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财政
2010-08-05
在威海的街头,常常看见来自各地的游客,问起对威海的感受,他们无不为这里美丽的自然和城市风光、舒适的环境、和谐的社会氛围所感染。
探寻威海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见财政工作在这里留下的清晰印记。也正是从威海财政那里,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不断的创新才是威海生机勃勃发展的源泉。
首倡“经营财政”
威海市财政局办公室主任于军的名片很简单:名字是粗体隶书,后面跟了个小得出奇的“办公室主任”,再无其它,而背面则是一张白纸,其他工作人员的名片也都大同小异。财政人的低调简朴,在一张名片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过,威海财政人动起脑筋来,却和简朴这两个字不沾边,他们以“商人”的头脑,用经营的方法,让财政工作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财政的每一分钱都是百姓的血汗钱,必须精打细算,让每一分钱都产生效益。我们要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财政。”威海市财政局局长朱明华如是说。
据威海财政介绍,所谓“经营财政”,就是引入经营企业的做法,把政府的资产和资源当作资本进行市场运作,以实现国有资产和资源的转换和增值,实现财政增收,具体体现在政府资产、资金、资源的运营上。
但和企业经营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的思想不同,经营财政是在公共财政理念的前提下,通过政府资金、资产、资源的有机整合与灵活经营,发挥规模优势,挖掘潜在效益,并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作为基本前提。朱明华局长解释说,进行这样的操作并不是取财于民,更不是与民争利,而是通过财政收益的增加,不断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威海财政下定决心以坚定有力的改革促进事业的不断发展。首先,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统一管理,尤其是对土地、房屋产权实行集中管理,通过统一主体、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使国有资产充分运作,在理顺管理秩序的同时,实现保值增值。
其次,发挥公共资源作用,对城市公共设施冠名权、户外广告经营权等无形资产,探索通过拍卖、租赁等方式实行有偿使用,实现无形资源的有形化运行,开发城市资源的潜在价值。进一步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加大土地储备力度,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处于威海市中心的宝泉广场项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作为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在前期项目因资金问题而面临停滞的情况下,威海市财政局给予了及时的注资,保证项目的顺利动工和前期开发,形成较好的基础后,然后再进行项目转让。通过此项目的积极运作,政府获得纯收益6亿多元。
再次,不仅“以地生财”,更“以财生财”。威海财政介绍,威海将政府性资金与金融机构增加政府利息收入、节减财政支出情况挂钩,与金融机构缴纳地方税收情况挂钩,与金融机构支持政府融资和中小企业情况挂钩,鼓励金融机构帮助政府提高收益,积极服务社会发展,实现财政资金收益最大化。此外,根据用款情况,对部分财政专户资金实行协议存款,使短期的闲置资金转化为比较稳定的存款,仅此一项,市级财政每年即可增收利息2600多万元。
首创“过桥资金”
坐落在威海的北洋电气集团在电子产品开发制造领域可称得上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其财务总监在介绍产品—尤其是其处于业内技术顶端的光纤传感监控系列时,显得尤为兴致高涨。但她也坦言,公司在金融危机到来之时也曾有过一段“前所未有的压力”,而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的,恰恰就是“过桥资金”。
“过桥资金”的大名叫“临时还贷扶持资金”,是威海市政府为了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金融环境恶化、流动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等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而提出的“搭桥”解决办法。
威海市财政局企业科科长王明德介绍,2009年3月,市财政局提出设立1亿元的企业临时还贷扶持资金,利用财政间歇资金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偿还到期贷款,以获取新的贷款,保持资金链的完整性,确保企业正常运转。这不仅是对一个企业资金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挽救了一个企业的信用危机。在市财政局的带动下,环翠区、乳山市、文登市、荣成市等市区财政部门也参照市级的做法,先后设立了临时还贷扶持资金,全市总资金规模达到5亿元。
蛋糕虽大,但不是谁都能吃的。为切实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威海财政对这笔资金的流动及使用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控制。比如扶持的企业是从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容量较大、成长性较好、信誉良好的企业和拟上市的企业中筛选确定,经审批后签订使用协议,资金使用期限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规范扶持资金使用程序,企业在受到新贷款后的1个工作日内将相应款项转回财政部门相应账户等,以保证财政资金在安全规范的环境中运行。
威海市财政局副调研员周兵以财政人一贯的严谨说:“我们即使不是全国第一,至少也是山东首创过桥资金的市。”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称企业是当地财政的“衣食父母”,而威海财政也确实为“父母”做出了许多。2009年3月开始截至2009年底,全市累计为北洋电气、银洁绣品、百圣源等183户企业办理还旧贷新业务160多笔,提供转贷资金30.7亿元。今年以来,又帮助143户企业办理还款再贷21.5亿元,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特别的绩效考核
在6月12日的全省财税工作会议上,山东财政提出了32条政策措施,以促进省内财源建设。其中对于骨干企业的“做大做强”,威海市财政局预算科科长岳娜自豪地说道:我们已经在做了。
而且,做的很特别。
为进一步提升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和财政收入结构,切实解决当地重点税源企业少,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2007年,威海市委、市政府根据财政局关于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的建议,决定三年拿出1亿元,通过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税收贡献过五亿元的企业。为保证资金的使用效果,他们建立了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将扶持力度与企业的销售收入、税收等指标挂钩,有区别地确定资金投放,效益好的企业可以拿到更多的扶持资金,而未达到预期指标的企业则终止扶持。经过绩效考核,发展势头最好的威高集团可以拿到1亿元扶持资金的三分之二,而有的企业在扶持期刚过一年,已经因绩效考核不合格而被终止资格。
“我们的朱明华局长将威海的财政理念归结为十六个字,而我们一直在坚持这条路。”采访结束时于军拿出纸笔,仔仔细细地写下了这十六个字,字字力透纸背: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理财有章,用财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