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致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2010-08-08王凤花

当代医学 2010年27期
关键词:生殖道产科贫血

王凤花

近年来剖宫产率明显升高[1],术后切口感染也随着增加。本文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42例剖宫产切口感染产妇的资料进行调查,探讨导致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42例切口感染(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产妇作为观察组,按1:2随机选择无切口感染剖宫产产妇8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在手术室环境、术野准备、器械消毒、麻醉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比较两组产妇在手术操作持续时间、腹部脂肪厚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贫血、妊娠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生殖道感染,产科干预等方面的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2.0统计软件,采用x2及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手术操作持续时间长、腹部脂肪厚、合并基础疾病比例高、多存在生殖道感染、产科干预多(P<0.05),见表1。

3 讨论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的基本术式,作为一种有创操作,有切口感染发生的可能,常涉及产妇及手术操作两个方面的多种因素。本文观察发现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时间、腹部脂肪、合并基础疾病、生殖道感染、产科干预等有关。

手术时间长可使空气中细菌及手术切口附近毛囊内的细菌随汗液排入,手术切口增加,长时间的牵拉加重了切口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和损伤;麻醉时间的相应延长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引发切口感染。因此,要求手术人员技术熟练,操作轻柔,助手与主刀医师密切配合,使手术有序进行,缩短手术时间。

肥胖产妇易于发生切口部位脂肪液化、坏死、液体积聚而感染,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产妇明显增多,导致切口感染中该危险因素增强。因此,对肥胖者皮下脂肪层实施钝性分离以减少血管的损伤;尽量少用、慎用电刀;手术中避免过度牵拉、钳夹脂肪组织;缝皮前对术中污染及挫伤严重的脂肪层进行削除,注意缝合时不留死腔。

表1 两组剖宫产产妇切口感染相关影响因素的比较

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时,因营养状况低下、免疫力差,对外界环境及内在疾病的抵抗力差,易致切口感染。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病,糖尿病患者手术前积极调整血糖水平,术后严格监测血糖水平;术前应纠正贫血使血红蛋白达90g/L以上,对于有产科指征,急诊行剖宫产手术者,术前未能纠正的中、重度贫血者,术后应输血,以纠正贫血使血红蛋白达到90g/L以上。

术前存在的生殖道感染也是引起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剖宫产术后产褥期免疫力下降,引起生殖道感染的细菌上行导致切口感染的发生[3]。近年来流动人口增加及自我保健意识相对薄弱,易发生各种生殖道疾病。因此,应开展婚前、孕前咨询,加强孕产期保健,治疗生殖道感染。

产科干预的正确与否与切口感染密切相关,正常妇女阴道和宫颈内存在大量细菌,而子宫下段处则无细菌生长以保持宫腔菌环境,临产后随着子宫收缩的加强,宫颈展平扩张,原寄生在下生殖道的细菌可上行,尤其剖宫产术前进行阴道检查及多次肛诊,更增加感染机会。对进入产程的孕妇,试产中密切观察产程,避免不必要的阴查和肛诊,必须实施时严格消毒。

[1]张世梅,曹效红.近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原因变化的临床分析[J].基层医药论坛,2008,12(9中旬刊):770-77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10-12.

[3]黄丽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74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24):55-56.

猜你喜欢

生殖道产科贫血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中医怎么防治贫血
春困需防贫血因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