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生蛭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2010-07-30林洪彬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9期
关键词:中风病气虚血瘀

林洪彬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院急诊内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它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学者在运用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积累了很多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龙生蛭胶囊是针对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者研制的中成药,我科于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龙生蛭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中风科住院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80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头MRI扫描证实。中医诊断参照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之“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标准[1]进行辨证分型。入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及严重并发症。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3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48~71岁,平均(58.3±9.1)岁;对照组 37例,男 19例,女18例,年龄41~73岁,平均(59.2±10.4)岁。神经功能缺损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进行评定。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别分为(27.2±3.4)及(26.9±4.1)。两组病例在病情、发病时间、年龄、性别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于入院后即开始治疗。对照组给予脱水降颅压及神经营养保护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期间不加用与试验药品效用相同或相近的药物与非药物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龙生蛭胶囊5粒,3次/d,口服(咸阳步长制药生产)。20 d为一疗程。有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者给予相应的治疗。

1.3 疗效评定

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根据患者的生活能力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采用尼莫地平法,以百分数表示[2]。中医症候疗效评定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究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及中医征候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比较[n(%)]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征候积分(,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征候积分(,分)

与各自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4325.6±8.711.8±4.1★◆对照组3726.9±9.616.7±5.6★

3 讨论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风的范畴,中医药治疗中风具有悠久的历史,疗效较为确切。近年文献报道,气虚血瘀在缺血性中风的发病中处于重要地位。据统计,在中风的辨证分型中,气虚血瘀型占中风病的73%以上[4-5],可以说“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各期的病理基础。

龙生蛭胶囊主要由黄芪、水蛭、川芎等成分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梗死。其中黄芪大补元气,能抑制血小板的活性,同时有扩张血管,对抗缺氧的作用[6-7]。水蛭是活血化瘀的要药,具有较强的抗凝、抗血栓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8]。川芎具有活血通脉、畅达气血之效。因此诸药合并达到了补气逐瘀,活血通经的功效。

本研究提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运用龙生蛭胶囊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其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总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治疗中辅以龙生蛭胶囊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99-204.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7.

[4]陶根鱼,杜晓泉.益气活血法在缺血性中风病中的地位[J].山西中医药学报,1998,21(3):1-2.

[5]张建发.中医治疗脑卒中的近况[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86-87.

[6]刘汉丹,瞿佐发.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8):312-313.

[7]张建发.中医治疗脑卒中的疗效评估[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3):101-102.

[8]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医学科学出版社,1994:171-178.

猜你喜欢

中风病气虚血瘀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血瘀体质知多少
气虚了,病多了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