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与脉压的关系

2010-08-13李妍妍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32期
关键词:脉压房颤内皮

李妍妍

心房颤动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导致血栓栓塞发生率增加[1],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4~5倍。高血压病与血管硬化关系密切,脉压增大是反映动脉硬化的有效指标,也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在老年人中,脉压变化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2]。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发作与脉压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2007年01月至2010年06月住院治疗的老年(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78.48±7.60)岁,按照有无合并房颤分为两组:A组为合并房颤组36例(男35例,女1例),平均年龄(79.67±8.00)岁;B组为不合并房颤组60例(男50例,女10例),平均年龄(77.77±7.32)岁。两组的年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素氮(Urea)、血肌酐(Cr)血尿酸(UA)、空腹血糖(Glu)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性别构成比较,B组女性构成比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诊断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除外中度贫血、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等疾病。

1.2 方法

1.2.1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采用美国太空实验室(spacelab)生产的Lifecard CF ANSI/AAMIEC38 Type 1动态心电图仪,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有房颤发作,包括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归为A组;否则为B组。

1.2.2 动态血压监测(ABPM) 采用美国Spacelabs公司生产的动态血压监测仪,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白天每20 min测量一次,夜间每30 min测量一次,24 h白天夜间脉压平均值为PP。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等方差采用t检验,异方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B两组高血压患者脉压比较 A组患者脉压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A、B两组高血压患者脉压比较(±s)

表1 A、B两组高血压患者脉压比较(±s)

注:与A组比较,*P<0.05

项目 A组(n=36) B组(n=60)脉压(mm Hg) 54.72±12.20 49.28±8.08*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引起血管内皮的损伤反应,血管平滑肌细胞肥大增生,血管组织胶原含量增加,血管基底膜增厚,内膜及中层出现玻璃样硬化,动脉僵硬度继续增加,导致脉压进一步增大,而增大的脉压加重了动脉的牵拉,管壁弹性成分容易疲劳和断裂,而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壁弹力纤维已较前减少,更容易使内膜损伤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事件。房颤发作与内皮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3],因此,房颤发作与脉压升高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本文从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发作与脉压的关系研究中发现,合并房颤组患者脉压明显高于不合并房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发作与脉压高低关系密切,脉压越高,患者出现房颤的危险性越高。在降低血压的同时,适当降低脉压,将有助于减少房颤的发生,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1]赵育洁,杨俊娟.心房颤动血栓前状态评价的研究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3):386-389

[2]Franklin SS,Khan SA,Wong ND,et al.Is pulse pressure useful in predicting risk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Circulation,1999,100:354-360

[3]傅锐斌,吴平生,吴书林,等.特发性房颤患者内皮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与血小板功能的相关关系.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4):771-773.

猜你喜欢

脉压房颤内皮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脉压”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特点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
老年人脉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