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中药复方的药效学试验
2010-08-08王建发林玉才邢宇昕孙东波杨颗粒
张 敏,王建发,林玉才,邢宇昕,孙东波,杨颗粒,武 瑞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2.黑龙江省萝北县共青农场畜牧科,黑龙江 萝北 154213)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的常见疾病,根据乳房和乳汁有无肉眼可见变化可将其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较隐性乳房炎低,但引起的损失相对较严重。中药以无污染、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在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试验结合临床实践要求,以中兽医理论为依据,选用蒲公英、金银花、柴胡、红花等中药配成2个以消肿为特点的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中药复方(复方1、复方2),并通过药效学方法检测其效果,以期筛选一种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新中药制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SD大鼠购自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蒲公英、金银花、柴胡等购自大庆福瑞邦药材公司;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乳房链球菌分离菌株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诊断研究室保存;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方法
1.2.1 组方及提取液的制备 复方1由适量蒲公英、金银花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等组成;复方 2由适量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金银花、甘草等组成。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复方1、复方2有效成分,制备成生药浓度为1 g/mL的药液备用。
1.2.2 试验动物分组 除急性毒性试验和耳廓肿胀抑制试验外,试验动物均分为复方1组、复方2组、空白对照组、泼尼松龙对照组。
1.2.3 急性毒性试验 根据预试验确定复方1、复方2的0%(Dn)和100%(Dm)动物死亡剂量范围分别为30.72~60.00 g/kg体重、107.52~210.00 g/kg体重。根据(Dm)/(Dn)值,确定正式试验分组数为4,剂量组间的比值 r=1.25[1]。随机挑选SD大鼠40只,分成4组,分别按剂量比腹腔注射不同浓度复方1、复方2,连续给药7 d,观察动物死亡情况。用改进Karber法计算复方1、复方2的LD50和 LD50的 95%可信限。
1.2.4 抗炎试验 按照参考文献[1]测定中药复方对二甲苯致大鼠耳廓肿胀、羧甲基纤维素(CMC)囊中白细胞游出、棉球诱发大鼠肉芽组织增生及二甲苯致大鼠血管通透性升高的抑制情况。公式为:
肿胀抑制厚度=大鼠原始耳廓肿胀厚度-某一时间大鼠耳廓肿胀厚度
肿胀抑制率=(同一时间治疗侧抑制厚度-同一时间对照侧抑制厚度)/同一时间治疗侧厚度
增生抑制率=(对照组肉芽平均重-用药组肉芽平均重)/对照组肉芽平均重
1.2.5 体外抑菌试验 病原菌复苏后将悬液稀释至1.5×(107~108)CFU/m L。菌液均匀平铺于琼脂平板表面,干燥、打孔,酒精灯火焰上稍微烘烤后,每孔加满药液,37℃培养24 h。观察并记录抑菌环直径的大小(mm)。
1.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复方1和复方2的LD50分别为42.92 g/kg和 146.96 g/kg;LD50的95%可信限分别为39.00~47.25 g/kg和133.26~162.07 g/kg。
2.2 抗炎试验结果
2.2.1 中药复方对二甲苯致大鼠耳廓肿胀抑制试验结果 由表1可知,24 h及48 h时,复方1组、复方2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复方1组与复方2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复方1、复方2在24 h时肿胀抑制率分别为67.33%、63.67%,在 48 h时肿胀抑制率分别为50.50%、50.55%。
2.2.2 中药复方对大鼠羧甲基纤维素(CMC)囊中白细胞游出抑制试验结果 由表2可知,3 h及7.5 h时,复方1组、复方2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复方1组与复方2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
2.2.3 中药复方对棉球诱发大鼠肉芽组织增生抑制试验结果 由表 3可知,复方1组、复方2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复方1组与复方2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复方1、复方2对棉球诱发大鼠肉芽组织增生抑制率分别为50.85%、45.30%。
表1 中药复方对二甲苯致大鼠耳廓肿胀抑制厚度(mm)及肿胀抑制率(%)
表2 中药复方对大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白细胞游出的影响
表3 中药复方对棉球诱发大鼠肉芽组织增生抑制试验结果
2.2.4 中药复方对二甲苯致大鼠血管通透性升高抑制试验结果 由表4可知,复方1组、复方2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复方1组与泼尼松龙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复方2组与泼尼松龙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复方1组与复方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表4 中药复方对二甲苯致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抑制试验结果
2.3 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由表5可知,大肠杆菌对复方1属中度敏感;对复方2属低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复方1属中度敏感;对复方2属极度敏感;乳房链球菌对复方1和复方2均属低度敏感。
表5 中药复方对奶牛乳房炎3种主要致病菌抑菌效果 (mm)
3 讨论与小结
目前,治疗奶牛乳房炎多采用乳房灌注法。当奶牛患临床型乳房炎时,乳腺肿胀,易造成乳导管系统的阻塞,影响药物的均匀分布。本试验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根据中兽医理论,选取蒲公英、金银花、柴胡、芍药、红花、当归、生地黄等中药自组复方。方中主药蒲公英、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在清解脏腑热毒病证方面有显著疗效。方中柴胡既疏泄肝气、又善和肝气,芍药滋养肝血又善于补肝体,二药配伍,柔疏相济、阴阳结合,以达疏肝和脾之功[2]。诸药配合,使组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利水消肿之功效,主要用于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本试验通过LD50法了解中药复方的毒性程度、性质,探索发生毒性反应的量效关系。试验过程中,腹腔注射给药后,部分大鼠兴奋、痉挛,出现缩成一团,呼吸加剧等症状,随后大鼠死亡。对死亡大鼠剖检可见,肠系膜充血,肝脾肿大、淤血,无其他异常。一般来说,LD50越大,药物毒性越小[3],本试验中复方1、复方2均属实际无毒物质。本试验通过复制大鼠二甲苯性耳肿胀模型、大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白细胞游出模型和棉球诱发大鼠肉芽组织增生模型测定中药复方对急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抗炎作用[4]。复方1、复方2对炎症早期的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炎症晚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抑制作用相近;复方2对炎症中期白细胞游出的抑制作用优于复方1。奶牛发生乳房炎时,炎性介质损伤血管内皮屏障功能,导致其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出,引起乳房肿胀[5]。复方2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性大鼠腹腔血管通透性升高,减轻组织肿胀。由抑菌试验可知,复方1和复方2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复方2有较好的抗炎、抑菌、消炎作用,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1]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 徐海琴.试谈芍药在《伤寒论》中的配伍应用[J].国医论坛,2005,20(1):2-3.
[3] 牛建荣,李剑勇,周绪正,等.“复方葛黄消炎液”刺激性及急性毒性试验[J].动物医学进展,2006,27(7):111-113.
[4] Vane J R,Botting R M.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their mechanism of action[J].Inflamm Res,1998,47(Suppl2):78-87.
[5] 肖贞良,孙耕耘.血管内皮屏障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1998,29(3):21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