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6例临床观察
2010-07-30葛冬梅
葛冬梅
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如先天或后天的心脏病、缺血性心肌损害、心肌炎、心肌病等引起。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也是最常见的致残(丧失劳动力)或死亡的原因。本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缬沙坦和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辽源市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以上患者诊断符合200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中的诊断标准。90例患者均有不同的程度的胸闷、气短、心悸加重,伴或不伴有夜间不能平卧及双下肢水肿。同时排除有症状的低血压,清醒静息状态下心率<60次/分,同时排除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休克、有支气管狭窄或支气管痉挛的肺部疾病、青光眼患者。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6例,男性24例,女22例;年龄为(63.4±9.7)岁;入院时心功能分级按照NYHA分级标准:Ⅱ级14例,Ⅲ级19例,心功能分级Ⅳ级13例;基础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心脏瓣膜病2例。对照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64.2±7.8)岁;入院时心功能分级按照NYHA分级标准:Ⅱ级13例,心功能分级Ⅲ级19例,心功能分级Ⅳ级12例;基础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心脏瓣膜病1例。两组在性别、平均年龄、心功能、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给予强心药、利尿剂和硝酸酯类药物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缬沙坦口服,5~50mg/d;美托洛尔口服,12.5~50mg/d,在服用过程中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剂量。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心功能达到Ⅰ级或心功能好转2个级别或以上。有效:心功能好转1个级别。无效:心功能未见好转。恶化:功能恶化1个级别或以上。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两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3 讨 论
心力衰竭时,患者的心排血量和心房高压这两个主要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会发生改变,此时,一系列的神经体液调节因子被激活,如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等,此时其他因子也被激活,如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以上这些因子一旦被激活,即会长期、慢性的促使心肌重塑,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肌损伤及加速心功能恶化。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就是抑制或者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心肌的影响,抑制心肌重塑。主要是改变过去从短期、血液动力性方面的治疗模式,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治疗策略,目的是有力地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1]。
目前许多的试验表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由于血管紧张素受体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依从性好的优点。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两种途径,如阻断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途径以及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途径,而这两个途径都可以与相应的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而产生相应效应。这两个途径一旦被阻断,从而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发挥作用,就可以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的舒张及收缩功能,提高左室的射血分数。
与血管紧张素受体转换酶抑制剂相比,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很少会影响血钾水平,并且可以从间接水平来抑制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血液循环中的儿茶酚胺水平得到降低,而不会导致反射性心动过速及继发性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不参与缓激肽的降解,不会导致起缓激肽、前列腺素及P物质的大量积聚,所以不会引起咳嗽发生、不会出现血管性水肿,从而提高患者的耐受性[2]。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选择性阻滞血管紧张素Ⅱ与相应受体结带来的负面效应[3]。
美托洛尔属于第二代β1受体阻滞剂,对气管平滑肌上β2受体没有阻断作用,不引起气管平滑肌收缩,但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抑制作用,降低交感神经紧张度,减少心肌耗氧量,预防和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由于患者对美托洛尔剂量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开始用药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情况调整剂量,使心肌的β受体逐渐上调。
在本文中,应用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说明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1]彭穗玮,黄守坚.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简介[J].新医学,2004,35(9):570-572.
[2]俞凯.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06,24(5):367-368.
[3]卫海松,高海旺,牛振山,等.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单用依那普利疗效对比[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质,2008,6(9):110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