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水县人和动物旋毛虫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2010-07-30李文正王建明郭红平普苏伟郭继昌李剑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期
关键词:建水县旋毛虫半生

李文正 王建明 张 波 秦 伟 杨 勇 郭红平 普苏伟 郭继昌 李剑杰

我国自1964年首次报道人体旋毛虫病后,已有西藏、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河南、湖北等17个省市自治区有旋毛虫爆发流行或散在病例报告,其中云南、西藏为高发区[1-4]。旋毛虫病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被证实为一种人畜共患病[2]。猪旋毛虫病则分布于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3],人体发病多因食入含有旋毛虫幼虫包囊的肉而受到感染。为了解和掌握当前建水县旋毛虫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结合2002年卫生部关于开展《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工作要求,建水县于2003年8月开展了人体旋毛虫和动物旋毛虫感染调查工作,结果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人体旋毛虫感染调查

1.1.1 调查对象和抽样方法

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进行,以县城为中心,山区、半山区相结合的原则,抽取1个山区村(李浩寨乡温塘村)、1个坝区村(东坝镇中所村)共两个村的常住人口(年龄为1周岁以上在本地居住超过1年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每村不少于500人,以问卷方式分别填写旋毛虫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了解调查对象的生活、卫生和饮食习惯,并采静脉血1.5~2mL送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检测旋毛虫IgG抗体。

表1 两村(寨)人体血清旋毛虫抗体检测结果

表3 不同年龄段旋毛虫感染情况

1.1.2 检验方法及仪器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旋毛虫IgG抗体。实验仪器:DNM-9602型电脑酶标分析仪,工作波长450nm,试剂盒由珠海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操作方法及结果判断参照说明书。

1.2 动物感染调查

在全县范围内收集鼠、猪、犬3种动物标本(鼠210只、猪506只、犬30只),分别取鼠咬肌、猪膈肌、犬舌肌进行压片镜检,检查旋毛虫幼虫。

1.3 数据处理

使用Epi info-200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调查结果

表2 不同性别人群旋毛虫感染情况

2.1 人群旋毛虫感染调查结果

2.1.1 人群感染率

两个村共采集血1026人,检出旋毛虫IgG抗体阳性人数42人,旋毛虫感染率为4.09%(表1)。其中男性感染率为5.03%,女性感染率为3.55% 。旋毛虫感染无性别差异(P>0.05)(表2);山区与坝区旋毛虫感染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

2.1.2 年龄分布

感染年龄最小为7岁,最大为78岁。不同年龄段感染率无差异(χ2=6.85,P>0.05),见表3。

区域内河道杂草丛生,流水不畅,加之居民随意向河道倾倒垃圾,导致河水污染严重。同时由于区域内水面较少,水生态环境较差,与新城的规划定位不相适应。

2.1.3 地区分布

将两个村的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山区与坝区旋毛虫感染无显著性差异(χ2=6.85,P>0.05),见表1。

2.1.4 旋毛虫感染与饮食习惯的关系

问卷调查发现,两村村民的饮食习惯主要是是生吃或半生吃猪肉,少有生吃或半生吃犬肉或野猪肉。其中经常生吃或半生吃猪肉者4人,感染率为零;偶尔生吃或半生吃猪肉者1004人,感染旋毛虫42人,感染率为4.18%;从不生吃或半生吃猪肉者18人,无人感染旋毛虫。旋毛虫感染主要集中在偶尔生吃或半生吃猪肉的人群之中(表4)。

2.1.5 卫生习惯与旋毛虫感染的关系

生活用刀及砧板生熟从不分开者996人,感染旋毛虫42人,感染率为4.22%,经常分开与偶尔分开者无人感染,三者感染率有显著差异。

食用餐具生熟经常分开者0人;偶尔分开者345人,感染9人,感染率为2.61%;从不分开者681人,感染33人,感染率为4.85%;从不分开者感染率与偶尔分开者感染率无显著差异(χ2=6.85,P>0.05),见表5。

