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湟源县设施园艺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0-08-13周长吉刘晨霞王淑霞
何 芬 周长吉 齐 飞* 刘晨霞 李 秀 王淑霞
(1.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125;2.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083;3.青海省湟源县农牧局,青海 812100)
1 湟源县设施园艺发展条件
1.1 地理位置
湟源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距省会西宁48km,该县处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自然交界处,是内地通往西部牧区和西藏的交通要道。其明显的区位优势,对保障西宁及周边地区蔬菜供应起到重要作用。
1.2 自然资源
湟源县海拔2470~4898m,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日照在2507~2786h。全县土地面积 1509km2,农业用地280.14km2,占总土地的 18.5%,实有耕地229.77km2。湟源县除湟水河、药水河沿岸有两条比较狭长的河谷地带外,全县均为山区地形,该县设施园艺基本沿湟水河、药水河分布。湟源县目前总用水量5392×104m3,全县人均占有水资源2346m3。按耕地面积平均 667m2拥有水资源1024.7m3。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农田灌溉,占总用水量的74%。
1.3 人力资源
2008年底,湟源县农村劳动力有5.64万人,每年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约3000人(次),剩余农村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文化素质以初中文化为主,具备一定露地小麦、蔬菜、油菜的种植经验,可较快学习、掌握一些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是设施园艺种植生产的主力军。
1.4 农业状况
湟源县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的结合部,自然条件差,农业人口比重大,土地少,农业生产普遍靠天吃饭,而农业却又是全县的主导产业。该县种植主要有粮食、油料作物、蔬菜等。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该县大力发展以节能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小拱棚为主的设施园艺,生产高原冷凉反季节蔬菜,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
1.5 政策支撑
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支撑,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近年来,青海省各级政府加大对设施园艺的扶持力度。2002~2008年黄源县设施园艺共投入1889.5万元,其中省、市财政投入654.5万元,县财政投入119.5万元。2009年,青海省农牧厅把设施园艺项目建设作为打造河湟地区特色农业百里长廊的重要举措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编制下发了《2009年全省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并实施“百栋千亩”计划,拟建11000栋温室,50处百栋以上的节能日光温室基地。同时,进一步加大对设施园艺的投入力度。2009年,青海省、市财政对每栋温室补助达到5000元,总投资达到300万元;县财政对每栋温室补助1000元,总投资达60万元。相关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保障对促进设施园艺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2 湟源县设施园艺发展现状
2.1 设施类型
湟源县2002年开始发展设施园艺,到2008年,全县保护地设施面积达到206.77ha,其中日光温室75.04ha,塑料大棚6.87ha,中拱棚17.07ha,其它107.79ha。
2.1.1 塑料大棚 湟源县塑料大棚跨度6.0~8.0m,高度2.7~2.8m,长40~50m,骨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山墙为土筑墙体,人工夯实。墙体截面为梯形,墙根厚2.0m,顶部厚1.2m,比当地冻土层厚度增厚 40%[1]。
2.1.2 节能日光温室 湟源县日光温室跨度7~8m,长40~50m,脊高3~3.3m,后墙高2~2.5m。一般采用半地下形式,下沉深度0.3~0.5m,有利于冬季保温[1]及作物根系发育[2]。后坡构造简单,投影长度为1.3~1.5m,仰角43°。后坡有以圆木作骨架,填充麦草、秸秆。有的直接采用瓦楞板遮盖,用草和草泥覆盖以增大后坡的保温蓄热性能。骨架有钢筋混凝土和钢、木结构,一般直接深入后墙约25cm。由于无砖块垫撑,各骨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从而影响整个温室的结构性能。
