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黄绣球》崭新进步的妇女观

2010-08-15王引萍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银川750021

名作欣赏 2010年15期
关键词:绣球女权妇女

□王引萍(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银川 750021)

《黄绣球》是近代妇女问题小说的代表作,阿英称它“是当时妇女问题小说的最好作品”①。它不仅“真实而形象地描写了新女性的先驱人物冲破封建礼教走向社会的艰难和曲折”②,而且其中的黄绣球、毕去柔等女性已不单单是传统的贤妻良母,而是同男人一样干事业的女中豪杰,有时甚至居于主导地位,使男人相形见绌,展现了新女性不同于传统女姓的精神风貌和人生追求,传达出妇女解放的心声,反映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女权意识和崭新进步的妇女观。

在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缠足是对女性最残酷的身心约束,“是由男性统治者畸形的审美观所造成”③的,在这种审美观的影响下,古代小说中的女性大都以“三寸金莲”为美,《黄绣球》则表现了反对女性缠脚,主张放足或不缠足的新思想,并塑造了黄绣球等摒弃了传统畸形的女性观,大胆放足或不缠足的新女性。

黄绣球不但自己放了脚,还劝说周围的妇女放脚。她之所以有这种不同传统的做法,一是因为小时候婶娘为她裹脚时“使着手劲,不顾死活,弄得血肉淋漓,哭声震地,无一天不为裹脚打个半死”。这种肉体的痛苦和精神折磨使她深感“真真女孩子不是人”。二是在西方罗兰夫人女权思想的启蒙下,开始觉醒,明白了男女平等、女性也有自己的天赋权力等道理,想和男性一样做事。她想“要做事,先要能走路,要走路,先要放掉了这双臭脚”。她不但自己不怕人笑,而且还要劝其他妇女放脚。她说:“我放我的脚,与人什么相干?……还要叫我们村上的女人将来一齐放掉了脚,才称我的心。”她还向村上的女性宣传缠足的危害和不缠足的好处,在她的宣传和影响下,自由村的妇女有的放了脚,并不为自己的女儿缠脚,有的则参加了劝放足活动。这些放足或不缠足的女性,大胆地突破了裹脚陋俗的束缚,以自然健康的天足出现在人们面前,反映了作者进步而可贵的男女平等观念和人文主义思想。正如绣球所说“同是一个人,同是一双脚,何以女人的脚该缠小了,讨人好看的呢?……要讲叫小孩子个个读书,自然要叫女孩子不许缠脚”。

在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一贯把女性视为玩物,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无才便是德”。她们的人生价值,便是以色相取悦于男人,成为男子传宗接代的工具。《黄绣球》中的绣球等女性则截然相反,她们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主张“兴女学”,认为女性也应和男子一样读书学习,接受教育。绣球的觉醒就源于对男女平等的理解:“男人女人,又都一样的有四肢五官,一样的是穿衣吃饭,一样是国家百姓”,所以,“男人可读书,女人也可读书,男人读了书可以有用处;女人读了书也可以想出用处来”。她从自己和周围女性的生活出发,认识到要改变女性的社会地位,就必须让女性有学问,因为“有了学问,自然有见识,有本领”。为此,她学习北美女杰美利莱恩,创办女学,教育救国。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感化了两个尼姑,劝她们把尼姑庵捐作女学堂的教室,自己出钱并宣传募捐,和女医生毕去柔、本村徐进明、胡进欧、李振中、吴淑英等热心女学的太太、小姐,在自由村创办了“城西女学堂”。后来根据需要又增设了几处女学堂,她们的学堂以培养女性人才、开通社会风气为目标,给学生传授知识、思想和本领,使自由村变得文明进步。之后又到邻村办起了女学堂,使邻村女性也有了读书的学校。小说中的男女平权还包括男人可以再娶,女人也可以再嫁,男女具有同等的权力,反对女性守节,认为守节是男人对女人的压制束缚,突破了以往男人可以再娶,妇女却要从一而终的不平等。对于婚姻,小说通过绣球之口,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女性自己择偶。这些见识均超出了礼教规范。她还说,女人之所以“瞒夫藏私”,就是因为权不平等,男人压制女人造成的,所以,她反对男人对女人的压制束缚,主张男女“平等平权”,希望女人团结起来,为自己争取应有的权力。而女性要争取女权,就要和男性一样学本事,她说:“女孩子哪样不与男孩子相同?是男孩子学的本事,女孩子哪样不应学?”“只要人能独立自由,自由又能自尊,不论男女人人都是平等。”这些很有见地的言论表明近代先进女性开始在两性关系上突破传统规范,大胆追求男女平等、平权的时代特色。在绣球等人的影响下周围不少女性走出家庭,学习自立的本领。这既是对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的挑战,也是对男尊女卑的传统女性观的颠覆。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我国女性受神权、王权、族权和夫权的奴役,长期接受“男主外,女主内”等封建规范的教化,幽居闺阁,深居简出,几乎自绝于社会,既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也不知自己有哪些权利被剥夺,更无法意识到自己还应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可以和男子一样做一番事业。《黄绣球》则主张女性和男性一样发挥社会作用,追求自己的事业,实现自身的价值。

