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2010-08-15郭云楠
□郭云楠
情感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郭云楠
世界著名俄罗斯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说过:“对于一个真正的歌唱家来说,仅仅掌握歌唱技术是不够的,还应该用声音表现出各种音乐情节,表现出人物的各种心情,发出为表现一定感情所需要的音调。”这表明了任何发声过程都是情感的体现,声乐发声过程也不例外。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音响学、哲学等学科元素于一体,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和技巧,最终反映人的思想活动和精神面貌,通过歌唱来传达思想感情。
一、情感可以调节行动
情感作为行动动力,具有引导和维持行动以及排除前进中的障碍的作用。情感对歌唱者的一切认识和行动都起着发动和调节的作用。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学生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学习,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学习。由于歌唱技能的掌握比较复杂,有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障碍,而产生厌倦或紧张等情绪状态,以致学习上失败。由于情感具有调节的作用,如在教师或者同学的热情帮助与关怀下,可以消除其不良情绪,把行动引向正常的轨道。声乐教师要努力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学生的内部需要产生积极的动力。另外,还要采取多种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练好基本功,并做到学生间能够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在这一方面教师的积极的“情感”可以感动学生,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声乐演唱是离不开情感因素的。没有“情感”的依托,“声”也不可能有灵魂和生命,所谓的“声情并茂”、“以声传情”,正体现了声乐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正是人们欣赏声乐作品的根本要求。
二、情感在声乐教学中的核心作用
情感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还体现在对歌曲的艺术表现与情感内涵的挖掘上。声乐教学本身就是生动、鲜活、充满想象力的教学,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营造生动而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当学生对所感知的美有深刻体验时,才会对作品的艺术美产生热爱。在处理具体作品中,教师若能运用富有感情的想象来分析歌曲旋律与歌词,并用艺术性的朗诵语言准确而生动地朗诵歌词,就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学生通过联想歌词中的意境,会身临其境,将歌曲音乐形象与歌词文学形象构成一幅生动的“音乐画面”,激发起创造好这部作品的强烈欲望。强烈的创造欲望会激起对声乐技巧的完美追求,在不断追求艺术完美的同时,良好的发声技巧和声音状态会得以巩固和稳定。
在课堂氛围中还能使学生认识到歌唱就是通过优美的乐音来表达情感和心灵状态的艺术。作为艺术二度创造的歌唱者,若没有强烈的情感欲望和处于激动不已的情感状态,便不能进入创作状态;没有真实的情感渗透与作品心灵相通的情感感应,就不能真正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象。作为审美对象的声乐艺术本质上就是人类情感的需要和表现。声乐教学的情感性表现在教师教学与情感相统一,要善于利用非智力因素促进教学,寓情于理、情理交融,才能以情动人,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使教学充满情感的魅力。学生受到教师教学中情感的陶冶和激发,会促进情感想象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对情感的理解也会从生理感官的感受上升到心理层次的完全接受,从而逐渐形成深刻、持久的审美体验和完善的审美能力。情感在声乐教学中充当着极为特殊的核心作用,没有情感的参与就没有学生接受的整体现实性。
三、情感的感染功能
歌唱者的情感和情绪具有感染性。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正是由于情感、情绪的感染功能,才能以情动情。文学、戏剧、音乐、影视、舞蹈等无不是以情动人。如在民族矛盾尖锐的岁月里,《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等抗日救国歌曲就曾激起了中华儿女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启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毅然走向民族斗争的前线。如今唱起《长江之歌》、《我的祖国》,就会联想起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秀丽,激起人们对我们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歌唱者在舞台上表演得越投入,其演唱就越具有感染力。世界著名俄罗斯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就是以面部和身体富有表情的动作来表达其歌唱中的情感的。
艺术以情感交流为目的,因此这就需要思想情感的表达和接受互相一致,至少也应该建立在相互接近的思想感情基础之上,才能够达到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感动,才能够发出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感的自然的情感流露的声音。我们必须熟练地运用技能技巧,但不是照抄照搬,要通过对情感的适时调节,来处理声音方面的东西,再由声音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表现中去。
责任编辑 王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