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产阶层“画饼”如何才能“充饥”?

2010-08-11广州海珠

观察与思考 2010年8期
关键词:画饼社会学家中产阶层

■广州海珠 释 均

中小企业和大学毕业生们“四面楚歌”,中产阶层自然也就“萎靡不振”。

我们一直冀望一个庞大的中间阶层,能支撑起一个橄榄型社会。可这个“中产社会梦”“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前段时间社会学家陆学艺说我国中产阶级占人口的2 3%时,“被中产”的惊呼之声就不绝于耳,俨然放了一颗“卫星”。日前欧睿信息咨询公司又奉上一个大大的“画饼” —据其研究报告称,2 0 2 0年,中国中产阶层人数将到达7亿,再过十年中国人近半成为中产阶层,年收入可达8万元。

年收入8万元算不算“中产”尚待商榷,即便这个标准达到中产近半的程度仍要“再过十年”。况且,目前的中产阶层已经举步维艰—收入分配向资本权力倾斜、畸高的房价透支了很多白领半生的财富、有“杀贫济富”之嫌的税负、“短腿”的社会保障体系、高强度的工作和低微的薪酬……仅仅“房奴”、“车奴”、“卡奴”、“孩奴”这些词汇就将白领中产们疲于奔命、捉襟见肘的生存窘境展露无疑。7亿中产,“画饼”虽大,何以“充饥”?

在中产阶层收入少、负担多、税负重、房价高的重压之下,如何才能使其不断壮大实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话题。通过个人所得税税基和税率的调整为税负减压、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减少后顾之忧等,这些自然是题中之义。但笔者以为,除了“减负”,更要“扩容”,千方百计地创造机会壮大中产阶层。

一般而言,最大的中产阶层“孵化器”至少有两个:一个是中小企业—通常认为,“中产阶层”的经济依托就是中小企业,强大的中小企业是“中产阶层”的制度性依托。正如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的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每千人口拥有的小企业数量越多,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越小,中等收入的人口也就较多。另一个是大学—社会学家陆学艺曾称大学是培养中产阶层的摇篮,大部分毕业生后来都做了“白领”。因此,也有人说大学毕业生是“预备中产”或者是“准中产”。

但是,一来,中小企业举步维艰—2 0 0 9年的前两个月,国内1 4家银行授信额度总规模达到4.5 2万亿元,可对中小企业授信规模还不到4%,仅在2 0 0 8年上半年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广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调研甚至显示,广州中小企业平均存活期不到3年;二来,大学生就业难更是众所周知,种种现实尴尬给做着中产梦的大学生们当头一棒。

中小企业和大学毕业生们“四面楚歌”,中产阶层自然也就“萎靡不振”。要让7亿中产的“画饼”由虚变实,真正能“充饥”,至少需要创造一个公平宽松的环境,先把中小企业和大学毕业生从“四面楚歌”中突围出来。 ■

骏一/绘

猜你喜欢

画饼社会学家中产阶层
你好啊,画饼大师
“画饼”与“话柄”
“优先使用”会不会成为画饼?——一线扶贫干部的“三忧”与“三盼”
严飞:如何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老板的特长
影像志
中国中产阶层成长中的烦恼与压力
全新皇冠:为中国中产阶层而造
“70后”“80后”“90后”看素质教育
171万人跻身中产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