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太奇手法构建的诗歌意境

2010-08-15毕小君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名作欣赏 2010年27期
关键词:蒙太奇节奏意境

□毕小君(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蒙太奇手法构建的诗歌意境

□毕小君(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诗歌电影意象意境蒙太奇

蒙太奇是电影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来连接一个个电影镜头。诗歌的意境由一个个意象组成,意象与意象的衔接其实也是通过蒙太奇来实现的。蒙太奇手法连接的意象组合构建了丰富的诗歌意境。由于蒙太奇的连接,意象的组合大于它们之间的和。蒙太奇切换的快慢决定了蒙太奇节奏,节奏的不同也营造了不同的意境。诗人创作和读者欣赏的过程都具有蒙太奇的连接,诗人和读者在这个连接出来的意境中抒发和感受情感。

一、诗歌的意境

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色彩斑斓、意境深远,与美息息相关。诗人对美的追求是创作的动机,他们用独特的发现美的能力,将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冲突与和谐、平淡与壮举艺术地展示给大家。意境是一种饱和着作者情感的艺术画面。威廉·华兹华斯将诗定义为“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思想情感是诗歌的“意”之所在,它是主观的感觉和感想,展示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怀。然而这种内在的主观意识需要外在的具体形象表露出来。这种可被人感官感觉出来的具体形象即是“境”,是表现“意”的媒介。二者有机地结合便形成了“意境”。诗歌的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感受以后产生的一种情怀”①。物象与心灵,心灵与物象间往复交汇构成了诗歌的意境氛围。它在物象(客体)之间和周围散发着幽深飘渺的艺术气息,这种气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蕴藏着不可言传的无穷魅力。对诗歌的解读是对艺术的解读,它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寻找诗歌的意境就是领略诗歌的美。

二、蒙太奇

蒙太奇(montage)意为构成、装配、拼接等。蒙太奇手法普遍应用于建筑、文学、音乐、美术,现多用于电影创作,因此被更多的人认定是电影特定的表现手段。电影大师安德·列·巴赞将电影蒙太奇解释为“画面在时间中的组织,即通过各画面的关系,创造出画面本身并未含有的新意义”②。夏衍在《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中认为:“蒙太奇,实际就等于文章的句法和章法”,“是依照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的发展的一种技法”③。蒙太奇的实质就是组接,它是人们思维的反映,是建立在人们视觉心理和联想习惯的基础之上的。“在我们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时,常常不会把目光固定在某一点上,而是根据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的需要,跳动于远景、中景、近景乃至特写之间。”④眼睛的运动反映到人的大脑就是一系列的画面的连接,它引导了人们的思维活动。不断改变的空间范围、角度和距离帮助我们了解事物,从事物的相互关系中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规律和变化,形成不同的感受和印象。常宗林认为“联想(schema)是从先前的经验或长期记忆中调集起来的有关特定情景或个人的总体的、相互关联的知识”⑤。人类思想意识活动通常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事物联系起来,由此及彼地进行比对,找出它们的相似或相反之处,多角度考察事物,以探求外部表象的内在含义,满足我们的理性要求。比如:“玫瑰”是美丽的,代表了人们的爱和对爱的追求;“繁星闪烁的夜空”带给人静谧深远的遐想,是人寄托梦想的载体;而“电闪雷鸣”则预示着危险或激烈的冲突,它使人产生恐惧、愤怒等情绪。这种自由联想活动与人们固有的习惯和观念密切相关,是生活经验长期影响带给我们的结果。这正是艺术作品中的对比、双关、隐喻、象征等手法的心理基础。

蒙太奇作为一种艺术表现的形式早在电影诞生之前“为诗人所发明和运用,不过在现时的电影(还有小说)里更系统、更淋漓尽致地发挥其效果罢了”⑥。诗人的创作要符合人们的心理和思维习惯,这样才容易在受众中找到共鸣。蒙太奇结合的意象群——意境——感情是诗人感情萌发的过程。而诗人创作的过程则是反方向的:感情——选取意象——蒙太奇结合意象。艺术家对景生情,有感而发是创作的驱动。创作的过程则是真情注入意象,利用蒙太奇手段结构意象。创作的结果应该是情景交融、意境同一、表达情感。人类记忆的过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形象的形成,第二个阶段是这一形成所得的结果及其对记忆的意义。生活本身和艺术在时间和空间可以存在不同。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尽可能快地通过第一阶段的形成过程,迅速达到认识的目的。而在艺术创作中,我们却要使出一切解数来夸大、渲染形象的形成过程,从而帮助受众更真切地感受感性和理性的意义。人们也许能够一览无余的场景,或发生在瞬间的事件,在艺术作品中则可能被分解成几个意象,然后通过蒙太奇连接慢慢地展示给受众,使受众产生出作者原来想象中的概括形象。或者将几个相同或相似的意象结合连接,启发人们对比、比喻、象征等联想思路。这样连接的路线符合人们蒙太奇思维,是艺术创作上蒙太奇思维运用的结果。

