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居住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08-14蔡小超芈书贞

河南建材 2010年1期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

蔡小超, 芈书贞

河南省郑州水利学校(450011)

我国是一个能源极其紧缺的国家,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耗能大户。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建筑舒适度的要求也在加大,每年新增建筑面积高约18~20亿平方米,能源消耗已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27.5%,如果不注重居住建筑节能,房屋建得越多,能源耗费就越大,将会给社会和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加剧能源危机。

1 建筑节能的涵义

“建筑节能”的概念经历了:建筑节能、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这三个层次。目前,虽然仍称为建筑节能,但其涵义指的是第三层次上的,即在建筑中合理使用能源并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样的建筑节能并不是消极意义上的节省,而是从积极意义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在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采用节能型系统和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切实降低建筑能耗。

2 居住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是以1986年颁布实施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为启动标志。近年来,随着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陆续颁布,各地兴建了大量的节能建筑。但由于建筑节能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和政策性比较强的系统工程,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加上设计经验不足等因素,使其存在许多问题。

2.1 民众节能意识淡薄

随着住宅建筑市场化的发展,消费者买房时首先关心的是房价,很少有人关心房子设计是否节能。加之节能建筑带来的节能费用不足以与其高房价相抵,这样虽然有的开发商在营销时,千方百计打“节能牌”,试图吸引购房者注意力,但公众节能意识的淡薄限制了节能技术的发展和节能住宅的推广,成为节能政策和节能技术推进的最大障碍。

2.2 居住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涉及建筑节能的法律文件中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前者侧重于工业节能,而后者对建筑节能领域规范涉及甚少,对建筑节能各相关主体的责、权、利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这两部法律都仅从客观方面对建筑节能工作进行规范。建设部发布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虽然在推动建筑节能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存在部门利益的分割,能源、资源的管理权归属不同,规定范围不全,权力比较分散,缺少普遍的法律约束力。

2.3 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及政策扶持

发达国家对建筑节能十分重视,对采取节能设施、设备的投资商、开发商及用户都有优惠政策,因此他们的积极性很高。而在我国,那些采取节能措施的人却没有得到实惠。如原定建筑节能可以减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优惠政策停止执行;多年来墙改的建筑节能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用途内不包括建筑节能,国家又未制定任何新的建筑节能的激励机制及有效的政策扶持,影响建筑节能的积极性和市场经济的调控作用。

2.4 过度强调节能技术,忽视了节能的长期效果

随着社会对能源的高度重视,“节能建筑”也被当成时尚去追求,一批拥有着最新的节能技术、最炫的外观设计,却没有长期有效的实际节能效果的建筑产品出现。新的节能技术不但没有得到好的应用,反而成为节能路上的绊脚石。节能建筑设计之风席卷全国,“高”技术也造成了“高”造价,把建筑节能引入误区。

3 居住建筑节能实施的对策

居住建筑节能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有效实施居住建筑的节能,必须由政府主导,以提高民众节能意识、树立正确节能观为基础,贯彻落实强制性规范标准为前提,科技革新注重节能实效为先行,才能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3.1 提高民众节能意识,树立正确的节能观

大力宣传推进建筑节能与国家发展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普及建筑节能知识,提高公众的建筑节能意识,有效引导公众正确的节能观念,培育节能建筑的市场需求,促进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广大民众的节能意识增强了,对节能建筑有了正确的评价,才能对节能建筑有强烈的需求,才能真正刺激开发商关心、开发、建造节能建筑。

3.2 完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增强节能实效性

建筑节能的深入开展必须在完善节能标准体系的同时,对现有节能标准进行修订与完善,重点考察节能实际效果。政府出台一系列建筑节能政策、法规、规章,对建筑节能提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同时制定一系列标准,形成建筑节能的标准体系,为建筑节能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和节能评价体系。尤其要注重用法律手段促进节能降耗,尽快出台和实施有利于建筑节能的金融财税等激励政策,使建筑节能落到实处,而非作表面文章。

3.3 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监管体系

建设工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生产资料和相对较多的资源,任何返工和不合格都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建筑节能的建设更是如此。因此,必须实行建筑节能质量的全面监督管理。所有的工程建设活动,所有建筑节能质量的责任主体,建筑项目全过程的每个阶段,都要纳入监管体系。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严格按照项目前期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施工阶段、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对建筑节能标准进行评价和监管,各阶段审批和发证必须符合建筑节能要求,各过程检查和检测必须符合建筑节能技术规范,各环节验收和备案必须符合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切实把建筑节能质量全面监督管理落到实处。

3.4 加强研发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

技术创新是建筑节能实现的根本,也是推动节能建筑发展的源动力,目前,我们已有墙体节能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屋面节能技术、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建筑遮阳技术、供热节能技术、热泵技术、太阳能、自然通风利用技术等,这些节能技术已在推广和应用,但存在着技术不精、检测目标不明确、企业产品参差不齐的问题。所以,必须加快研发更有效的节能技术,同时积极培训施工操作队伍,使其专业化,保证节能技术质量到位;加快创新建筑新产品、新设备,使其产业化,保证节能产品应用到位。

3.5 以试点示范工程为载体,大力推广节能建筑

在英国德蒙特福特(DeMontfort)大学、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研院上海院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杭州城建设计院等院校联合设计的杭州绿色建筑科技馆,它的全年能耗不到一般同类建筑的1/4;由财政部、建设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室扩建和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称之为000PK建筑(零能耗、零排放、舒适度PMV为0、Popular大众化、Key共性关键技术)。这些已建和在建的示范性节能建筑的建设,是大力推广节能建筑的载体,只有民众切身看到、体会到节能建筑的好处,节能建筑才能深入民心,节能建筑的发展才会突飞猛进。

[1]涂逢祥.建筑节能形势与政策建议[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卫爱民,宋杨.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其分析研究[J].门窗,2008,(2).

[3]成有根.加快推广建筑节能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9,(7).

[4]冉瑞乾.中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及节能途径[J].四川建筑,2009,(8).

猜你喜欢

建筑节能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及其建筑节能检测
现代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听,建筑在诉说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2015年建筑节能实施的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