图创作的歌剧《拜伦在意大利》穿插于故事始终,其情节与故事若即若离。最后,父女俩达成共识:这是一种“耻辱”。但是卢里不愿忍受这种“耻辱”,而露茜则不愿逃避这种“耻辱”。最后强奸案不了了之,露茜怀孕,而且为了生计不得不沦为黑人邻居甚至就是那场强暴的策划者的小老婆。最后对本打算再留一星期的那只狗,卢里也放弃了。
读完这部小说之后,给笔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小说中农场遭抢劫,露西遭强暴事件。这部分为小说重重地涂抹上了社会和历史的色彩。故事的第十三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是卢里的女儿露茜对卢里说的:“我告诉你,只是你从此不许再提它。原因就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完全属于个人隐私。换个时代,换个地方,人们可能认为是件与公众有关的事,可在眼下,在这里,这不是。这是我的私事,是我一个人的事。
‘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就是南非。’
是的,故事就发生在南非,发生在殖民主义消亡,新时代开始的时期;发生在白人势力消退,黑人的势力暴涨的新时期。曾经是大学教授的卢里在农场上给黑人帮工打下手,忙菜园,甚至在护狗所里打杂。曾经“他会说意大利语,他会说西班牙语,可无论是会说意大利语还是西班牙语”的他“到了非洲的这个地方,哪一个都救不了他。”就在他亲生的女儿遭强暴的时候只能选择默默承受,并最后不得不以作黑人帮工第三个老婆的身份受到保护而留在农场。同时卢里发现,在南非,白人与黑人正悄然调换着位置。
南非是一片特殊的地域,长期以来遭受着西方的殖民统治,南非人民一直生活在殖民主义者的压迫与剥削之下。而笔者读完之后却深深的感受到在库切笔下的南非并非种族合一,世界大同的理想境地。相反,在故事中透过卢里和露茜这对白人父女的遭遇,读者看到的是后种族隔离时期南非社会的动乱与白人对黑人的恐惧。小说所表达的道德耻辱、个人耻辱和历史耻辱相互交织在一起。
在故事的第十八章中露茜对卢里说:“‘那完全是在泄私愤,’她说道,‘那时候带着那么多私愤。那才是最让我震惊的。”其他的事?都在意料之中。可他们为什么那么恨我?我可连见都没见过他们。’他等着她说下去,可这会儿,她再也不说了。‘他们的行为有历史原因,’他终于先开口了。‘一段充满错误的历史。就这样吧,也许会有点帮助。这事看起来是私怨,可实际上并不是。那都是先辈传下来的。’‘他们觉得我欠了他们什么东西。他们觉得自己是讨债的,收税的。如果我不付出,为什么要让我在这里生活?也许他们自己就是这么想的。’”
第二十二章:“这种子被硬塞进女人体内,不是出于情爱,而是出于仇恨,混杂在一起,是要玷污她,给她做上标记,就像狗撒尿一样。”
读过故事之后,不难看出这里的他们指的就是对露茜实施抢劫、强暴的三个黑人。显然,这三个黑人并不是单纯为了宣泄情欲,而是在发泄从内心喷发出来的仇恨:一种产生报复的快感的仇恨。而露茜连见都没有见过他们,可他们为什么那么恨她呢?显然这种仇恨中沉积着历史和民族意识,他们要报复的并不是露茜一个人,而是她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她所背负的历史的“耻辱”。
在南非的这个时代和这个环境中,在抢劫、强暴的农场事件中,露茜的所有“财产”以及其作为个体的女性之躯被沦为了种族歧视与殖民主义的替罪羊。而尽管这耻辱本是源于殖民历史与种族隔离所产生的仇恨,尽管并不该施加在她的身上,作为殖民主义后裔的露茜面对施加在自己身上的羞辱与耻辱,丑恶与仇恨,还有肚子里面为此本不该出世的婴儿,她更多的是保持沉默。这里既有着对自己处境的清醒认识与无奈,又有着替祖先承担罪责的救赎意识。在眼下的这个时候,这个地方,一切文明世界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都成为了生活的障碍。对于父亲卢里来说,剩下的只有身心的麻木和空虚。身为殖民者后代的露茜,最终也只是在贪婪和罪恶的胁迫下坠落。以至于她借接受昔日这个甚至曾经合伙策划农场抢劫强奸事件的黑人帮工的保护,最后沦落到以自己的名誉和身体为代价,接受了一无所有、毫无尊严、毫无权利的“像一条狗一样”的生活,嫁给了这个黑人,做他的第三个老婆,只是为了能在黑人的庇护下得以生存。
这就是现实,是由历史罪恶的沉积而铸成的。历史之“耻”是无法割断的。任时光匆匆,无论岁月多么无情,都不会将耻辱的历史掩去。“岁月是活的,而非死的。战争、暴行:这些企图把岁月遮盖起来的用词,却被岁月吞入黑黑的喉咙。”清清楚楚地记录着人类在自己的历史中留下的耻辱。
[1]〔南非〕J.M.库切.耻[M].张冲,郭整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2]张冲.关注着南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及其文学创作[J].译林,2003,(6).
[3]付少武,冯海燕.世间何处无耻辱-析J.M库切代表作《耻》[J].名作欣赏,2004,(7).
[4]陆建德.在过失与重罪之间-从《耻》看新南非的社会正义[J].世界文学,2004,(2).
[5]任意鸣,瞿世镜.英语后殖民文学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6]〔英〕巴特·穆尔-吉尔伯特,等.后殖民批评[M].杨乃乔,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王苗苗(1981-),女,硕士,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