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应用益气温阳利水法疗效观察
2010-07-30窦立刚
窦立刚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临床常见危重病,是各种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医学认为,心力衰竭是由心体受损,心脉气力衰竭所致。西药强心甙、利尿剂及扩血管药物治疗,虽能改善心功能,但长期服用毒副作用较大,许多患者不能耐受[1,2]。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笔者运用益气温阳利水法配合小剂量地戈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8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均为门诊与住院患者,符合《实用内科学》中关于CHF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及有关检查确诊,心功能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I-IA)标准分级。男26例,女32例;年龄54~78岁,平均(56±5.9)岁;病程5~15年,平均8.9年;原发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5例,风湿性心脏病13例,肺源性心脏病1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心肌病3例;心功能Ⅱ级7例,Ⅲ级36例,Ⅳ级15例;中医辨证分型:心气阴虚6例,心肾阳虚31例,气虚血瘀11例,阳虚水泛10例。58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短,双下肢水肿,端坐呼吸,唇甲发绀,肝脾肿大,少尿,舌黯淡有瘀斑,脉沉迟或结代等。
1.2 治疗方法
治宜益气温阳利水。药物组成:红参10~20g,黄芪30~60g,附子6~15g,车前子(包)20~30g,葶苈子10~15 g,丹参15~30 g,淫羊藿30 g,白术10~15g。每日1剂,水煎早、中、晚分服。14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同时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给予地戈辛0.125mg,1次/d口服,共服14d。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临床近期治愈:心功能纠正至Ⅰ级,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各项检查恢复正常;显效:心功能进步Ⅰ级以上,而未达到Ⅰ级心功能,临床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明显改善;有效:心功能进步Ⅰ级,临床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或死亡。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本组58例中,临床近期治愈11例,占19.0%;显效18例,占31.0%;有效24例,占41.4%;无效5例,占8.6%。总有效率91.4%。见效时间最短1d,最长4d,平均3.5d。
2.2 中医各证型疗效 见表1。
表1 中医各证型疗效 例
3 讨 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学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多因心气不足,阳气受损,无力鼓动血脉,痰饮内停,瘀血阻滞而发病,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气虚阳虚为本,血瘀水阻为标。病位在心。而心脏之所以能鼓动血液正常运行,是靠心内阳气的作用。心之阳气充盛则推动血液畅行,从而濡养脏腑四肢百骸,心之阳气虚衰,血运无力,血脉瘀阻,则可见气虚、血瘀、水肿之征。病久涉及肺、脾、肾多脏,终至各脏腑功能失调。本组所选病例均病程较长,标本虚实夹杂,证候交错并存,对于强心、利尿及扩血管等药物反应及耐受性差,病情不易控制。针对气虚阳衰、水阻血瘀的主要病机,采用益气温阳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作选药物由真武汤、五苓散并配以参附汤加减而成。方中附子大辛大热,入心、脾、肾经,既温通心肾之阳,又温运脾阳,力专温阳强心;红参、黄芪助附子大补心气,又协同茯苓、泽泻、车前子健脾利水,消肿,减轻心脏负荷;桂枝温通心阳;葶苈子泻肺平喘;丹参活血化瘀。综合全方,具有温补心肾之气,温通心肾之阳,利水活血之功。从辨证分型来看,心肾阳虚和阳虚水泛型疗效显著,气虚血瘀及心气阴虚型疗效略差。说明运用益气温阳利水法配合小剂量地戈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满意,提示益气温阳利水方药抗心力衰竭疗效肯定[3,4]。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附子有效成分去甲乌头碱是ß受体激动剂,能明显升高和恢复心肌细胞搏动效应,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降低心肌耗氧,并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功能,控制心力衰竭症状,降低死亡;黄芪是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具有益气利尿消肿之功效,临床已证实具有改善心功能作用,并可抑制磷酸二酯酶及其激活剂,调节蛋白活性,减少环磷酸腺苷(cAMP)分解,增加Ca2+释放,增强心肌细胞兴奋一收缩藕联,产生强心作用;丹参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心脏及其他脏器血管障碍及微血管内血流的淤滞,扩张血管,解除红细胞与血小板聚集;泽泻、茯苓有明显利尿作用,药效持续时间长,且较少引起电解质紊乱;红参可兴奋心肌,增加心脏收缩力,有与强心甙极为相似的强心作用,同时可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5,6]。
目前认为神经体液系统激活是影响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重要因素,故提出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神经内分泌失调学说。中药的作用机制多以调节人体功能为主,即调节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促进与协调各脏器的功能,从而改善症状,纠正心力衰竭。因此,益气温阳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1]刘志高,单正明,余细勇.黄芪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5):351-353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93-1101.
[3]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二辑.1995:1-7.
[5]周远鹏.附于水溶部分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中草药,1983,(6):29-32.
[6]雷文刚,赵恒刚,房延兵,等.参附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3,12(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