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南次生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2010-08-02刚1沈爱华1健2葛永金3袁位高1波1朱锦茹1

浙江林业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苦槠浙南阔叶树

卢 刚1,沈爱华1,张 健2,葛永金3,袁位高1,江 波1,朱锦茹1



浙南次生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卢 刚,沈爱华,张 健,葛永金,袁位高,江 波,朱锦茹

(1.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3;2. 浙江省安吉县林业局,浙江 安吉 313300;3. 浙江省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浙江 丽水 323000)

浙南次生阔叶树种资源丰富,常见的自然恢复乔木阔叶树种达60余个,频度大于10%的有青冈、木荷、苦槠、白栎、甜槠、枫香、红楠、野漆、栲树、樟、冬青、檫木、野柿和杨梅14个;但树种总量较为集中,其中青冈、木荷、苦槠和白栎4个树种的立木总量占全部阔叶树种的65.14%。天然恢复条件下林分一般由1~5个乔木树种组成,其中乔木树种4个以下的占48.3%,乔木阔叶树种4个以下的占乔木树种4个以下的57.4%,只有10%的样地乔木树种数量超过10个;单位面积的乔木树种在3 000株/hm以下的占89.9%,不足2 000株的占78.7%,1 000株以下的占32.6%。根据各样地乔木层主要树种的重要值,浙南次生常绿阔叶林中青冈、苦槠、木荷、甜槠、枫香、石栎、米槠等种群为群落的优势种群。

次生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浙南

浙南植被在全国植被分区上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以壳斗科(Fagaceae)、山茶科(Theaceae)等为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最为典型,并且常绿阔叶林是浙南森林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该气候区的顶级群落结构,发展阔叶林是新时期林业建设的战略性工作。当前,由于长期掠夺式采伐森林资源,原生植被遭受严重破坏,阔叶林资源遭受惊人的破坏。幸存的阔叶林大多为次生林,林相破碎,林分质量差,且大部分分布在悬崖峭壁及部分保护区内,本文对浙南主要的阔叶林群落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其群落结构特征。

1 研究地概况

研究地位于浙江省西南山区的云和县,119° 18′ ~ 119° 44′ E, 27° 53′ ~ 28° 19′ N。地形复杂,以高丘及低、中山为主,山地坡度较大,陡坡和急坡占多数。海拔78 ~ 1 297.7 m,境内千米以上山峰184座,其中白岳尖1 593.1 m。海拔200 m以下母岩为红砂砾岩及钙质砂岩,200 ~ 800 m为花岗岩及白垩纪凝灰岩交错分布,800 ~ 900 m分布着侏罗系凝灰岩。由于母岩的类型及所处的地形部位不同,风化发育的土壤质地,土层深度,土壤养分含量等理化性状都有明显的差异。土壤种类经普查有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水稻土五个土类。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冬夏长而春秋短,因地形复杂,海拔高度悬殊,气候存在着垂直带。常年平均气温为17.6℃,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8.7℃,平均无霜期为240 d,日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5 552 ~ 5 438℃。年平均降水量在1 465 ~ 1 969 mm。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设置

由于标准样地基本为人工构建的常绿阔叶林群落或人为干扰较为强烈的次生天然林,群落基本组成在物种数量上与天然常绿林有较大的差异,所以样地面积定为完全能够代表实际群落的物种情况。对人工恢复的常绿阔叶林森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进行分层调查,记载每块样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状况、植物种类组成等。

根据不同生境(林分起源、林龄、坡度、坡位、坡向)设置10个面积为400 m的样地,将各样地分成16个 5 m×5 m的小样方,然后在相互间隔的8个小样方内分别设置2 m×2 m小样方(灌木)和1 m×1 m小样方(草本、藤本),样地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样地基本情况

2.2 调查内容

乔木层调查对乔木层树种进行每木调查,记录各树种种类及株数,测定各株胸径、树高、冠幅等因子。

灌木层调查对灌木层植物种进行调查,记录样地内各种种类、株数,测定胸径、高度和冠幅。

重庆江津至习水高速公路笋溪河特大桥作为渝南地区新的对外通道中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其桥梁跨越了笋溪河,桥梁全长约为1578m,承台14座,设置承台的墩7个,主塔塔座2座,承台采用C20混凝土作为土垫层,厚度为20cm。习水岸主塔的桥墩承台尺寸为22.4m×20m×6m,主引桥的承台尺寸为13m×12m×4m,除了主桥与主引桥之外,引桥承台有4个墩,一个桥墩承台尺寸为12.74m×10.2m×2m,一个为7.7m×7.7m×3m,两个为8.2m×8.2m×3m。塔座与承台都属于大体积混凝土。

