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之生态批评

2010-08-15李碧云渭南师范学院外语系陕西渭南714000

名作欣赏 2010年24期
关键词:康妮工业化情人

□李碧云(渭南师范学院外语系, 陕西 渭南 714000)

D.H.劳伦斯(D.H.Lawrence,1885-1930)是英国20世纪最伟大、最独特和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下文简称《查》)写于1928年,因其公然违背当时的社会风气而遭禁数年。①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研读此作,可以深切感悟到作者关注和热爱自然之情。他敏锐地洞察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文明给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工业文明不仅破坏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而且导致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背离。面对自然环境的失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由于生存竞争而导致心态异化,即社会生态失衡。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失衡同时致使人类精神层面(精神生态)的异化。②劳伦斯以其独特的方式谴责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和机械化对自然和人性的摧残和破坏,深刻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自然成为人类利用的工具,无尽地被掠夺、征服和蹂躏,二者是相互对立和冲突的;另一方面,自然是有生命的,有其内在的价值,它与人类是平等的,应该受到尊重,二者是相互融合的。他呼吁人类回归自然,共同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美国,90年代后迅速发展,是一种崭新的文学批评潮流,主要通过文学和文化研究来重新审视、探讨人和自然的共生关系,使人类进一步领悟自然的魅力及人类在进入高度发达的工业时代所面临的生态困境,进一步懂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生态批评倡导人类回归自然,还人性以自然状态,解决人的异化问题,提倡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良性互动。这一点在本质上,与劳伦斯的生态思想是吻合的。本文将从这三个层面对《查》进行剖析,领悟作品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及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一、工业文明与自然的二元对立:惨遭破坏的自然生态

在劳伦斯生活的时代,英国已经发展为一个工业国家。伴随着工业化和机械化而来的是自然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往日宁静、自然的田园生活被工业文明的噪音和浓烟所取代。《查》开头写道:“我们根本就生活在一个悲惨的时代,因此我们不愿惊慌自扰。大灾难已经来临了,我们处于废墟之中……”③接着,作者反复描写满目疮痍的自然景象,离男主人公克利福居住的庄园不远处的煤矿区是“无灵魂的、丑恶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可怕”,“矿坑里到处是筛石机的轹轧声、起重机的喷气声、载重机换轨时的响声,火车头粗哑的汽笛声……顺风的时候,房子里充满了大地秽物燃烧后恶臭的硫磺味。即使在无风的日子,空气中也时常弥漫着硫、铁、煤或酸的气味。肮脏的尘埃像末日天空降下的黑露般执著地沾在花草上,简直匪夷所思。”通过作者的描写,读者清晰地感到工业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工业文明把大自然作为人类征服的对象,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工业的极大繁荣,表现出人类征服自然的胜利与自豪。同时,大自然沦为人类任意宰割的对象,被破坏得伤痕累累。在人类的眼里,自然只有可利用的工具价值。由于对大自然过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生态失衡了,人类自身慢慢陷入了种种不能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生存环境惨遭严重污染,日益恶化。人与自然呈现出对立的状态。正如《查》中所写的:“(树林)也许是一个未被奸污的地方。未被奸污!而全世界都被奸污了。”“那贪婪的机械化的贪婪世界,闪着灯光,吐着炽热的金属,激发着熙来攘往的喧声,那儿便是无限罪恶所在的地方……不久那世界便要把这树林毁灭了。”工业文明势不可挡地毁坏着大自然。显然,作者对这种文明是憎恨的,他锐利地透视到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质疑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性意识的合理性,无情地批判了人类对待自然的傲慢态度,体现出强烈的环保意识。

