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途径探析
2010-08-12赵振增田立吴迪
赵振增+田立+吴迪
摘 要: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职能,在解决当前“三农”问题中可以大有作为。为破解当前广东依然面临的较为严峻的 “三农”形势,本文认为广东高等教育应该从培养“三农”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开展农村知识扶贫、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培训并紧密结合“三农”发展需要开展科学研究等多种途径来为“三农”工作服务。
关键词:“三农”问题;高等教育;广东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5-0076-03
一、引言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经济社会发展处在全国的前列,但是粤西、粤北山区等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依然相对落后,远远低于广东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虽然近年来,广东采取了许多扶持贫困地区的措施,但是目前广东贫困农村地区的“三农”问题形势依然严峻,成为制约当前广东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中国的农村贫困成因以及脱贫问题,学术界、政治界很多人将农村贫困问题简单地归结为收入缺乏问题,解决之策就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村人口的收入,如政府对于农村发展给予的各项补贴和实施的各类扶贫措施。但实际上,农村人口收入低下问题只是农村贫困问题的一个表面特征,农村贫困深层的原因在于农村人口的工作能力的缺失。根据阿玛蒂亚·森的三类贫困的定义:一是传统的收入贫困(income poverty),即收入水平极其低下,不能维持基本生活。二是人类贫困(human poverty),指缺乏基本的人类能力。如不识字、营养不良、较短的预期寿命、母婴健康水平的低下和可预防性疾病的危害等。三是知识贫困(knowledge poverty),指的是贫困衡量的不仅仅是教育水平低下的程度,而且是指获取、吸收和交流知识能力的匮乏或者途径的缺失,这是农村贫困的深层次原因。以广东省2012年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为例,2.7%为文盲半文盲,21.9%为小学文化程度,55.9%为初中文化程度;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的今天,知识贫困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农村地区贫困落后的关键。因此,解决当前广东的“三农”问题,不仅要从经济上给予直接帮助,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更应该加强农村教育,增加农民的知识,提升其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高等教育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与发展现状
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对促进其向非农产业转移或留在农村发展农业农村经济都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农民的教育水平比较好,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相对较高,就能更容易掌握向非农产业转移所需要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也更容易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生活,从而加快其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进程。同样,留在农村的农民如果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就能够快速掌握新的农业技术,更能适应农业机械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特别是近年来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教育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农村的整体知识文化水平。然而由于农村教育的基础较为薄弱,现阶段农村教育的发展与城市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以广东省为例,200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1.4%,而到201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8.2%,按照国际通行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50%为高等教育的一般准则,广东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也培养了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推动了农业科技发展,然而很多大学生包括农科大学生毕业后没有从事与“三农”相关工作,高等教育与农村的联系不够密切,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对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而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职能,在解决当前“三农”问题中依然可以大有作为,因此广东高等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为解决广东当前的 “三农”问题提供智力支持。
三、广东高等教育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途径
(一)高等教育应加强“三农”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过去更多强调的是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农村管理人才的重要作用。诚然农业科技进步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农”问题不仅仅只是农业科技问题,更是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管理问题,农村管理人才也成为实现农村内涵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将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标,该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大量的“三农”科技人才,更需要现代化的“三农”管理人才;在科技引领农村发展的同时,更要发挥现代化管理引导农村实现内涵式发展。目前,高等教育虽然有“三农”管理问题相关的专业,比如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但是专业人数较少,吸引力不强,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该高校实行的是大类招生,在大二专业分流时候,比较少学生选择农业经济管理这个专业,所以高等教育培养的“三农”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培养的许多“三农”科技与管理人才在毕业后并没有从事与“三农”有关的工作,造成“三农” 科技与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因此,广东高等教育应采取措施加强对“三农” 科技与管理问题的研究,加强培养“三农”方面的科技与管理人才,同时采取扶持就业等支持措施引导其真正为“三农”服务。
(二)高等教育发挥自身优势,对农村进行知识扶贫
广东高等教育2012年有161.68万在校学生,并且每年人数还在增加。这些在校大学生广泛分布于不同专业,有的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知识,有的具有农学、生态学知识,有的具有工程技术、建筑知识,有的具有法律、环保等方面的知识,是一笔宝贵的知识资源。广东高等教育应该充分发挥这种资源优势,采取措施,创造条件,让在校大学生成为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者,把法律、技术等知识传授给知识贫困的农村农民,为“三农”工作服务。广东省大学生暑期实践“三下乡”活动便是一个重要的活动形式,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每年假期,该校都会组织上百支“三下乡队伍”,深入农村基层,广泛开展宣讲调研、科普惠农、教育帮扶、医疗卫生、文化宣传、法律援助、环保宣传、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管理创新等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是我们依然需要清醒认识到当前的“三下乡”活动在实效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惠及农村的范围有限、并没有惠及到成年农民,活动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增强。除此之外,广东省高等教育应建立多样化、系统化、常态化的知识扶贫系统,发挥高等教育服务“三农”工作的功能,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知识扶贫力度。endprint
(三)高等教育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培训
工业化、城市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在当前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进城农民工也成为城市新进人口的重要来源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有赖于农民工在城市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并逐步融入城市生活。同时,城市生活为进城农民工提出了更高的知识要求,他们迫切需要提升知识水平。因此,加强对成千上万农民工的知识培训和教育是推进城市化、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目前农民工培训的教师数量有限,对农民工的培训也主要是职业技术培训。然而,农民工除了需要学习职业技术以外,还需要学习社会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农民工成为市民做知识方面的储备。高等教育具有对成千上万农民工进行法律知识、社会知识、经济知识等方面培训的天然优势和资源。广东高等教育应该主动承担起社会服务责任,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农民工培训体系,鼓励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优秀人才到基层农民工培训机构服务,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为大多数进城农民工提供短期培训和为部分农民工提供长期的学历认证教育,以提升农民工群体的知识、技能和学历水平。
(四)高等教育紧密结合“三农”发展需要开展科学研究
高等教育特别是农业高等教育要紧密结合“三农”发展需要开展科学研究。科技研究的内容必须涵盖农业技术、农业管理、农村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目前,广东仍然有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农业现代化管理方式、新的生活管理方式并没有推广到农村地区,特别是某些农村落后地区,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农村社会管理方式依然停留在比较落后的水平。因此,建议政府出台鼓励措施,支持高等教育紧密结合“三农”发展需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并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大范围推广,以发挥先进科学技术、管理方式对农村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鞍钢,李春波.新世纪的新贫困:知识贫困[J].中国社会
科学,2001(3):70-81.
[2]刘尧.农村知识贫困与农村高等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
究,2002(5):52-56.
[3]林毅夫.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教育转移
农村人口[J].职业技术教育,2004(9):31-35.
[4]黄佳,胡济兵,郑学成.广东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问题和发
展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32):75-77.
(责任编辑:陈 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