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HP的宁波市乡村旅游资源评价

2010-07-31林雄斌颜子斌徐丽丽徐谅慧王建庆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宁波市排序因素

林雄斌,颜子斌,徐丽丽,徐谅慧,王建庆

(宁波大学 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乡村是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自然地理单元[1],在特定的社会文化、民族风情、自然地域等条件影响下,不同的乡村呈现各具风韵的乡村特色景观,如乡村田园、聚落、建筑、民俗等景观。旅游资源作为旅游客体[2],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评价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前提[3],对旅游资源的评价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主要有“六字七标准”评价法、“三三六”评价法[4]、一般性体验评价、美感质量评价等。定量评价主要有技术性的单因子评价、资源价值和市场价值评价法、综合性的多因子综合定量评价 (层次分析法式、指数表示法、综合评分法、模糊数学评价法等)、国家标准评价法等。根据宁波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本着科学性、完备性、简明性、整体性、区域可比性、可操作性[5]等 原 则,运用层 次 分 析 法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对宁波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较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

1 概述

宁波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宁绍平原东端,地理坐标 120°55′-122°16′E,28°51′-30°33′N。全市设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州6个区,象山、宁海2个县,余姚、慈溪、奉化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9 365 km2,总人口543万,其中市区面积2 560 km2,人口200余万。宁波境内有四明山和天台山2支主要山脉,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具有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征。年降水量1 700 mm以上,最大1 900 mm左右,雨量充沛,季风交替明显。全市年均日照时数1 927.8 h,年日照百分率45%,无霜期为230~240 d。宁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对外交通贸易口岸和越窑青瓷产地,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文物古迹众多,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具有7 000年历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具有悠久的农业文化、藏书文化、青瓷文化、佛教文化、海防文化。目前境内有文物点1 040处,重点文物单位2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11处,省级文保单位29处。

国外乡村旅游最早可追溯到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大规模发展,而我国乡村旅游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外需求的驱动下和相关政策引导下开始快速发展[5]。由于我国学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实践较短,不同学者通过不同的角度的研究对乡村旅游概念的侧重点有差异,因此,目前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是都认为乡村旅游发生在乡村,只有把握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才能逐渐形成统一的乡村旅游概念[6]。

2 评价方法

2.1 基本原理及指标的确立

AHP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7],具有简便、灵活、实用的特点。AHP将复杂问题划分成各个组成因素,形成层次结构,再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各个因子要素的相对重要性。两两因子相对重要性标定值极端重要9,重要得多7,明显重要5,稍等重要3,同等重要1,稍不重要1/3,明显不重要1/5,不重要得多1/7,极不重要1/9。AHP是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在分析宁波市这样多种资源类型综合体旅游区的资源评价上比较适用。

AHP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事物两两比较,得出事物之间的重要程度,从而构成判断矩阵。通过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所对应的方向向量,得出这一组事物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示意了各个因素之间的重要程度:

2.2 基本步骤

运用AHP进行旅游资源评价,主要有6个步骤[7]:(1)明确问题; (2)建立层次结构; (3)构造判断函数;(4)层次单排序;(5)层次总排序;(6)一致性检验。

2.2.1 确定分析层析模型

宁波市悠久的历史留下了灿烂的艺术瑰宝和名胜古迹。通过对宁波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具体分析,选取资源因素、生态因素、区位因素作为影响宁波乡村旅游的项目层,并选取15个影响因子,建立相应的层次分析指标体系 (表1)。

表1 宁波市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宁波市旅游资源报告,乡村旅游以乡村性为原则,目前共有宁波市乡村旅游单体1 361个(表2),其中奉化市最多有399个,占29.31%,其次为鄞州区351个,占25.79%,以下依次是宁海县145个,余姚市121,慈溪市109个,江北区108个,象山县83个,北仑区26个,最少镇海区19个,占1.40% (海曙区,江东区以及各个地区的中心城区由于不具备乡村性的特点,不计算在内)。

