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行政伦理比较研究

2010-08-15刘丽娟

关键词:公共行政伦理权力

刘丽娟

中西方行政伦理比较研究

刘丽娟

中西方行政伦理在历史渊源上有着显著的区别。分析中西方行政伦理在价值观念、文化方面的差异,借鉴西方经验,加强中国行政伦理建设的思考。

行政伦理;历史渊源;评价

行政伦理是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伦理,是人们关于行政活动对错、好坏、善恶的判断,它包括行政伦理意识、行政伦理规范以及行政伦理评价等内涵。行政伦理作为研究公共行政领域中伦理与道德的一门学科,与行政学、政治学和伦理学有着密切联系,是在反思行政学研究中的事实与价值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涉及公民权、社会正义以及美德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行政伦理的历史渊源

(一)中国传统行政伦理的历史渊源

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一方面根源于西周的“德”、“孝”政治伦理,另一方面也和儒家的“礼”、“仁”思想紧密联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包括君臣之道、择官之道、民本思想,还形成了“忠”、“信”、“廉”、“智”的伦理规范。

(二)西方行政伦理的历史渊源

西方行政伦理的基本理论根植于政治价值、宪法理论及社会基本思想、公民理论、社会公平、品德以及公共利益之中。在西方,行政伦理的价值理念是多元的,包括个人价值、职业价值、组织价值、合法价值和公共利益价值。美国学者特里·L·库珀认为,行政伦理的思想源泉深深地根植于西方社会的政治理论与当代思潮之中,它们是政治价值、宪法理论及社会基本思想、公民理论、社会平等、品德,或者说是以性格为基础的道德、公共利益。

二、中西方行政伦理差异比较

(一)从价值观念方面的比较

中西方因为在历史传统、民族心理、地域空间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导致二者在政府行政伦理价值上也存在极大差异。

1.西方以“性恶论”为核心的行政价值观。以“性恶论”为核心的行政价值观主要是指以“公平报酬”、“客观责任”和“私人利益”的现代行政伦理价值。其中,一是“公平报酬”,西方功利主义者强调“公平报酬”和“平等权利”。在他们看来,政府能够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就可以说是正义,即这样会牺牲部分人的利益,它也没有违背“效率的正义”要求。二是“客观责任”,因为对人性存在着普遍的怀疑和不信任,西方国家强调行政人员的客观责任。因而在制度设计上主要以强化行政人员的主观责任,法治色彩比较浓重。三是“私人利益”,西方国家提出的公共利益的出发点都是从个人主义来定义的,公共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总和或集合。可以说公共利益实际上就是“私人利益”的一种变换形式。

2.中国以“仁爱”、“仁义”为核心的行政价值观。以 “仁爱”、“仁义”为核心的行政价值观主要是指以“公平公正”、“主观责任”和“整体利益”的现代行政文化。其中一是“公平公正”,中国政府以性善论为基础,且政府公共政策注重以公正与正义为行政伦理的价值取向。其对维护社会平等、消除贫富差距、保障社会稳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主观责任”,在中国因为传统上一直对人性抱有积极看法,因而在公共行政中比较注重通过德教、“正己”、“修身”等内部控制方式培养行政人员的主观责任。三是“整体利益”,中国传统利益伦理思想重视整体利益的倾向,且普遍“天下为公”、“仁爱”是一个社会对行政官员很高的道德要求。

(二)从文化方面的比较

中国传统的行政思维是从性善论走向了“人治”、“德治”,而西方是从性恶论走向了“法治”。通过比较中西行政文化差异,可以理清二者行政伦理的差异。

1.西方以“法治”为核心的行政文化。以“法制”为核心的行政文化主要是指以“法律至上”、“法律制约权力”和“公民意识”的现代行政伦理价值。其中,一是“法律至上”,在西方法律不但几乎在所有情况下都被视为由某种超自然力制定并被置于人类之上,特别是君权之上,且经过西方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完善,西方社会也形成法律至上的传统,并使法律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威,对社会一切个人、团体等具有全面的适用性,使权利和义务得到合理的统一。二是“法律制约权力”,西方主权在公民的权力观及法律至上的意识使得西方国家实行的是以法律制约权力的权力观。这种权力会受到全体人民的监督。而人民又会以“公意”即法律的形式行使主权,其决定了权力出于法律。法律在政治生活中居于核心地位,且有至上的权威。三是“公民意识”,在西方人的理念中人的权利是自然权利,公共意志是不可摧毁的,其核心是选择自由和权利平等。