“诗歌欣赏是赏析者心灵的一种探索。”⑦我国早期文学评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⑧读者阅读欣赏诗歌时往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诗歌的蒙太奇运作:蒙太奇结合的意象群——意境——感情。它模仿了诗人感情生发的过程。其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引导了受众的感官感受,使他们参与了艺术的再创作过程。“蒙太奇的力量在于,它把观众的情绪和理性纳入创作过程中,使观众也经历一回作者在创造形象时经历过的同一创作历程。观众不仅是看到作品的各种图像因素,而且也像作者一样体验一次形象产生和形成的动态过程。”“这样将最大限度地做到强烈地可触感。”⑨“在文学理解中,与文学相对的符号系统已内化为读者的文学能力,存在于读者的想象空间。”⑩读者是文本要素拼接的实施者,读者的介入就像一种动力打破了作品这个封闭体,使得情感交流成为可能。作者创作过程是对文本结构的建立过程,反之只有读者解构文本的结构,结构才实现了真正存在的意义。读者自己的参与在他们心中产生了强大的内心创作激动,使他们深深地融入到了诗歌的意境,而这正是触发丰富情感的基础,它唤起相应的情绪、感情、感觉和体验,为理解诗歌的意义做了铺垫。

三、蒙太奇连接深化诗歌意境

苏联蒙太奇大师爱森斯坦指出:“两个蒙太奇片段的对列不是二者之和,而更像是二者之积。因为在对列结果的质上(或者可以说在向度上、次元上)永远有别于每一单独的成分。”⑪就诗歌而言,意象间的蒙太奇连接也符合爱森斯坦的二者之积理论。诗歌重抒情轻叙事,没有过多地陈述,但它能够创造出丰富的信息。诗歌意象激活并使之释放出能指的全部潜能。“意境由意象群组合而成,它浑融诸意象,而又超越于意象之和;无论就内涵或外延来说,意境都大于意象。”⑫每一首诗歌都存在着丰富的意象群,诗人依据人们的视觉心理和联想能力,通过蒙太奇的手段将它们串接起来。它的组合过程是将静态因素变为动态形象的过程。它反映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它的组合结果折射出诗人预期达到的意境构建,其产生的情感效果大大超过了各个单个意象的总和。英国“先拉菲尔派”(The Pre-Raphaelite)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Christina Rossetti)的诗唯美、忧郁,艺术手法细腻、恬淡。她的诗《歌》(Song)表现了诗人对死亡的冥想,其意象组合自然流畅,营造出的意境甜美清新、平静安详,又有些许依恋和悲伤。首先在第一节中出现了“死亡”这个概念。“死”意味着离别和逝去,“悲歌”“坟上的鲜花”“浓郁的松柏”,每一个都是一种恰当的意象。听觉意象“悲歌”与视觉意象“坟上的鲜花”和“浓郁的松柏”的结合,以及从坟地上的“鲜花”到高耸的“松柏”间的蒙太奇,使得声像交融、画面流动,意境的层次感强烈,悲怆苍凉的情感更加突出了人们对亡者的怀念。然而诗人说“别为我唱悲伤的歌”“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也无需浓郁的柏树”,连续对三个意象的否定交代了诗人对死的态度。接下来诗人希望“让盖着我的青草”“淋着雨,也沾着露珠”。青草是平凡朴素的,也许是荒凉凄惨的;雨水、露珠也简单晶透。当青草与雨水、露珠结合在一起,在颜色上是翠绿的,寓意着淡淡的生机。如果说“悲歌”“蔷薇”“柏树”的叠加是浓墨重彩、是强烈的悲情、是亲人对亡者的纪念的话,那“青草”“雨水”和“露珠”的清新淡雅则隐含了诗人对生死的彻悟,还略有对爱的依恋。清丽纤巧、哀婉动人的意境是意象以及意象间转换衔接的结果。诗人的宗教情感和她的唯美主张由此可见一斑。

四、蒙太奇节奏渲染诗歌意境

“任何动作或者声音的波浪起伏并不断重复都可以构成节奏。(The term rhythm refers to any wavelike recurrence ofmotion or sound.)”⑬节奏存在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和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日和夜的更换、一年四季的往复循环、钟表的滴答、人心脏的跳动、我们散步的步伐等都体现了节奏的无处不在。“节奏造就了人,也为人所喜欢。(Rhythm makesman,and appeals toman.)”⑭人们对节奏的钟爱出于对它最原始的、最本能的依赖,它给人以安全感和稳健感。这种钟爱表现于艺术作品的节奏,它使得这些艺术形式如此自然的贴近人和人的生活。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节奏就是把一系列客体感知变成为一系列刺激组合”⑮。在电影制作中,镜头的运动和不断转换会产生一定的蒙太奇节奏。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指出:“节奏是一种从情绪方面来感动观众的手段,导演使用节奏的目的,或者是为了平息观众的情绪,或者是为了刺激观众。”“如果在节奏上恰到好处,就会使那些在形象中和画面上并无特殊之处的孤立的素材产生无穷的魅力。”诗歌中意象群之间的连接产生的动感效果也属于蒙太奇节奏的范畴。蒙太奇组件——意象之间不同距离、不同方位、不同景别的变化营造出丰富多变的节奏类型。节奏的轻重缓急变化勾勒出诗歌纷繁多变的意境。当这种节奏做到了既生动自然、和谐统一,又与主题思想完美结合时,就会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感召力,有效地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蒙太奇组件连接的逻辑性和节奏性,关系着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力。