作为女性的绣球,小时候在生活和精神上遭受了许多苦难和不平等,这使她盼望“女人也同男人一般,能够出出面,做做事情”。后来受罗兰夫人影响和丈夫启发,明白了男女平等、女性也可以做事等道理,决心做一番事业。她说女性“既是可做事,也就可以谈谈学问”,“再做些事业”。“一个人站在地球上,不能做点事,不能成个人,才怕人笑话。”“向来我只道是女子不能同男子一样做事,故此十几年来,只还我的女子本分,如今想要在本分之外,再做些事业。”创办女学是黄绣球最主要的事业,小说的描写说明,教育救国不仅是黄通理等男性的事业,也是绣球等女性的事业。当然,绣球最终能做成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既与她本人的才能和努力有关,也离不开丈夫黄通理、县令施有功、刑房书办张开化等先进男性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丈夫黄通理,他没有“男尊女卑”、“男外女内”的封建意识,更没有要求妻子“三从四德”,而是始终理解和支持妻子。他家里几乎就没有夫权的存在,重要事情大都共同商量,互相帮助。绣球正是在黄通理等男性的帮助下才完成了具有反封建意义的放脚、兴女学等关乎妇女解放的事业。“这种容忍女权思想的环境构建反映了女权思想在近代中国已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接受。”④同时,也说明妇女解放的实现需要女性和男性的共同努力。

小说不仅肯定了绣球追求事业的胆识,完成事业的才能和取得的巨大成功,而且借张开化之口称赞她“是世界上一枝自由花,插到那里开到那里”。这种描写是新颖而深刻的,说明先进男性认可了女性对社会的突出贡献,更说明女性追求事业的权力,是和她们的人权、人生价值紧密相连的。正如绣球所说“女人也是一个人,岂可看轻”。人的觉醒是女性觉醒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女人也是人的女性意识反映了近代新女性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自身价值的认可,也包含了要拥有参与社会活动,追求事业成功的内涵。

小说中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做成一番事业的女性还有毕去柔、施太太等。其中女医生毕去柔颇为重要。她因留学西洋,“学得外国医生一手好本领”,回国后创办了自己的医院。除了治病救人,她还热心教育事业,帮助绣球夫妇兴办男女学堂,制定学堂章程,捐钱购买读书器具,兼任女学堂的教习,后来又到清节堂教妇女学医,并勇敢地参与了地方的独立自治活动,担任女军的头领。

黄、毕等女性形象的塑造,表明作者冲破了传统女性观的束缚,赋予女性与男性同等的人格和权力,使女性不但能在社会上与男人一样做成一番事业,而且可以互相支持和帮助。这既是作者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也是晚清妇女思想中新因素的形象反映。说明“伴随着妇女观念所发生的变化,晚清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也开始更新”,一些“接受新思想的知识者,对贤妻良母的囿于家庭已很不满足”⑤了。

在以往的古代小说中,主张妇女解放,和男性一样读书做事业的小说特别少见,那么,《黄绣球》中何以会出现这些崭新的妇女观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民族危机的刺激,救亡图存的需要和西学东渐的背景,使“晚清的妇女观念开始出现与传统背离的若干倾向”。当时“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旧礼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⑤。许多先进人士提出了进步主张,对封建的妇女观进行抨击。早期维新派陈虬指出“:泰西男女入学,故材亦相等”,我国“无故自弃其半于无用,欲求争雄于泰西,其可得乎?”⑥戊戌维新派公开提出了男女平等,主张男女各有自主之权。谭嗣同在《仁学》中指出“男女同为天地之菁英,同有无量之盛德大业”,理应“平等相均”⑦。康有为更把追求自由平等独立看成是人的天性和权利,同时也是女性的自然要求和权利,他说:“男女虽异形,其为天民而共受天权一也……以公共平等论,则君与民且当平,况男子之与女子乎!”⑧梁启超吸取了西方思想文化中妇女教育的观点,不仅尖锐地驳斥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观念,抨击缠足恶俗是“缚其手足,有如刑”“,毁人肢体,溃人血肉”,而且认为女学与国家强弱有重大关系。“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⑨

