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莽兄弟与裴多菲

2010-08-13余泽民

共产党员(辽宁) 2010年10期
关键词:培根德语首诗

裴多菲是鲁迅毕生推崇的欧洲诗人,早在1924年,他就在《语丝》上发表自己翻译的裴多菲诗歌,撰写裴多菲传。

1929年,20岁的白莽翻译了一篇裴多菲小传,投稿给鲁迅主编的《奔流》杂志。鲁迅回信,想看一下德语原文,于是白莽亲自将德文版的《裴多菲诗选》送去,鲁迅则将自己收藏的两本德语版裴多菲作品送给白莽。

1931年2月7日,白莽、柔石等五位左翼作家在上海遭国民党枪杀,鲁迅悲愤不已,在《为了忘却的记念》里回忆了他与白莽的交往,还提到白莽送来的书里有四行钢笔写的译文——《自由与爱情》,鲁迅顺理成章地认为这首诗是白莽译的,这四句译文也因这篇文章广泛流传。

然而,这首诗真是白莽译的吗?人们在读鲁迅的文章时,很少注意到这句话:“在第二页写着‘徐培根’三个字,我疑心这是他的真姓名。”事实上,白莽的真名叫徐柏庭,他用过的名字有徐祖华、徐白、徐文雄等,但从来没叫过“徐培根”。

我在《鲁迅全集》里找到一条含混的注解:“白莽的哥哥,曾任国民党政府的航空署长。”既然研究者知道这首诗的真正译者是徐培根,而不是他的弟弟白莽,为什么不明确说明?

徐培根年轻时曾在北京陆军大学和德国陆军大学就读,去台湾前曾任国民党航空署署长、陆军大学教务长等职;到台湾后当过国防大学校长、国防部常务次长。1991年病逝。

原来研究者们语焉不详,支支吾吾,是出于政治的避讳。想来,一首革命诗人写的、新文化旗手推崇的、在广大民众中流传的经典译作,怎么能出于反动军官之手?于是,学者们采取了“模糊术”,宁愿让人们误读,因为让被国民党枪杀的左翼诗人当这首诗的译者,从感情上说更能接受,更合乎情理。

人们的愿望不仅替代了事实,也掩盖了白莽兄弟之间的情意。那时候,只在同济大学读过两年书的白莽很可能还跟哥哥住在一起,也许翻译裴多菲小传时,经常向精通德语的哥哥请教。一天弟弟出门,哥哥翻开了《裴多菲诗选》,无意中被一首豪迈的短诗打动了,抄起钢笔,在原文旁即兴写下了译文,并激动地署下名字。想来,当时的徐培根已投身北伐,是跟弟弟一样行动救国的热血青年。

猜你喜欢

培根德语首诗
《上课没人抢》
蔬果们的七七八八
我想写首诗给你
德语学习中英语的干扰性问题及其在德语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火腿培根,吃还是不吃?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开封后的培根该如何保存?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