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课激趣方法初探
2010-08-14鲁军兵
鲁军兵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浙江 余姚 315400)
职高数学课激趣方法初探
鲁军兵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浙江 余姚 315400)
职高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着种种问题,表现为自信心不强、对数学不感兴趣、数学思维能力差等。调动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他才能好学、乐学。本文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了建议。
职高数学;引趣;激趣;留趣
近年来,随着中职生源素质下降,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出现了种种问题,表现为自信心不强、对数学不感兴趣、数学思维能力差等。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参与的兴趣是教育的主要策略。”英国现代教育家斯宾塞也强调“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兴趣带来快乐,快乐产生热爱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克服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内在动力,学生所学材料或研究对象生动有趣,有助于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从而有可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师要时时注意教学过程的每一处环节:教学设计要生动活泼,富有创意,具有开放性、启迪性的特点;教学环节要巧妙质疑,设置悬念,启发想象,活用媒体,运用各种激趣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激趣有法,然无定法。现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几点建议。
课前引趣,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教师应该用最精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一环节不仅是教师匠心艺术的再现,更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需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上好课的动力准备,心理学称此现象为“心向”。这种心向既强烈,又短暂。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课堂。因而,教师要重视导入设计,以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动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
游戏引趣 在讲数列之前,教师带学生先做游戏。游戏是这样进行的:盒中有100颗糖果,甲、乙二人轮流从中摸出若干颗。规定每次最多摸10颗,最少摸1颗。谁摸到最后一颗为输。教师和一个学生一起来做此游戏,并由学生先摸。于是,一场游戏在众目睽睽之下开始了。教师与学生每次摸出糖的颗数,在黑板上计录如下:1(生)、10(师);3、8;2、9;4、7;5、6;8、3;9、2;10、1;1、10;1、0。当学生无可奈何地从盒中摸出最后一颗糖时,全班哗然。此时,问学生:“谁能说出我获胜的秘诀在哪里?”当学生纷纷议论之后,教师指着黑板上那列数说:“我获胜的诀窍就在这个数列中,你们谁能说说这列数的规律?”惊讶的学生开始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数。几分钟后,学生回答:“老师我知道了,你们两人每次轮流摸糖的个数的和始终为11。”我说:“正是,了解数列规律是我取胜的关键所在。让我们共同认识一下数列和他们的规律。”全班学生兴趣盎然,一堂课就这样开始了。
联系生活实际引趣 在讲授函数单调性这节课时,笔者设计这样的情境:教师元旦打算去四明山旅游,但是担心天气问题。为预测当天的天气情况,研究去年元旦当天天气情况图,捕捉信息。多媒体技术展示图像,引导学生发现图像的变化趋势(上升或下降)。问题一:在生活中,我们关心很多数据的变化规律,了解这些数据的变化规律对我们的生活是很有帮助的,我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其他数据变化情况吗?问题二:图像表示的是时间与气温的函数关系,那么从函数观点看,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函数值是变大还是变小?生活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入自然合理,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图像的直观性又增强了学生对概念的感性认识,把这个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问题较好地解决,并从中体验概念产生的必要性和价值,引领后续教学。
故事引趣 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知识。如讲 “排列”时,笔者从“田忌与齐王赛马”的故事入手,然后启发学生:田忌的马按“好、中、差”与按“差、好、中”两个不同顺序出场,结果完全不同。这是三匹马的两个不同排列。接下去学习“排列问题”,效果非常好。
联系专业引趣 让学生在巩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创设情境,深化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余弦定理这节课时,教师展示曲柄连杆机构的模型,大屏幕展示横截面图示(见图1)。结合专业,提出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组件AB和BC的名称。问题:(1)请学生说一说曲柄连杆在运动过程中的动点与定点,并说明作了哪几类运动?(2)曲柄连杆机构在运动过程中,线段AB、BC、CA中,哪些线段的长度在变化?(3)若在三角形 ABC中, 已知连杆 AB长为340mm, 曲 柄 CB长 为85mm,曲柄CB与连杆AB的夹角为80°时,求AC的长。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已知条件是三角形中的两边AB、CB的长及AB与CB的夹角∠ABC,求三角形中边AC的长。从而引出课题,接下来的学习学生积极性很高。
图1 曲柄连杆机构模型图
课中激趣,深究知识
怎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参与教学活动,理解概念知识呢?单靠有趣的导入是不行的。职高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不长,易受外界影响,要他们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选择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学、乐意学。
