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抑郁的影响研究

2010-08-04310007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沈祺静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7期
关键词:肺心病心理疾病

310007 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 沈祺静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的心脏病[1],是老年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发作时多伴有严重低氧血症,病人常有窒息等主观感觉,容易对患者心理造成影响,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临床严密的病情观察和护理的同时需要进行心理护理。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病人疾病治疗具有积极影响,本文为此就肺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进行探讨[2],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11月~2009年12月住院肺心病患者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59~85岁,平均65.2岁。具有典型的X线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变化,具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不全及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并排除具有精神类疾患、既往曾患脑血管疾病及语言表达障碍者,所有参与病例均知情同意。把上述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心理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配合常规的护理方法,治疗组在治疗中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方法:①分析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发现患者角色减退或缺如时,则耐心向患者说明逐渐增加活动量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合作,保证他们顺利康复。发现行为减退或角色过度时,恰当地向其介绍病情,鼓励其循序渐进地活动,并说明不活动的危害性。对存在否认、侥幸心理的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仔细解释、耐心说服,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克服侥幸心理,更好地发挥患者的主观积极性。对悲观绝望者,更需要亲属的密切配合、细心照料、尽心尽孝。医护人员一方面要使患者感到医院、医务工作者是可以信赖的,另一方面也要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对患者要高度负责。各种操作果断、利索,如遇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丝毫不能流露出不利于病情好转的言语和表情。依赖心理强的患者,急需得到亲人的照料与医护人员的关怀,然而亲人照料只能在患者心理上起一定的安慰作用,而医护人员的关怀与同情,却可减轻或消除痛苦。③要注意减轻患者角色强化的主观意识。使患者掌握自我保健、氧疗等基本知识,同时,适当的进行生活的自我照顾,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减轻患者对周围环境和人群的强迫感和依赖意识,增加康复的自信。心理护理干预共2周,护理结束后再次评估两组患者HAMD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1.5软件完成,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HAMD评分比较(表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治疗组的HAMD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入院时 出院时对照组 24 20.9±3.05 15.6±3.16治疗组 24 19.9±3.25 8.95±4.25

3 讨论

慢性病人因为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比如患者入院后由于环境的陌生、疾病的影响以及生活上的不便,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患者对于自己所患疾病及预后的不了解,心理上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疑惑。同时由于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使患者产生恐惧、疑虑、烦恼、渴求等种种心理反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本身疾病,有时是工作忙而造成的紧张气氛,一时不能彻底解除病痛而引起的焦虑与恐惧心理。渴望得到亲人关爱与医护人员的关怀。还有本病病程长,经常反复发作,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往往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对医生的医术产生怀疑,有的甚至产生轻生念头[3]。

按照循证医学的观点,患者的治疗模式包括恢复患者的躯体及心理健康两方面内容,最终的目的是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疾病患者缓解期的生活质量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心理护理是改变病人心理状态,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4]。在心理护理干预中,首先良好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意义,多与病人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以亲切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病人的信赖,使他们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其次对患者要高度负责,处处为其着想,发现行为减退或角色过度时,则恰当地向其介绍病情,鼓励其循序渐进地活动,并讲明不活动的危害。同时应言语亲切、态度和蔼,使其感到自己的活动是在护士的监护下进行的,绝对安全。从结果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肺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在病人的康复中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总之,正确有效的应用心理护理,通过了解与分析,使肺心病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利于心身健康。

[1]秦侠,陈若陵,马岁岁,等.老年抑郁症与社会支持和躯体疾病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0):1185-1186.

[2]王东林,林文娟.细胞因子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9):572-574.

[3]梁吉波.肺心病人早期预防肺性脑病的夜间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9):457.

[4]龚经文,程本芳.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8-34.

猜你喜欢

肺心病心理疾病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