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重点助力转变临安发展方式
2010-08-02王宏
文/王宏
临安将加快走出一条以生态环境为根本保障、科技创新为驱动、改革开放为推手、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为突破口的发展方式转变之路
尽 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临安转型发展指标依然持续向好。2009年,临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规模工业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3.3和5.4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升至1.5%;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连续两年超过GDP增幅。但是,临安发展中许多深层次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已经暴露出来。下一步,临安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走出一条以生态环境为根本保障、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改革开放为重要推手、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为重点突破口,具有临安特色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路。
突出产业升级
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强龙兴农、现代服务业发展、招商引资四个“三年行动计划”,坚定不移推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并通过3-5年努力,打造4个以上百亿产业。一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国家特色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火炬计划电线电缆产业基地、复合装饰材料特色基地和长三角特色精密元器件制造中心。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化,继续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引导企业加大R&D投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工业产值中的占比。围绕装备制造高端化,以杭氧、杭叉、杭机和铁牛项目、大飞机配套项目为基础,大力发展空分设备等高端制造业。围绕新兴产业规模化,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等五大新兴产业。二是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城区高端商贸,加快推进青山湖综合治理保护工程、湍口温泉度假区建设,继续抓好天目山国家5A级景区创建和大明山改造提升,加快旅游综合体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发展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扶持总部(楼宇)经济。三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按照“生态、高效、外向”的要求,提升发展竹笋、山核桃等农业主导产业,做优香榧、茶叶、杨桐柃木等产业,抓好中国坚果加工基地和交易集散中心建设,提升农业区域性品牌的对外影响力。
注重发挥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作用,建立多元筹资共建、社会有偿共享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与各类科研院所的合作
突出科技创新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一驱动力。一是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等途径,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坚持工业“亩产论”,突出“零土地”技改,继续加大有效技改投入,重点抓好“410”技改项目和省“双千”项目建设。加快企业上市步伐,着力打造证券市场“临安板块”。力争通过3-5年努力,实现全市规模企业1500家、亿元企业150家、十亿企业15家、亿元纳税大户5家的目标。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注重发挥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作用,建立多元筹资共建、社会有偿共享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在杭高校、浙江林学院以及各类科研院所的合作。三是强化科技创新保障。健全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作用,激活各类创新要素。
突出平台建设
坚持把平台建设作为关键环节,不断扩大产业、项目的承载空间。一是按照“三高四区”要求,把省科创基地(科技城)打造成第一平台。着眼于“规划一流”,做好青山湖科技城概念性规划整合提升、青山组团景观绿化规划设计以及科创基地的“三年行动计划”。着眼于“建设一流”,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等低碳要素,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工程;着眼于“院所一流”,大力招引有利于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研院所,重点跟踪大院大所和国内外大企业研发机构;着眼于“管理一流”,组建科技城管委会,实现“办事不出新城、资金自求平衡”。二是注重“借好帽子、用好帽子、争好帽子”三位一体,提升现有平台档次。制订实施国家级试点和基地拓展区“三年行动计划”,做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拓展区、杭州市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申报工作。三是遵循“保障重点、统筹推进”的思路,建设好重点工业功能区,加快临安高新园建设。加快横畈工业功能区建设,更好体现先进装备制造业承载基地和青山湖科技城科研成果产业化中心的功能定位。加快於潜工业功能区建设,打造“环保新材料产业园”。加快龙岗工业功能区建设,着力打造中国坚果炒货中心。
突出项目带动
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一是科学招商引项目。加快推进招商体制机制转型,重点围绕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高端服务业、新城建设等开展大招商,力争引进更多大好高项目,实现世界500强、央企和国内百强企业招引零突破。二是加大攻坚推项目。按照“储备一批、包装一批、引进一批”的思路,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动态更新招商项目库。三是强化要素保项目。开展“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综合开发低丘缓坡资源。推进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规范村级留用地管理。落实金融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引进全国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发挥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作用,加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民间借贷的监管,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市政设施、工业平台等领域建设。
突出绿色低碳
大力度推进生态环境的优化提升。一是加快建设生态型宜居宜业城市,着力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加快锦南新城和钱王文化广场、临安滨湖商务中心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步伐。落实加快於潜、昌化副中心城市发展相关政策举措,加强中心镇建设,着力构建“中心带动、二副崛起、多镇突破”的生态城镇发展体系。健全区域交通网络。二是着力建设“绿色家园、富丽山村”。按照“打品牌、创特色、提水平”的要求,大力实施绿色新环境打造工程,推进村庄整治,深化“清洁乡村”活动;引导农民从事多元化特色种养业,加快发展农村来料加工业、现代家庭工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大力实施绿色新社区建设工程。三是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减碳。以国家级生态市通过考核验收、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检为新的起点和契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生态建设成果,编制并实施省生态文明示范市试点规划。加强低碳文化宣传,普及低碳知识,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逐步培育低碳生活方式。
突出深化改革
不断深化改革,强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建设。一是深化农村体制改革。重点推进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土地经营权流转、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二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国投、交投、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体制机制,提高经营和投融资能力,调优政府债务结构。三是深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建立银行信贷与节能减排联席会议制度和企业环保违法信息报送制度,加强生态市建设考核。四是深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改革。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等体制改革。五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开放式决策制度,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投资项目联动审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