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及相关对策
2010-08-05钟世川李阳东
钟世川 李阳东
(工作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区域经济学院)
一、当前农村金融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农村金融体制包括组织结构、市场体系、金融产品等金融形态及其相应的运行机制。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急需加快步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各金融机构在农村吸收的存款明显多于贷款,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大量农业信贷资金流向了工业,且流失呈增长趋势;农村信用社与邮政储蓄是农村资金外流的一个重要渠道,其资金流向众多金融机构;税收流出与农村部分不合理收费加重了农村资金的流出。其结果是农村、农业和农民难以获得足够的发展资金,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恶性循环。
2.农村金融市场具有垄断性和缺乏竞争性。垄断的农村金融市场缺乏外部竞争压力,造成了对农村金融需求的感应迟钝,正常的服务主体关系发生错位,使农户金融服务需求难以得到及时全额满足。改革促使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农村正规贷款市场处于垄断地位,而垄断的农村金融市场一般来说是低效率的。
农村金融体制问题还存在于政府投入不足,支农功能不强,农村金融体系结构与运作机制存在严重缺陷,机构网点少,三农贷款难问题突出,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无法适应农户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
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现状
1.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组织体制不健全,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是,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处于政府部门绝对主导之下,民间资本型的中小商业金融和互助金融缺失,保险、投资、担保、租赁、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严重不足。二是,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不健全,金融市场客体创新不足,农村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与金融市场以及正规金融部门与非正规金融部门存在割裂,导致资金供求基本信息扭曲,影响了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农村金融改革在所有者权益和治理结构上没有取得突破,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合作性质流于形式,产权关系模糊,无法发挥民主管理。
2.农村金融体制的单一模式与多样化的需求难以协调发展。这样导致正规农村金融体制无法兼顾地区差别,不能满足不同地区农户和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随着农村地区的不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水平的逐步提高,金融服务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全国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模式、贷款方式、内部管理及激励机制相差不大,难以对农村市场需求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
3.农村资金供给严重不足。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与城市经济上升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差异,农业银行的经营策略和市场定位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竞争逐步从农村转向城市,使得农业银行在农村的金融服务出现了断层,导致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功能缺失。二是,政策性金融作用减弱,农村金融机构整体支农力度不足,基层农信社为一级法人治理的单一型组织结构,使得合作金融组织的经营运作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农村合作基金会由于资金成本太高,农民不愿向其贷款。三是,农村信贷市场的不完善,农村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远比城市普遍和严重,由此引发较高道德风险,使得农民在农行贷款难度大。
三、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思路及对策
1.创新和发展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一是,深化改革农村信用社,完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增资扩股,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的手段,增加农户小额信贷和联户担保大额信贷。二是,加快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坚持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的主渠道作用,规范发展非正规金融,引导农村民间金融发展,构建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三是,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培养新型的各类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以及民营、私营金融组织,建立广泛的金融市场,并实现正式的农村信贷市场与非正式农村金融市场间的有机联系。
2.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坚持以政策性金融为基础,完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以农村合作金融为主力,以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金融组织为补充,以农业保险为后盾,建立一个合理、完整、优势互补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目标,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多样化。
3.健全相关制度和机制,提高农村金融供给能力和需求有效性。一是,建立为农户融资作担保的信贷担保机构和信贷资金保障机制。二是,开拓农业保险市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企业发展壮大获得贷款支持创造条件。三是,加大中央银行对农业发展银行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资金的支持力度逐步放开利率管制,实施农村市场利率。四是,完善农村金融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