草本层调查对草本层植物种进行调查,记录样地内各植物种种类、株数和盖度。

重要值计算公式:

=++

式中,为相对多度,为相对显著度,为相对频度。

3 结果与分析

3.1 主要群落类型

调查结果显示,该区主要阔叶林次生群落类型可分为苦槠()+甜槠()+青冈()林、青冈+苦槠+钩栲()林、香樟()+枫香()+石栎()林、木荷()+青冈+苦槠+枫香林、苦槠+青冈+红楠()林、青冈+石栎+黄果树()林、青冈+甜槠+华东楠()林、米槠()+甜槠林、苦槠+木荷+枫香林以及一些人造阔叶纯林,如枫香、香樟、泡桐()、厚朴()等(表2)。

3.2 群落主要树种组成

浙南次生阔叶林主要以壳斗科、山茶科、山矾科、樟科、金缕梅科等为主,其群落结构乔木层主要树种有青冈、石栎、苦槠、短柄枹()、白栎()、冬青()、甜槠、东南石栎()、铁冬青()、枫香、野漆树()、拟赤扬()、红楠、山合欢()、黄檀()、黄连木()、红枝柴()、麻栎()、蓝果树()、山樱()、榕叶冬青()、紫楠()、香樟、合欢()、华东楠、硬斗石栎()、乌桕()、糙叶树()、山杜英()、黑壳楠()、秀丽槭()、乌冈栎()、山桐子()、槲栎(、具柄冬青()、浙江新木姜子()、香椿()、毛枳棋()、紫弹树()、臭椿()、野柿()、光皮桦()、苦木()、杭州榆()、朴树()、石楠()、红皮树()、紫果冬青()、山乌桕()、细叶香桂()、大叶冬青()、青榨槭()、秀丽香港四照花()、细叶青冈()等。

表2 浙南阔叶林主要群落类型及林分结构

其群落外貌整齐,群落高度10 ~ 20 m,分层明显,郁闭度0.50 ~ 0.85。灌木层高度0.4 ~ 3.5 m,盖度50% ~ 60%,主要树种有隔药柃()、连蕊茶()、橙木()、乌饭树()、米饭花()、山矾()、矩形叶鼠刺()、野桐()、四川山矾()、石斑木()、窄基红褐柃()、老鼠矢()、白背叶()、山檀()、马银花()、野鸭椿()、豹皮樟()、乌药()、杨桐()、短尾越桔()、白檀()、光叶石楠()、马醉木()、红脉钓樟()、郁香野茉莉()、尾叶冬青()、毛冬青()、南岭山矾()、盐肤木()、小刚竹()、蜡子树()、算盘子()、苦竹()、油茶()、美丽胡枝子()、映山红()、化香()、满山红()、山苍子()、白马骨()、猫乳()、牡荆(var.)、野山楂()、石岩枫()、八角枫()、厚皮香()、赤楠()、豆腐柴()、朱砂根()以及乔木层幼树。草本层高度1m以下,盖度20% ~ 50%,平均50%,主要种类有狗脊()、阔叶苔草()、里白()、鳞毛蕨()等。藤本植物主要有菝葜()、鸡屎藤()、络石()、藤黄檀等。

常见树种(频度大于10%)有青冈、木荷、苦槠、白栎、甜楮、枫香、红楠、野漆、栲树、樟、冬青、檫木()、野柿和杨梅()14个。在天然恢复过程中,青冈、木荷、苦槠和白栎4个树种的立木总量占全部阔叶树种的65.14%(表3)。

表3 浙南次生林分的主要阔叶树种分布特征

3.3 重要值与优势种群

天然恢复条件下林分一般由1 ~ 5个乔木树种组成,其中乔木树种4个以下的占48.3%,乔木阔叶树种4个以下的占57.4%,只有10%的样地乔木树种数量超过10个,没有阔叶树种的样地数达到4.5%(图1)。