设置思维障碍,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设置思维障碍,使学生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然后经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便会活跃起来,通过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从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喜悦和成功感。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这节课时,先提出问题1+2+3+…+100=?学生马上会想到利用高斯的算法进行计算,然后再适时提出1+2+3+…+21=?还能用高斯的办法计算吗?学生发现高斯的方法只能解决偶数项的求和。这时教师就引导学生积极想办法扫除这个障碍,想到用倒序相加的办法,这样立“障”除“碍”,既使学生主动获得新知识,又稳定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操作实验,激发兴趣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更易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掌握知识与技能。例如,在讲“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概念时,教师为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可设计这样一个实验:折纸试验(如图2),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块任意三角形的纸片,首先过△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观察并思考: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多媒体演示翻折过程。同时,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首先思考:由折痕AD⊥BC,翻折之后垂直关系,即AD⊥CD,AD⊥BD发生变化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然后再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安排折纸试验,讨论交流,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活跃思维,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通过实验总结出的定义,学生印象比较深刻。
图2 折纸试验图
形象语言,激发兴趣 教学中尽量使用贴近生活、学生熟悉的语言进行讲述,使学生对第一次接触而又抽象的概念有明确具体的认识。例如,在讲分数指数幂化成根式时,即学生对m、n的位置总是糊涂,笔者就形象地讲了一个记忆方法, 分子、分母比喻为母子,而母亲要护着孩子,所以,分母n在外面,分子m在里面了。这种比喻可能不恰当,但是学生容易记忆,而且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又如,在讲二次曲线离线率的概念时,在学习了教材中定义后,仍有学生记不清还是为了一下子让学生掌握,可讲这样的一些社会现象:上层人物过得好,生活优裕,只有他们才喜笑颜开,而下层的劳苦大众过得累、辛苦,甚至悲哀,即__正适合字母的读音,又易记,又形象。
直观形象,激发兴趣 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很强的逻辑推理,往往使许多学生尤其是基础不够扎实的职校学生望而生畏。为排除这种心理,教师可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在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利用直观因素、形象因素、直观教具、教学图表等,使学生清楚地看出,数学知识虽然以高度抽象的形式出现,但这只是在表面上掩盖它起源于外部的实质。而这一切都在教师的启发下,给学生抽象的思维提供了具体的起点。这种通过学生自己实地观察和试验,归纳和类比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积极思维的好方法。例如,在讲“映射”时,在讲完“映射”概念并做了必要的说明后,笔者演示了一张幻灯片:一箱子弹(A),一杆枪(F),一面足够大的墙作为靶子(B),并依序提问:(1)A中的一粒子弹经过枪F发射出去后,假如射中B,B上有几个枪眼?(答:一个且唯一);(2)可不可能几个子弹射中同一个枪眼?(答:可能);(3)一粒子弹射出后B上是否可能射出两个或更多个枪眼?(答:不可能);(4)这次演示中枪靶B上的每个枪眼,都是A中的子弹射出的,对不对?(答:对)。最后,笔者说,假如一粒子弹装入枪膛,勾动扳机后,发现B上没有射出枪眼,可能有那些原因?学生七嘴八舌地答:射飞了、枪坏了、子弹是坏的。笔者说,这是个没用的枪,扔给敌人吧,(这不是映射);接下来引导学生对照体会映射的定义。形象直观的比喻,使得学生学习兴趣盅然,且不易忘记。
课末留趣、巩固知识
要想学生在一节课里,从头到尾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末巩固这个环节中,更需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学了还想再学。例如,在学习了充分必要条件后,可设计这样的课后练习:探究下列生活中名言名句的充要关系:水滴石穿,骄兵必败,有志者事竟成,头发长、见识短,名师出高徒。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生活中的名言名句,体现了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结晶的特点,也使这节数学课融合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名言名句,并配上与名言名句相匹配的图片背景,让学生探讨其中的充要关系,每个学生都踊跃发表看法,此时课堂学习的气氛再一次达到了高潮,再次激发了学生兴趣。
又如,在学习了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后,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糖水中加的糖越多越甜?能否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学生提出跟浓度有关,所以可转化为这样的数学问题,即a克糖水中含有b克糖(a〉b〉0),则糖水的浓度为,若再加m(m〉0)克糖,此时糖水的浓度为,比较和的大小。这样不但加深巩固了对原有知识的理解,而且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习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首要条件,是学生学习最有活力的因素。因此,教师如能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1]李尚志.从数学中享受快乐[J].中学数学研究,2005,(3). [2]王家聪.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尾的设计[J].中学数学研究,2004,(4).
[3]陈林.注重生活联系,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科学教育家,2009,(4).
G712
A
1672-5727(2010)10-0095-02
鲁军兵(1979—),男,浙江余姚人,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教师,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职高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