2.1.3 阴阳型日光温室 阴阳型日光温室[3,4]中,阳棚结构尺寸和建造形式基本与普通日光温室相同。阴棚跨度为6m,无后坡。湟源县阴阳型日光温室数量不多,建成有11栋,由于雨水等原因已有5栋坍塌。该种日光温室在建造、结构形式上较新颖,加之目前没有在农村大面积推广,使得广大农户和农技人员对该种类型的日光温室环境条件、生产性能认识不到位。因此,阴阳型日光温室在湟源县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2.2 设施种植品种
湟源县设施种植的园艺作物由以蔬菜为主,开始向食用菌、花卉、果树等方向发展,且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时间由过去传统的一季种植向多季生产转变,节能日光温室平均年收获蔬菜2~3茬。目前各种设施种植品种中叶菜类面积所占比重较大,主要原因是青海地区的温度较内陆地区更低,而叶菜类相对其它瓜果类蔬菜所需光温少、生长期短。花卉和瓜果类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速度比食用菌更慢,在今后需适当加大发展力度。
2.3 设施园艺效益
通过节能日光温室项目建设,蔬菜生产总量逐年提高,2008年,湟源县设施园艺总收入达1091万元,其中各种设施类型种植的年收入分配情况如表1所示。设施园艺人均收入为1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7%。设施园艺的发展,不但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也丰富了居民菜篮子,缓解了冬季新鲜蔬菜从外地调运的压力,解决了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表1 2008年湟源县各设施类型效益
3 湟源县设施园艺存在的问题
3.1 设施相对简陋,安全性差
湟源县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由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基本都是土墙和钢筋混凝土骨架,由于保温和种植品种生长环境需要,有些薄膜覆盖了较厚的草和土,该部分重量对整个设施结构产生一定的不利作用。特别是一些食用菌生产用设施内环境条件恶劣,室内湿度高,无人工照明,基本全黑,对农户生产作业带来较大困难,同时也损害农户健康。有些温室骨架由于生产不符合标准,已严重影响整个温室覆盖表层雨水的排除,而聚积的雨水极易使温室骨架产生过大局部荷载而跨塌。
由于湟源县日光温室建造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结构设计,加之土建、骨架等建造材料种类多、质量差异大,因此在各种风雪灾害条件下每年都会发生日光温室的坍塌事故,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特别是当前异常气候增多,部分地区出现“重建—倒塌—再重建—再倒塌”的现象已严重挫伤农民发展设施园艺的积极性。
3.2 环境调控能力差,装备水平低
湟源县设施环境控制能力较差,装备水平低下。环境控制基本靠农民经验,或者只挂一个温度计。特别是一些双孢菇大棚,菇棚出菇对光温环境要求较严格,该地区农民采用人工扒松薄膜表面覆草和土来控制棚内光照,光温控制存在一定矛盾。日光温室无自动卷帘机,通风以手工扒缝为主,灌溉采用大水漫灌,一些农民意识到漫灌的危害,也采用微喷灌(集雨蓄水节灌技术)。但这些微喷灌设备由于质量、管理以及设计等问题,灌溉用的输水管、滴头容易堵塞,影响了农民继续使用微喷灌系统的积极性,也减缓了该种设备在设施种植户中的推广速度。
3.3 农技人员缺乏,管理技术不高
现代设施园艺生产需要文化素质较高的现代农民,那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或者部分粮农转菜农的农民,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念模糊,蔬菜栽培水平不高。加之各级领导对发展设施园艺的认识不够,特别是懂技术、懂生产的干部不多,缺乏对农民在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宣传和引导,推广科学技术不够深入,也没有在栽培技术上进行系统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园艺的发展。湟源县蔬菜站目前仅有专业人员5人,技术服务队伍小、人员少,根本不能满足全县设施园艺生产技术指导的需要。
3.4 资金投入不足
日光温室建设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建设费用约为45元/m2,加之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更大。目前,湟源县除克素尔、后沟、胡思洞配套了水电路设施外,大多数温室水电路设施未能配套,农户一家一户难以解决。各级政府和农户虽采取了一些不同的措施筹措资金,但对收入较低的农民来说,资金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依靠群众自筹建设有一定的困难,信贷渠道不畅。另一方面,由于认识不足,农民“等、靠、要”的思想相对严重,多渠道投入的机制还未形成。特别是一些温室草帘、后屋面等材料未在补助范围内,一些早年建造的温室薄膜、骨架均已老化,墙体损坏,需要更换、维修,部分农户缺乏资金,不能正常种植经营,存在严重的空棚现象。
3.5 产业发展模式落后