康、梁等不仅有主张妇女解放的言论,而且受西方人士影响,亲自兴办禁缠足会和女学堂。1883年康有为于广东南海发起“不缠足会”,1897年梁启超于上海创女子学堂及“不缠足会”。由于康、梁等所办的女学校和“不缠足会”以解放女性、“兴国智民”为目的,所以迅速传遍各大城市,掀起了全国性的响应,兴起一股妇女解放思潮。这些思想思潮必然会影响到《黄绣球》的创作。

其次,受西方价值观念和中外女杰的影响及我国维新派等男性的启蒙,近代中国已有一些女性显示了女性自我解放意识的觉醒和杰出的才能。如康同微、康同璧姐妹在父亲康有为影响下,于1895年创立的“粤中不缠足会”中,“参加主持、现身说法”⑩。在维新派创办第一所女学堂期间,维新志士的妻子在男子支持下,成立了中国女学会,李闰(谭嗣同夫人)、黄谨娱(康广仁夫人)、李惠仙(梁启超夫人)等联络了一批女士,参与了女学堂的筹建和管理工作,并创办了近代第一份女报《女学报》⑪。当时倡导女权的女性还有《大公报》编辑吕碧城和《女报》主编陈撷芬。吕氏提倡女子教育并创办了北洋女子公学,她指出:“女子者,国民之母也,安敢辞教子之责任;若谓除此之外,则女子之义务为已尽,则失之过甚矣。”⑫即女性除了做贤妻良母,还应步入社会,尽国民之义务。她除了办报,还担任上海爱国女学校的校长⑬。此外,贡献突出的女性还有杭州贞文女学的校长惠兴、捐款助学的慧仙和著名的女医生张竹君等。惠兴“羡慕批茶的为人,打算烈烈轰轰的,在中国女界中,也做一番事业”。她“知国势日蹙,非兴学无以救亡”,乃“以提倡女学自任”。慧仙“谈起时局艰难,民智不开”,遂“毁家助学,牺牲家族的利益,作为社会的公益”。听说惠兴因“款项不足,情急自殉”,便“慷慨捐助巨款”⑭。张竹君于1900年和1901年在广州创办了福医院与南福医院,1902年,与马励芸、杜清池等创办了广州公益女学。⑮她曾说“:欲言救国,必先教育;欲先教育,必先于女子。而女子所宜先者,则首自立自爱,次则肆立学问,厚结团体。”⑯

文学是特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上述女士都是近代社会脱颖而出的先进女性,她们崇高的人生追求、杰出的才能和崭新的女性观,无疑给作家提供了生活源泉,必然会影响到《黄绣球》中的女性形象。

再次,在小说创作上,梁启超提出“小说界革命”,指出:“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⑰受其影响,文坛出现了反映妇女解放问题的《女狱花》《女娲石》《黄绣球》《女子权》《中国之女铜像》等小说。它们欲借西方女权思想和小说中的女豪杰、新女性促使中国女性觉醒,参与社会变革。如《中国之女铜像》中的胡仿兰不仅自己放脚,不给女儿缠脚,还劝导邻近的妇女放脚,被逼自杀;《女狱花》中的沙雪梅反对丈夫压制,想组党杀尽男贼;《女娲石》主张通过暴力取得女权,更有对金瑶瑟等女性暴力救国的描绘;《女子权》把袁贞娘追求婚姻自主和女子参政权描写得更加理想化。这些小说都反对男尊女卑的传统女性观,主张提高妇女地位。《黄绣球》中的绣球、去柔与这些女性颇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像她们那样保守、偏激或理想化。这不仅表现在其敢于冲破艰难曲折,大胆机智地放脚、兴女学或办医院,置封建规范于不顾并能获得事业的成功;而且表现在她们有胆有识,有才有德,并尝试用才能和财富反抗封建社会长久以来对女性性别角色的定位与束缚,和男人一样干事业,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可以说,这是明中后期以来进步妇女观的又一新突破,更是对传统伦理纲常的更新和颠覆。

①阿英.晚清小说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②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③夏晓虹.晚清社会与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④李剑国.陈洪.中国小说通史(清代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⑤夏晓虹.晚清文人妇女观[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⑥陈虬.陈虬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⑦谭嗣同.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

⑧康有为.大同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⑨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9.

⑩康同璧.清末的不缠足会[J].中国妇女,1957(5).

⑪马庚存.中国近代妇女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5.

⑫吕碧城.记某督札幼稚园公文[J].女子世界,1904(9).

⑬华夏妇女名人词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⑭近代中国女权运动史料[M].台北:龙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民国八十四年(1995).

⑮罗苏文.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⑯记张竹君女士演说[N].警钟日报,1904-05-02.

⑰陈平原,夏晓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绣球女权妇女
王秀芬把靖西绣球“抛向”全世界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这样的“女权”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当女性觉醒遇上“田园女权”
绣球抛上天
当代妇女的工作
浅谈日本动漫大师今敏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绣球 ”,对不起
广西壮乡的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