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南州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分析
2010-08-14杨菊芳
杨菊芳
(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疾控中心 临潭 747500)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肃省14个地(市)之一,辖临潭等7县1市,海拔1800~5300 m之间,总面积45000 km2,总人口数为 67.58万,藏族约占47.9%,回族占29.0%,汉族占23.0%。是甘肃省结核病疫情较重地区之一。从2002年全州实施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等项目以来,病人发现和治疗转归取得显著成效。为了总结项目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以便更好的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结核病控制项目可持续发展,现将2002—2008年工作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来源于甘南州(2002—2008年)所有项目月报、季报表和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
1.2 方法 根据项目管理手册等,对病人发现和治疗转归指标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得出有关结论。
2 结果
2.1 实施项目后病人发现情况
2.1.1 阳性病人发现情况 实施项目后7年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064例,是项目实施前7年的2.7倍,涂阳病人1966例,新发涂阳1633例,复治涂阳333例,新发涂阳登记率从17.75/10万上升到34.48/10万,肺结核病人新登记率从2002年的23.21/10万上升到2008年的124.15/10万,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表1)。
表1 2002—2008年涂阳病人登记情况
表2 2002—2008年初诊病人来源
表3 2002—2008年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查痰及阳性检出情况
表4 涂阳病人2个月末阴转情况
表5 初治涂阳病人队列转归
2.1.2 可疑症状者来源 7年共接诊可疑症状者16441例,其中就诊8038例,转诊5788例,分别占初诊来源比例的48.9%和35.2%,转诊率从2002年的11.3%上升到2008年的43.9%,呈逐年上升趋势(表2)。
2.1.3 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查痰及阳性检出情况自项目实施以来共接诊可疑肺结核患者16441例,查痰13449例,初诊查痰率逐年上升,从2002年的54.6%上升到2008年的93.6%;查出阳性病人1966例,平均阳性检出率14.6%,比全省平均阳性检出率(16.3%)偏低(表3)。
2.2 病例治疗转归 项目实施以来,采用直接面视下的全程督导管理;7年来初治和复治涂阳病人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达到 2008年的95.3%和88.9%(表4)。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1年转归队列分析结果显示治愈率由2002年的80.3%提高到2008年94.4%(表5)。
3 讨论
3.1 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后甘南州病人发现水平逐年提高 新涂阳病人登记率、肺结核病人新登记率分别上升到2008年的34.48/10万和124.15/10万。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政府承诺和经费承诺是项目成功的保障;(2)落实激励政策,加强医防合作,努力将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报病激励机制对调动基层人员发现、报告、管理等肺结核病人积极性、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根据2002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91%的肺结核病人首次出现肺结核病症状时是到综合医院就诊,而不是到结防机构就诊,其中只有25%的病人报告给结防机构[1]。所以我们规定每周1次到综合医院进行归口管理监督和检查,规范综合医院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登记、报告和转诊工作,提高了转诊率和转诊到位率;(3)加强基层,面向农牧村。将病人发现任务分解到各乡、村卫生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要求他们在结防工作中发挥作用;(4)对疫情较高的地区进行普查,对学校等重点人群进行结核病筛查和对涂阳病人接触者进行健康排查等工作。
3.2 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后 我州的初治和复治涂阳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提高到2008年的95.3%和88.9%、初治涂阳治愈率提高到94.4%。其原因是:(1)加强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力度,采用多种形式和妇联、学校、宗教等一起进村入户面对面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和免费政策,农牧民对结核病知晓率和就诊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且使患者及疑似病人能及时就诊于专业的结防机构,减少就诊延误时间;(2)多种形式全面实行DOTS策略。由于农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加上基层医务人员短缺,在实施监督化疗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培训家庭督导员、培训会说藏、汉双语的自愿者等,这样既方便了病人又保证了病人能够规则用药;(3)对重症病人、合并慢性病患者、老年患者等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措施。
综上所述,结控项目的实施在少数民族地区效果显著。但仍有不足之处(1)痰检阳性检出率低。主要原因是痰标本质量不合格和痰检人员责任心、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据焦晓磊等[2]报道,增加1次痰涂片检查可能提高6.6%的病人发现率。因此我们要做好初诊病人留取痰标本的指导工作和反复多次查痰;(2)由于牧民随牧场而居住,所以管理比较困难,我们必须结合当地民族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地制宜努力探索适合本地区病人管理的新方法,以提高结核病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与治疗依从性。
[1]全球抗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第四轮中国结核病项目(第 1期)工作计划[Μ].全球基金中国结核病项目办公室,2005:3.
[2]焦晓磊,刘传玉,王林.河南省肺结核流行趋势及病例发现方法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