从乔木树种数量看,在自然恢复条件下,单位面积的乔木树种在3 000株/hm以下的占89.9%,不足2 000株的占78.7%,1 000株以下的占32.6%(图2)。可见,如果完全依靠自然恢复,乔木数量明显偏低。

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不仅对群落结构有直接影响,并能客观地体现群落的发展趋势,而种群的重要值则为最基本的指标之一。

各样地乔木层主要树种的重要值计算结果见表4。综合表4中各树种的重要值情况可以得到,浙南次生常绿阔叶林中青冈、苦槠、木荷、甜槠、枫香、石栎、米槠等种群为群落的优势种群。

表4 各样地乔木层主要树种重要值

4 讨论

(1) 调查结果表明,浙南阔叶树种资源丰富。常见的自然恢复乔木阔叶树种达60余个,频度大于10%的有青冈、木荷、苦槠、白栎、甜楮、枫香、红楠、野漆、栲树、樟、冬青、檫木、野柿和杨梅14个;但树种总量较为集中,其中青冈、木荷、苦槠和白栎4个树种的立木总量占全部阔叶树种的65.14%。

图1 天然恢复林分的乔木树种

Figure 1 Arbor species of natural generated forest

Figure 2 Arbor amount of natural generated forest

(2)如果完全依靠自然恢复,林地的乔木数量明显偏低。天然恢复条件下林分一般由1 ~ 5个乔木树种组成,其中乔木树种4个以下的占48.3%,乔木阔叶树种4个以下的占乔木树种4个以下的57.4%,只有10%的样地乔木树种数量超过10个;单位面积的乔木树种在3 000株/hm以下的占89.9%,不足2 000株的占78.7%,1 000株以下的占32.6%。

(3)由各样地乔木层主要树种的重要值可知,浙南次生常绿阔叶林中青冈、苦槠、木荷、甜槠、枫香、石栎、米槠等种群为群落的优势种群。

[1] 宋永昌,陈小勇,王希华. 中国常绿阔叶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1):1-8.

[2] 宋永昌,张绅,刘金林. 浙江省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一)[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3):59-75.

[3] 陆献峰,葛文宁. 从森林健康谈浙江省阔叶林的发展[J]. 浙江林业科技,2004,24(6):54-57.

[4] 王冬米,卢国耀,何理坤. 阔叶林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模式选择[J]. 华东森林经理,2006,20(2):38-40.

[5] 陈子林,张志祥,刘鹏,等. 浙江六十田常绿阔叶林主要乔木种生态位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6):77-82.

[6] 杨同辉,达良俊,宋坤,等.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主要组成树种材积与生物量相关关系探讨[J].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110-112.

Study on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econdary Broad-leaved Forest Community in the Southern Zhejiang

LU Gang,SHEN Ai-hua,ZHANG Jian,GE Yong-jin,YUAN Wei-gao,JIANG Bo,ZHU Jin-ru

()

The study demonstrated abundant tree species resources for secondary broad-leaved forest in the southern Zhejiang province. There are more than 60 common species of natural regeneration, among them the frequency of 14 species was more than 10 percent, such as. But standing trees of,,,accounted for 65.14% of the forest. Natural generated forests were normally composed by 1-5 arbor trees. Less than 3 000 trees per unit area occupied 89.9% of the sample plots, less than 2 000 trees/ha accounted for 78.8%, and less than 1 000 trees/ha was 32.6%. According to importance value of major tree species in arbor layer of the sample plots, dominant populations in the secondary broad-leaved forest in the southern Zhejiang province were,,, etc.

secondary broad-leaved forest;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Southern Zhejiang

1001-3776(2010)01-0036-05

S718.54

A

2009-10-23;

2009-11-30

卢刚(1976-),男,浙江安吉人,工程师,硕士,从事森林培育研究和林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苦槠浙南阔叶树
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生长效应分析
苦槠子
苦槠豆腐
浙南采风,余偶微恙,未克成行
苦槠树下的快乐年华
湖南速生、中生、慢生阔叶树组单株生长模型构建
从血脉到肌理看尽浙南凤凰部落
浙南廊桥上的凤凰部落
我爱家乡的苦槠
福建省阔叶树二元材积方程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