表2 宁波市各地区分类别乡村旅游单体情况

宁波市乡村旅游资源单体总量中地文景观类单体数量最多的是奉化市,为44个,占总数的34.92%;水域风光类最多的是奉化市,为55个,占总数的41.67%;生物景观类最多的是鄞州区,为39个,占28.26%;遗址遗迹类最多的是鄞州区,为67个,占53.60%;建筑故居类最多的是奉化市,为152个,占37.44%;人文宗教类最多的是鄞州区,为109个,占33.13%;旅游商品类最多的是鄞州区,为109个,占25.79%。可以看出,宁波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为奉化市和鄞州区。奉化市由于溪口镇具有丰富的地貌、地质,水体资源和蒋氏故居旅游资源的存在,在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建筑故居类资源规模较大。鄞州区历史悠久,经济发达,在宁波市乡村旅游中占有很大的份额。

由于宁波悠久的人文沉淀,乡村旅游资源尤其突出在建筑故居和人文宗教上,而其它各类乡村旅游资源数量都较为平衡 (图1)。

图1 宁波市各类乡村旅游资源的比例

2.2.2 构造判断矩阵考虑到宁波市乡村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区位等因素,通过专家咨询、游客问卷的方法,确定每个层次的比重,构造A、B判断矩阵,确定C层各因子的比重权数 (表3)。

2.2.3 层析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是为了确定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元素重要性的权重值。对于判断矩阵B,计算满足:BW=λmaxW特征根特征向量,其中λmax是B的最大特征根,W为对应于λmax的正规化特征向量,也是单排序的权重值。

2.2.4 层次总排序

利用上一个层级的单排序结果,通过项目层Bn(n=1,2,3) 权重对 Cn(n=1,2…15) 各因子产生的权重影响,从而得出本层次所有元素的权重值,得出层次的总排序 (表3)。

表3 对象层C层次的总排序

3 小结与讨论

在B层的3个因素中,资源因素 (B1)的权重为0.605 4,生态因素 (B2)的权重为0.280 5,区位因素 (B3)的权重为0.112 1。表明资源因素在宁波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因此,宁波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将资源因素作为考虑的重点。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生态旅游越来越成为可持续旅游开发和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类乡村旅游的开发中应充分注意对生态的保护,尤其是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建筑故居,遗址遗迹开发中也应充分注重对建筑单体本身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在B层的3个影响因子中区位因素所占权重最小为0.112 1。这是由于自2001年以来,宁波市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兴建了大量交通道路网,使得交通更加便捷,市政路网日趋完善;同时,宁波市加大了对旅游产业的管理与服务设施建设,导致区位因素对宁波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C层各影响因素的排序结果可以得出,在资源因素中,观赏休闲价值因素影响最高(0.172 8),其次是宗教文化价值 (0.140 8),最低的是生物多样性价值 (0.114 2)。表明宁波市乡村旅游以景观观赏休闲和宗教旅游为主,地质、地貌、水文资源丰富,同时佛教文化灿烂,文化底蕴浓厚,因此观赏类资源、宗教类资源是宁波市旅游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此外,生物景观类旅游的发展应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种类,提高旅游品位与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并应该注意提升旅游资源的规模与丰度,加大乡村旅游资源的科学研究价值。在生态因素中,大气质量因素的影响最高 (0.085 3),其次是水体质量因素 (0.062 5),排在最后2个是污染与保护因素 (0.030 4)和物种珍稀度因素 (0.016 5),可见大气质量、水体质量因素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重要因素。随着宁波经济的持续发展,在乡村旅游规划中,必须采取一系列改善生态与环境质量措施,防止大气质量恶化和水体污染。在区位因素中,经济水平因素影响最高 (0.029 4),其次是交通可达性因素 (0.022 4),排在最后2位是管理水平因素(0.007 4)和知名度与美誉度因素 (0.001 9)。位置是旅游区开发的决定因素,交通便捷与否将对旅游的发生直接产生影响。乡村旅游发展中,应通过经济的辐射,带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并改善部分旅游景点的交通状况。要加大宣传,提升宁波市乡村旅游区的知名度和人们的认可度。尽管服务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因素的权重较小,但也不能忽视。

[1]骆高远.旅游资源学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赵黎明,黄安民.旅游规划教程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卢云亭.现代旅游地理学 [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

[5]于涛方,顾朝林,徐逸伦,等.吉林省旅游资源评价与分析研究 [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2):198-202.

[6]李加林,童亿勤,时媛媛,等.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版,2009,22(1):91-95.

[7]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宁波市排序因素
作者简介
恐怖排序
解石三大因素
节日排序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宁波市采取“三学”“三访”“三个结合”开展活动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