二、工业文明下冷漠的人际关系:失衡的社会生态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和规模的扩大,各种各样先进机器的产生,工业文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给人类带来了种种利益。但是,机器慢慢地控制了人的生活,人与机器的关系,进而变为人与金钱的关系,从而取代了原来人与人之间和睦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变得疏远、冷漠。工业化严重地摧残并扼杀了人善良的天性,人成为只有躯体没有血性的空壳子。女主人公康妮眼中的煤铁区是“铁与煤的世界,铁的残忍,煤的黑烟,还有那驱动着一切的无穷无尽的贪婪……这里的人(矿工们)与这个地方一样,憔悴、难看、阴沉,与这个地方一样不友好……在英格兰的中部和北部的工业区,人与人之间的隔绝是言语难以形容的。你走你的,我走我的!永远不会产生沟通!多么奇怪的人性扭曲啊!”这些矿工,只是“半个人,他们身上人类所应具有的某种东西被戮杀了。他们的生命是绝对没有美的,绝对没有知觉的,总是在矿坑里……”铁与煤深深地吞食了人类的肉体与灵魂。也许煤炭消灭之日,丑恶化身的人类也会从这地面上消灭。但是,“当煤炭召唤他们时,他们会成千上万地出现。或许他们只是煤层里的怪异的动物。他们是另一个世界的生物。这些非人的人,他们是煤、铁与土的灵魂。他们是分解矿物的生物”。世间有着这些为工业化而生存的生物,这个世界是没有希望的。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强化了人对人的征服,人性被工业化的贪婪所扭曲,人类之爱已经丧失。

康妮生活的周边环境是如此可怕,与邻人的关系格格不入。那么,在家里又如何呢?她与丈夫、朋友的关系依然是冷漠的,无人情可言的。空虚的丈夫克利福是一个身体瘫痪却头脑精明的人,仅感兴趣写一些内容空洞、毫无生命的书,热衷于引进现代化的机器和管理手段从大自然开采更多的煤,疯狂追求物质财富,毫不顾及自然生态环境。他带给康妮的只是无尽的空虚。不甘寂寞的康妮开始寻找情人,年轻的作家蔑克里斯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并使她陷入更深的迷惑与绝望之中。蔑克里斯对金钱的疯狂崇拜扭曲了他的人性。他认为“金钱是一种天性。弄钱是一个男子所有的天赋本能。不论你干什么,都是为钱;不论你弄什么把戏,也是为钱。这是你的天性中一种永久的事”。他干任何事情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不考虑他人。面对失去人性的丈夫(一个活死人)和有着美丽外表但内心早已被金钱腐蚀殆尽的情人,康妮朦胧地知道自己渐渐地萎靡了,她与实质的、有生命的世界脱离了关系。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必须摆脱她的家和一切的人。可以说资本主义工业化和机械化在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之时,也造成社会生态的失衡,致使人性的异化及人际关系的畸形。这是不和谐的生存环境所造成的异化现象。④人成了工业文明的牺牲品,失去了本真的自我。

三、工业文明下扭曲的人性:异化的精神生态

当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肆意对自然进行无情掠夺的时候,人注定要受到自然的惩罚: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精神状态每况愈下。《查》中不仅描写了失衡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同时也透视了人们精神生态的错位。小说中的人物个个伤痕累累,他们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失去了自我,各自的精神生态呈现出错位的现象。男主人公克利福在新婚一个月后去了战争前线,而六个月后,“一身破碎被运回了英国,医治了两年后,胯部以下的身体,却永远瘫痪了”,没有了性能力。他成了战争的牺牲品。他有宽大强壮的肩膀,两只有力的手。他穿着华贵的衣服,但只能坐在“一个装有小马达的轮椅上”,四处转转。这是人与机械的完美结合,是对机械文明的巨大讽刺。为了证明自己并不颓丧,他热衷于写小说,可是他的作品虚无缥缈,内容空洞,没有任何意义。战争摧残了他的肉体,也扭曲了他的灵魂。“他的脸上显示着一个残废者的呆视状态和有点空虚的样子。”为了家业,她要妻子与别的男人生育孩子,“只要是一个身份相当的人就行”。妻子对他而言是生育孩子的工具,而孩子则是保护家业的工具。后来,他又对开采煤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算计、盘剥、贪婪、疯狂地敛财使他完全失去了人性。矿工在他眼里是“物件,而不是人;他们是煤矿的一部分,而不是生命的一部分;他们是一些粗卑的怪物……”作者寥寥数笔便勾勒出这样一个高度异化的人物——身体残废和“心灵瘫痪”的克利福男爵。

