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道炎32例
2010-08-08李莉
李莉
反流性胃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一种以胃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造成黏膜损伤为特征的常见消化道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5年来,我们对89例RE患者分别采取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奥美拉唑、雷尼替丁进行三组药物的疗效对比分析,旨在提高RE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9例RE病人均为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或门诊患者,诊断符合《反流性食管病诊断及治疗标准》[1],排除有严重溃疡病史、胃及十二指肠手术史、肝胆胰疾病史,服用非甾体或激素类及其他脏器严重疾病患者。其中男56例,女33例;年龄22~68岁,中位数45岁;病程6个月~5年。食管黏膜内镜分级,0级(积0分)无,Ⅰ级(积1分)30例,Ⅱ级(积2分)38例,Ⅲ级(积3分)21例。
1.2 治疗方法 联合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1次/d,多潘立酮10mg,2次/d,连服4周。奥美拉唑组:奥美拉唑20mg,1次/d,连服4周。雷尼替丁100mg,每晚睡前服。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1.3.1 主要症状的评价 在治疗第二周及第四周分别对患者的烧心、反酸、反食胸骨后疼痛等自觉症状积分和变化进行疗效判定。症状评分标准:无症状,0分;提示后可意识及症状的存在,但忍受1分;自觉症状存在,但不影响工作,2分;症状明显,不能忍受,影响工作或休息,3分。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超过80%;有效:治疗后症状积分超过50%;无效:积分降低≤50%。
1.3.2 内镜评价标准 治疗后内镜下观察食管炎病变完全消失为愈合,改善1级为显效,级别无变化或恶化为无效。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效果比较 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与奥美拉唑组、雷尼替丁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以雷尼替丁组总有效率最低。见表1。
2.2 三组的内镜下病变组织改善比较 治疗4周后内镜复查联合用药组的食管黏膜病变改善有效率优于奥美拉唑组和雷尼替丁组。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联合组有1例腹泻,1例头晕,奥美拉唑组便秘1例,雷尼替丁组1例头晕,经对症治疗自行消退。
2.4 复发率 联合用药组中18例随访1年,复发14例,复发率为77.77%。
3 讨论
RE是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道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等病变,长期反复反流可导致食管溃疡,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1]。其发病机制是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或胃内压增高所致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胃酸或伴胆汁损伤食管造成食管病变。因此,促食管和胃排空及控制胃酸是治疗RE的基本原则。本文结果显示,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级疗效优于单一奥美拉唑组和雷尼替丁组。这是由于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比H2受体抑制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具有更强更持久的抗酸效果[2],但单纯抑酸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反流。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可增强胃肠动力,促进胃排空,增强了抗反流作用,减轻了胃食管反流。因此,在进行抑酸治疗的同时,增加胃动力药是必要的[3-4]。故奥美拉唑等抑酸药和多潘立酮、莫沙比利等促胃肠动力药联合应用是目前临床上RE治疗的最佳方案。RE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减少复发和预防并发症。自质子泵抑制剂问世以来,大多数CERD患者的症状及可控制,食管炎的病损及以愈合,但欲长期缓解症状,需长程治疗。本组随访1年18例联合用药的病例,复发率达77.77%(14/18),与文献75%~92%相似[5]。说明RE愈合后需长程治疗,长程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反流症状出现频率、有无合并症,结合患者的经济状况,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等多方面因素而选[6]。BR(A级)较轻者可按需治疗,BR(B、C级)较重的患者,需维持治疗,一般在BR病变愈合后维持治疗6个月,症状严重者甚至1年以上。因此BR的复发应引起足够重视,寻找更佳的治疗方法。
表1 三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比较
表2 三组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病变组织改善情况
[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部.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J].中华消化内镜,1999,16(6):326.
[2]梁波,王爱民.洛赛克及法莫替丁治疗耐H2-RA的反流性食道炎对比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1,17(5):121.
[3]刘苓,周力,谭庆华.奥美拉唑联合吗叮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近期疗效[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4,24(1):76.
[4]刘红英,林丕贤.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评价[J].实用临床医学,2006,7(3):57.
[5]张景弟,吴祥振.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01,17(10):734.
[6]李继昌.胃食管反流病的按需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