湟源县设施种植主要集中在日月乡克素尔、波航乡胡思洞、巴燕乡上胡丹等村,这些村的设施园艺生产基本都受制于一家一户经营模式及土地条件等因素,布局分散,经营模式单一,规模小,没有集中连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园艺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进程,难以吸引销售客商,出现个别温室蔬菜、食用菌产品滞销、积压,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特别是有些乡村,项目建设初期,积极引导农户建设,项目完成后,引导农户种植,但对后期经营服务很少过问,特别是交通不便的农户生产的产品除本地消费外,其余很难找到销路。设施园艺生产服务基本处于只管种植、不管销售的尴尬局面。有关部门要对此进行积极引导,鼓励农户进行规模化连片建设,并给予补贴。
4 加快湟源县设施园艺发展的建议
4.1 加强组织领导,搞好人员培训
湟源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只占11.2%,总体来说该地区农村劳动者素质偏低。根据湟源县设施园艺生产实际,重点组织实施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管理者对新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加强对农户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设施种养技术、管理技术,真正成为设施园艺方面的技术人才。其次,要争取各级政府培训经费,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或组织农民到设施园艺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参观,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的生产和经营模式,以此带动本地设施园艺发展。
4.2 实行标准化设施建设,提高设施装备水平
总结湟源县的设施类型,优化现有温室结构,研制出具有较好保温性和抗灾能力的标准化日光温室。发展一些其它设施类型,如阴阳型日光温室,该种温室在宁夏地区已有一定生产应用。阴阳型日光温室较普通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更高,阳棚可选择种植叶菜或食用菌,阴棚可充分利用青海地区冷凉气候种植葡萄或果树,实现提早上市或延迟上市[5]。该种类型温室具备一定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可在一些示范点先行建设试用再推广。
推进一些常用温室设施设备如保温被、卷帘机、卷膜机、施肥机和常用设施农机具的应用,这些常用设备对温室生产可实现光、温、气及水、肥、病虫害控制,为设施园艺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支撑。对食用菌生产温室,可在膜下或膜上设置一层或几层具有一定透光比例的覆盖物,调节机构控制覆盖遮光比例进而控制温室内光温环境。
4.3 统一规划扩大生产,实行区域化布局
湟源县可根据各地不同地域条件和特点,按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原则,选择优势明显、有发展潜力的主导品种,统一规划,连片建设,规模经营。如川水地区要坚持“减麦、增菜、抓特色”的思路,以生产精细蔬菜为主,集中连片,逐步发展一村一品;城镇附近要发展花卉和特色蔬菜和果品,培育特色专业村;浅脑山地区根据自身环境条件发展蔬菜和食用菌。
4.4 依托气候优势,发展特色种植
湟源县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植物光合作用有效辐射丰富,而且昼夜温差大,气候冷凉的特点有利于同化产物累积。冬长寒冷、夏短凉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发展反季节农业,填补夏季内地市场空缺[6],特别是积极开展中藏药、果树栽培等。相同品种、相同栽培技术条件下,该地区一些果品比其它地区设施果树成熟期能提前或推迟20~40d[7],由于上市时间错开,品质优良,会产生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可在该地区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各具特色的果树设施栽培商品化基地,选准主栽树种、品种,生产适销对路果品。
[1] 赵常胜.青海地区日光温室冬季防寒保温技术措施.青海农技推广,2008,4:33~34.
[2] 李 茸,许绍全,刘 兵,等.青海省设施农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青海农技推广,2009,4:4~5.
[3] 周长吉,刘晨霞,王 娟.阴阳型日光温室环境条件初探.设施园艺研究新进展,2009中国寿光国际设施园艺高层学术论坛论文集,2009.
[4] 苏东屏,王铁良,李 明,等.阴阳结合型日光温室的规划与设计.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33(2):138~141.
[5] 王桂珍,刘凤堂,刘洪锁.阴阳型日光温室设施建设及栽培模式.中国蔬菜,2009,15:44~45.
[6] 王学江.青海省蔬菜产业发展对策.柴达木开发研究,2001,5:30~32.
[7] 李强峰,何少卿,刁治民,等.浅谈青海发展设施果树的优势与对策,青海科技,2005,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