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的灵水源 ——《名作欣赏》的魅力

2010-08-15刘光耀

名作欣赏 2010年10期
关键词:光耀名作语文课堂

/刘光耀

作 者:刘光耀,广东省中山市中专语文讲师。

十年前,我向一位朋友抱怨文学刊物大都向低俗行注目礼,高品位读物,日渐难寻。他推荐《名作欣赏》,我半信半疑,不敢贸然订购,就去报亭买一本“尝尝”。不料一见钟情,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自己竟如此孤陋寡闻!那么多陈年佳酿都错过了,岂不是天大遗憾?于是边订新的边去图书馆品旧的,含英咀华,仍不解渴就复印。后来从名作欣赏杂志社得知,可以邮购前些年的,喜从天降。于是书房里就有了我灵魂的守护神,一排排,好动人!

最令人心醉的是,结束一天的劳碌,一杯清茶,一盏孤灯,一本《名作欣赏》,世俗的东西被挡在书外,裸露的是一片心灵的沙滩,面向文学大师们创造的艺术海洋,任海风轻抚、海浪滋润。古今中外的“名作”和学者专家创造性的“欣赏”交相辉映,“天光云影共徘徊”,《名作欣赏》(当然也包括她引荐的其他好书)让我经历了一次次灵魂的壮游、改变了我精神的底色,平凡而单调的人生变得丰富而绚丽。无论多少眩目的诱惑从四面八方逼来,我依然可以在自己的精神王国里安之若素,这是何等的精神能量啊!

不少教师的手头都是些与考试贴得很紧的刊物,上课担当“搬运工”,在纯技术和纯知识平面滑行,无法站在更高的高度、更宽的视野带领学生以艺术和文学的标准去玩赏作家的匠心,远离了趣味和激情。“在如此广阔的文化天地中失去了仰望的兴致,失去了亲和的热量,失去了趋附的动力”(余秋雨语),成了对语文麻木的“匠人”而不自觉,学生自然越来越厌恶语文!

有人问我的课为何远比参考书、网上的东西更鲜活深刻,更有启发性,能让学生“动”起来?我如实相告:《名作欣赏》是我语文课堂的灵水源。尤其是其中的“语文讲堂”栏目,各位专家对课本中名作如《项链》《荷塘月色》等文章采取多视角、方法和理论引领着我,我又引领着学生对作品存在的补充、边缘、缺席等空间探询,对作者的意图进行延续和尽可能的超越(因班级而异)。作者们的独到见解,异彩纷呈,让我精神一震,耳目一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名作欣赏》引领我登高揽胜,神清气爽,一直盘绕心中的困惑,在她那智慧春风的吹拂下,犹如雪花纷纷飘落,此乐何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来自《名作欣赏》的活水,我的课堂、我的人生何愁没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动人景致呢?

经过《名作欣赏》的点化,年年岁岁与这些优秀作者神交,就是与他们精神质量相守,与他们情操品位相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自觉中思想境界提升了,感觉敏锐了,思维也活跃了。读千赋者善赋,自然有一试身手的冲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用从《名作欣赏》汲取来的营养来滋补我心目中的哈姆雷特,文随笔出,一字一句品味,自我欣赏陶醉一番,此乐何极?首次文章见报,在众人面前激动得“丑态百出”。至于拿自己文章和学生现身说法,底气十足!自己的心得《文化不同,目标相异》《钟情古典》《慢慢走,欣赏啊——读朱光潜的〈谈美〉》《看那诗兴勃发的大唐》等能在《中学语文教学》《广州日报》等报刊上与读者交流或获奖,怎一个“谢”字了得?

视若珍宝的《名作欣赏》对我直接或间接的塑造,何止如此,本想仔细道来“此处有真意”,却“欲辨已忘言”。

猜你喜欢

光耀名作语文课堂
《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贺词选登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贺词选登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张文华
“小兵张嘎之父”每天坚持写日记
微趣图
欢乐春节让陕西文化光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