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94例

2010-07-31周晓斌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3期
关键词:拉米夫定抗病毒乙型肝炎

周晓斌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南溪山医院肝病科,广西桂林 541002)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长期持续复制,肝炎反复活动、发展的结果[1]。近些年的研究表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一部分患者有明显的肝细胞炎症和坏死,抑制病毒复制是控制病情的关键。拉米夫定是一种核苷类药物,对抗病毒有较好的疗效。2008年亚太乙肝防治指南建议可用拉米夫定治疗乙肝,为了研究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笔者采用拉米夫定对我院9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8月~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4例,临床诊断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为HBsAg阳性、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但血清定量PCR法测定HBV DNA阳性。年龄20~60岁,Child-pugh分级为A级或B级,且半年内未使用过任何抗病毒类药物。排除标准: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以及酒精性、自身免疫性、药物性肝炎。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加服拉米夫定100 mg,1次/d,疗程均为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每月检测肝功能,包括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ALT)等;每4个月用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功能变化

治疗组和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和ALT量的变化,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测量总胆红素的P<0.01,测量ALT的P<0.01。测量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结果上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拉米夫定能明显改善肝功能。见表1。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s)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s)

?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实验组和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后HA、PCⅢ、CⅣ的变化。两组进行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拉米夫定能明显改善肝纤维化。见表2。

表2 拉米夫定组和对照组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s)

表2 拉米夫定组和对照组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s)

组别 n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n=47)t值 P值对照组(n=47) 治疗前治疗后t值 P值t值P值HA(μg/L)529.08±82.95430.24±120.114.6420.000500.36±92.22490.48±106.420.5740.5692.5730.012 PCⅢ(μg/L)233.78±81.67170.91±72.013.4860.001243.10±103.47213.34±90.101.3260.1912.5220.013 CⅣ(μg/L)124.69±24.35105.15±30.583.1920.003131.66±37.44123.21±27.861.2600.2142.9930.004

2.3 治疗后转阴情况的变化

实验分别统计了实验前后的治疗组和对照组HBeAg和HBsAg阳性病例,分别计算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转阴率,实验组的转阴率为51.06%,对照组的转阴率为6.38%,实验组的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2.92,P<0.05)。 见表 3。

2.4 不良反应及随访

本次实验对治疗组随访36个月,在随访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同时对对照组也随访36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现有5例患者肝功能衰竭。

表3 治疗后的转阴病例及转阴率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肝细胞内HBV的复制,由此引起肝细胞以及肝脏组织结构与功能的病变。使用积极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可以阻断HBV的复制,从而减轻机体因清除病毒对正常肝脏组织的损伤,对病情有延缓作用[3]。拉米夫定是一种新型核苷类口服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抑制HBV DNA聚合酶,终止HBV DNA新链的合成,从而发挥抗HBV的作用。另外,拉米夫定可以减轻肝脏炎症、延缓及改善组织纤维化、稳定肝功能,阻断肝硬化进程[4-5],近年来已作为一线最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在国内外广为应用[6]。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少,且由于干扰素不适合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7]。

9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提高了生存率,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5例患者肝功能衰竭;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和ALT及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CⅣ明显好转,表明拉米夫定有利于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27例经12个月拉米夫定治疗后,HBV DNA定量明显下降,治疗组HBeAg转阴率为51.06%,对照组HBeAg转阴率为6.38%,治疗组HBeAg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拉米夫定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有显著的疗效。本实验结果表明,抗病毒治疗有抑制肝组织纤维化、改善肝功能、改善预后的良好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较为合适的药物。

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将注意增加观察病例数,提高统计的精确性;另外,延长随访的时间至5~10年,甚至是终生随访观察。

[1]刘惠媛,石裕明.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3):240-242.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分会与寄生虫分会、肝病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3]刘本付,唐明新,范毕成,等.α-干扰素、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08,6(9):936-937.

[4]Hang FK.Lamivudine treatment of decompensated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cirrhosis[J].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06,5(1):10-15.

[5]Nozic D.Successful lamivudine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in the family[J].Vojnosanit Pregl,2006,63(5):504-507.

[6]秦守杰,王建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03,18(16):942-943.

[7]林向飞,林秀英,韩清锡,等.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观察[J].肝脏病杂志,2002,10(4):304-304.

猜你喜欢

拉米夫定抗病毒乙型肝炎
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真实世界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初次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