女主人公康妮的精神层面又如何呢?在她遇到梅乐士之前,曾有过好几个情人。但《查》英文题目中的“情人(lover)”仅用了单数,寓意颇丰。婚前康妮的德国情人,在战争中死去了,她痛哭了一场后,在内心深处把他忘记了,因为他不过是个“馋嘴的孩子”,算不得真正的情人。婚后的康妮,承受着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她自由、淳朴、叛逆的天性被压抑了,浑浑噩噩地活着,“一种对于所有事物的内在的惊恐、冷淡、空虚,一步一步地侵袭到她的灵魂里”。她和克利福的婚姻生活成为“完全的空洞,纯粹的虚无”。她渴望找到真正的爱情和幸福。然而闯入她生活中的拜金者蔑克里斯和只想画她裸体的邓肯,同属于上流社会的“文明人”,但他们是被“文明”所异化的人,只能带给她更深的茫然、彷徨、绝望和不知所措。

残酷的战争和高度的工业化及机械化“文明”在不同程度上侵蚀了人的肉体和精神,颓废了人的内心世界,导致人的心态异化,造成人精神生态的失衡。因此,《查》中所塑造的梅乐士,目的在于唤醒人类在功利驱动下甘为工具的麻木意识,重新寻找在工业文明中丢失的“天人合一”的田园理想,即人类应该回归自然,重返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呼唤和谐之美

梅乐士是一个不愿意与这个社会同流合污之人。他经历丰富:有着失败的恋爱和婚姻,参加过战争并成为中尉。他有机会成为上流社会中的一员,享受人上人的生活,但他“恨金钱的无耻行为,恨阶级的无耻行为”。他不相信所谓的“文明”和“进步”,只想过一种“真正的人的生活”。因此,他回到家乡,在格勒贝的森林里做默默无闻的守猎人,过着隐居的生活。他热爱大自然,独自享受着生命及其快乐。树林里生机勃勃,到处充满了生命力,正如作者所描写的“处处是蓓蕾,处处是生命的突跃!树林寂静、安宁、隐蔽,所有的树木都静静地发芽生长,到处是生命之卵和半开的叶芽,半开的花……”他居住在这里,与忠实的猎狗为伴,养着鸡,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一切,悠闲自在,与自然融为一体,他是自然之子。

树林与克利福的庄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远离喧嚣、污染的工业和机械,没有金钱利益的关系,只有盎然的生命。它是工业文明中所丢失的 “天人合一”的乐园。当康妮发现树林后,大自然的生命力给她带来了无限的活力:“树林像是她唯一的安身处,她的避难地。”她去树林里散步,踩踏在满地棕褐色的秋叶上,触摸着树和各种各样的鲜花,体验着大自然的神秘。她一次一次地来到林中的养鸡场,看母鸡报蛋,小鸡破壳而出,亲身感受生命的美好。她呼吸着林中的新鲜空气,享受属于她自己的那份自由与惬意。她融自己于大自然中,慢慢地她恢复了活力,不再压抑,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激情。她与自己真正的情人梅乐士,摆脱了工业文明的羁绊,在大自然中找到了真正的幸福。《查》中的树林代表着大自然,赋予人健康的身体,灵动的心灵,和谐的爱情。这是作者心目中人类生活的理想境地。他呼唤人类回归自然,过“真正的人”的生活,重新构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的关系。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剖析《查》,可以清晰地感悟到作者通过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等方面的描述,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造成生态危机和人性异化的原因;尖锐地批判了工业化、机械化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对人性的摧残。通过描写充满诗情画意的树林,作者意在唤起人们对田园般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完美的两性关系的追求;呼吁人们回归自然,重新构建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恢复生态平衡。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从工业文明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重返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

① 张伯香.英美文学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② 张艳梅,蒋学杰,吴景明.生态批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③ 成林,周明.劳伦斯文集[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下文有关该小说引文均出自此书,不再另注)

④ 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康妮工业化情人
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
沉默的友谊
脑袋上“长”头盔
爱的“歧途”是深爱
爱的“歧途”是深爱
包袋如情人
情人关系
小情人
情人的宠物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