人的情感和情绪随着节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当一个人的心境处于平静安详的时候,眼睛的运动是缓慢而悠闲的;当某人处于内心激动或受到突然地刺激时,目光变换的节奏就会大大加快。”意象与意象怡然婉转的游弋转换产生的意境安逸自在;反之,意象间的快速切换,可以造成紧张的节奏,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为了达到一定的艺术目的,诗人在蒙太奇节奏的把握上做足了文章。英国“湖畔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多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色。他的诗风典雅浪漫、意象丰富、蒙太奇节奏舒缓抑扬,充分体现了他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愿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豪迈情怀。在《水仙》(The Daffodils)的第一节,诗人将自己比喻成一朵漫游于山涧的云朵,意象的出现就漫然飘忽,节奏的基调也形成了。但当他忽然看见一群金色的水仙,心情陡然激动起来,节奏也随之加快:在第五行连续出现“在树荫下”“在湖水边”,紧接着第六行的两个动态意象“摇摆”“舞动”。镜头的快速剪切转换将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开头的悠闲孤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样是漫步(wander),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伦敦》(London)则有着不同的蒙太奇节奏。布莱克沿着泰晤士河穿过伦敦,他看到的是“每条街道”“每个过往的行人”“每个人的脸”,有“衰弱的”、有“痛苦的”。“每个(each,every)”强调了各个意象的快速闪现,紧张压抑、痛苦激昂的情绪扑面而来。在第二节的前三行中“每个(every)”连续出现五次,“每个人的每声呼喊,每个婴孩害怕的号叫,每句话,每条禁令。”听觉意象的急促蒙太奇完整了第一节的视觉意象蒙太奇。纷繁嘈杂的意境效果,刻画出充斥着伦敦的苦难和不幸。威廉·布莱克“被誉为18世纪英国出色的视觉艺术家和诗人”⑯,他在诗歌中用娴熟流畅的蒙太奇以及蒙太奇节奏强化了诗歌的戏剧性。这首诗被著名评论家奥利弗·埃尔顿(Oliver Elton)称作是“最有力量的短诗(mightiest brief poem)”,它使读者感到了深深的震撼,也看到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无限同情。

五、结论

意境的创造是所有艺术的共同审美追求。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电影是较年轻的艺术形式,但对意境的共同追求使二者不约而同地用到了蒙太奇表现手法。俗话说“诗情画意”,诗歌的意境就是通过有限的客观意象形象折射出无限的主观思想情感,意境就是诗中表现出来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一首诗中往往存在不止一个意象,意象群的组合关系实际上就是现在电影中常用到的蒙太奇手法。也可以说,用蒙太奇组合起来的意象群构成了诗歌的意境。蒙太奇连接的意象群不仅仅是各个意象的简单叠加,它组合的意境大于所有意象之和。因为它,诗歌的意境产生了动感;因为它,诗歌的意境有了层次。它赋予了诗歌生命和韵味,凸显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正所谓“意在象外”。蒙太奇节奏的不同能很好地表现诗歌不同的情绪,比如快速切换的紧张激动和舒缓延绵的悠然自在。诗歌需要诗人和读者共同来创作。诗人是将多重意象用蒙太奇一一展示给读者,而读者则用臆想跟随诗人构制的蒙太奇脉络,重温感人的意境,产生与诗人同样的感情。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蒙太奇手法与诗歌意象组合研究》(2009FWX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①齐晓燕.英诗的美学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89-90.

②巴赞,安德·列.电影语言的演进[A].电影艺术译丛,1980:(2).

③夏衍.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97-98.

④刘宏球.影视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⑤常宗林.认知语言与文化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38.

⑥杨匡汉.缪斯的空间[A].广州:花城出版社,1986.

⑦何功杰.英美诗歌[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4.

⑧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98:439.

⑨⑪爱森斯坦,C.M.蒙太奇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第二版),2003.

⑩胡和平.模糊诗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3.

⑫商瑞芹.诗魂的再生[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36.

⑬Perrine,Laurance.Sound and Sense[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2:168.

⑭王宝童.金域行[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115.

⑮彼得罗夫斯基,А.В.普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300.

⑯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24.

毕小君,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综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英美诗歌。

(责任编辑:水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

猜你喜欢

蒙太奇节奏意境
蒙太奇思维手法在现代电影中的研究与应用
错位蒙太奇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的蒙太奇特征
节奏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轻快漫舞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