2.中国以“人治”、“德治”为核心的行政文化。以“人治”、“德治”为核心的行政文化主要是指以“权力至上”、“道德制约权力”和“臣民意识”。其中,一是“权力至上”,我国数千年来的封建专制统治,民众的一切都依附于君主权力。这样 “君权至上”使得人们崇尚和迷信权力,以权力信仰代替法律信仰。法律成了匍匐于君权脚下任其驱使的奴仆,同样也就失去了受人尊崇的价值。二是“道德制约权力”,在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中,法永远居于政治权力之下,是君主“驭民之工具”。中国的统治者为了把统治维持在一定的稳定秩序范围内,把道德的超现实性使之成为一种最现实可行的方式。三是“臣民意识”,强调克己、讲求和为贵。

三、加强中国行政伦理建设的思考

(一)加快行政伦理的立法

行政伦理立法是国外行政伦理建设的成功经验之一,它不但为行政人员提供了行为标准、为行政伦理制度化建设最重要的措施、为行政人员的伦理行为提供了制度保障,还可以为行政伦理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提高了行政伦理建设的稳定性。中国的行政伦理立法在借鉴国外的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现实出发,适应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行为规范,不能单纯对国外的行政伦理法律进行照抄照搬。从中国行政伦理建设的现状来看,中国的行政伦理立法进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树立正确的行政伦理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行政伦理价值观,一是要以廉政为行政伦理的价值基础。廉政作为公共行政领域中特定的社会关系与和伦理关系,在公共行政领域特别是在行政伦理观中具有基础性的价值定位;二是以勤政行政伦理的价值为核心,做到“勤政为民”。勤政有着多方面、多层次的内涵,最主要的是要大力提倡和培育国家公务员的社会主义职业精神;三是以培养与完善行政伦理人格为行政伦理的价值目标。从行政他律与自律,即行政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两个环节着手。

(三)加强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建设

道德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其最佳状态是形成道德主体的自觉和自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需要有力的社会监督:一是强化立法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党的监督等各种监督的事前监督功能,充分发挥道德因素在这些监督形式中的作用。建立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相连结的、完善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彻底改变原来重事后监督,轻事前监督的状况。二是设立行政伦理咨询、评议机构,加强群众监督的力度。三是加强行政主体所在组织的道德监督功能,做到立章建制、制定道德规章和道德制度,形成硬“标准”。四是要设立组织内部的道德监督机构或赋予现有机构以道德监督的功能。五是开展必要的道德评议与监督活动。这些活动需要独立进行,也可以其它活动为载体结合进行。

(四)加强行政伦理的评估化

加强行政伦理的评估化需要引进先进的评估标准与工具,把行政领导者的伦理建设作为考察项目,并将其作为行政领导者的升降、任职、奖罚的必要条件。诺贝尔奖获得者洛伦兹说过:在决定个体行为方面,“道德只是一种力量非常有限的补偿机能”。为此,需要加强行政伦理的评估机制的建设,这样,可以对行政领导者形成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吸引力,并通过这种外压与内引互相结合的机制使中国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中形成一种趋善避恶的强大动力。

[1]菲利克斯·A·尼格罗,劳埃德·G·尼格罗.公共行政学简明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2]李红娟.完善行政伦理建设:提升行政领导者服务机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

[3]孔凡宏.中西方行政伦理建设差异比较.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8).

[4]彭文龙.行政伦理建设模式比较分析及中国的对策[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12).

[5]邹东升,冯清.当下公共行政的伦理困境与出路[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4).

[6]都爱红.服务型政府的伦理精神[J].哲学动态,2005(2).

B822.9

A

1673-1999(2010)02-0015-02

刘丽娟(1979-),女,贵州贵阳人,贵州民族学院(贵州贵阳550025)公共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比较公共行政。

2009-10-16

猜你喜欢

公共行政伦理权力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基于管理、政治和法律视角对公共行政学之分析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民营金融权力榜
公共行政法治化的逻辑理路及制度模式探索
对于权力,人为什么会习惯性服从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
权力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