表4 饮食习惯与旋毛虫感染的关系

表5 卫生习惯与旋毛虫感染的关系

表6 建水县2003年动物旋毛虫感染调查结果

2.2 动物感染调查

在全县捕获鼠类3种210只,取咬肌压片镜检,未检到旋毛虫幼虫;采集猪506头取其膈肌标本压片镜检,未检出旋毛虫幼虫;采集30只犬的舌肌压片镜检,均未检出旋毛虫幼虫,见表6。

3 分析与讨论

云南是旋毛虫感染的高发地区,从1964~1997年,共爆发441次,发病人数共20101人,死亡213人,在全省12个地州42个县市流行,占全省县市的32.8%,主要分布于滇西及滇南[4]。建水县近30年来也有旋毛虫感染的报道,1976年某加工厂曾经出现过60人感染的旋毛虫爆发[5],2000年建水县某公路养护段也有一起6人感染的旋毛虫爆发[6]的报道,皆是因为生吃猪肉而受到感染。此次调查建水县人群旋毛虫感染率为4.09%,远低于云南省的感染率水平[7]。人群感染主要集中于青壮年,可能与其社交频度与聚餐机会较多有关。无性别、地区差异;调查显示,建水县人群旋毛虫感染同样与饮食、卫生习惯密切相关。饮食习惯主要与生吃或半生吃猪肉有关,偶尔生吃或半生吃猪肉者感染率较高,达4.18%,而使用刀具生熟从不分开者和食具器皿从不生熟分开者,旋毛虫感染率较高,分别为4.22%和4.85%。建水县当地居民多有喜食氽肉过桥米线的习惯,而多无生吃犬肉或野猪肉的习惯,表明建水县人群旋毛虫感染主要与居民半生食猪肉及使用刀具、盛器生熟不分有关。旋毛虫病是一种动物源性寄生虫病,在哺乳动物之间广泛传播。在我国旋毛虫感染率较高的动物主要有猪、犬、猫、狐和鼠类等。我国居民喜食猪肉,因而猪与人体旋毛虫感染的关系最为密切,猪的感染率在10%左右或更高,河南个别地区高达50.2%[1],云南省猪的感染率为1%,犬的感染率为9.6%,而鼠的感染率为2%[2]。此次对猪、犬、鼠等3种动物进行旋毛虫感染调查,未检出旋毛虫幼虫,但并不能代表建水县动物旋毛虫的感染率水平,要查明建水县动物旋毛虫感染水平有待今后开展更深入的调查。旋毛虫病在云南的流行具有地方性、群体性、食源性和季节性等特点[4],大力开展饮食卫生教育,摒弃生食或半生食猪肉及其他动物肉食等不良的卫生习惯,提倡生熟分开是预防旋毛虫病感染的关键。同时加强肉类的卫生检疫,杜绝病肉上市,大力开展卫生运动爱国卫生运动,消灭鼠害,也是预防旋毛虫病的重要措施。

[1]蒋淑萱,包怀恩,万启惠,等.医学寄生虫学[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10.

[2]杨洪模.云南省旋毛虫流行病学及防治研究概况[C].云南卫生防疫《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专辑》,1992.

[3]陈兴保,吴关陵,孙新,等.现代寄生虫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

[4]庞颜昆,张莉莉.云南省1964~1997年人群旋毛虫爆发流行资料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9,17(1):58.

[5]郑玲才.云南的旋毛虫病[C].云南省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寄生虫病防治研究资料选编》,1980.

[6]徐莉.云南省建水县一起旋毛虫爆发[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2,20(1):56.

[7]杨家伦,杨洪模,王云昆,等.云南省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布调查[C].云南卫生防疫《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专辑》,1992.

猜你喜欢

建水县旋毛虫半生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猪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检疫方法和防治措施
半生烟花
浅析云南建水一季水稻生长发育的气象指标
走着走着,半生已过
半生颠沛流离 余生遇见你
猪旋毛虫病的诊断及防治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及其路径
猪旋毛虫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治措施经验谈
论“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以云南省建水县坡头乡民族小学哈尼族《铓鼓舞》进校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