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晚报的新闻策划

2010-07-26霍庆泽

中国记者 2010年6期
关键词:系列报道邢台井盖

□ 霍庆泽

邢台市《牛城晚报》发挥本地媒体优势,进行极具本土效应的新闻策划,赢得读者与市场,同时也锻炼了队伍。

善于发现可策划的地方新闻

如何培养地方新闻敏锐性,是否善于从平常新闻中捕捉到具有策划潜力的新闻富矿,是衡量地方晚报媒体采编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生活中抓新闻策划。如城市下水道井盖丢失,是许多城市难以治愈的一个“顽疾”,具有新闻典型性。《牛城晚报》组织的《封杀城市陷阱 防范井盖丢失》系列报道,在牛城引起好评。报社开通四部专线,向社会公开征集井盖丢失线索,几天时间,接到群众热线600多个。记者每日跟踪采访,刊发“陷阱吃人”实录、井盖丢失情况、部门反映情况,并请法律界人士点评,请人大、政协委员开座谈会,向全市市民“大问计”。这个特别的战役性报道前后持续2个月时间,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从日常节日中寻找新闻策划点。全国各地同此节日,但能不能从中找到符合本地特色的新闻策划点却需要工夫和火候。重阳节前夕,《牛城晚报》隆重推出“九九重阳健康老人”大型系列评选活动,活动历时一个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90岁以上报名老人就有130多位。

从突发性新闻中寻找新闻策划点。具有策划潜质的突发性地方新闻,往往会被当地读者所关注。双耳失聪的青年郭春辉在阻止小偷行窃时,不幸身负重伤后牺牲。《牛城晚报》不但对事件进行追踪报道,还深入采访郭春辉的亲友和同事,挖掘英雄背后的故事,共刊发数十篇报道。

地方新闻策划也可成栋梁

很多具有全国性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地方,这些新闻点对于地方晚报来说可遇不可求,抓住这些一闪即逝的新闻进行精心策划,是地方晚报采编策划综合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

在邢台地震40周年纪念日里,《牛城晚报》策划了《永远的回响》—记者重返地震灾区大型采访报道活动。3月6日,市领导带头参加“弘扬抗震精神”万人签名活动;在两个多月时间里,记者行程1000多公里,采访地震经历者400余人,策划纪念活动10多个,发回稿件30余篇。全国上百家媒体先后转载或报道此次活动。

一些新闻事件虽不具有全国性,但是策划好了对于当地也可产生深刻影响。《牛城晚报》刊发的一篇《铿锵“女状元”挑战人生》的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邢台市委书记为此专门批示说“邢台要大力弘扬好人精神”。在此背景下,《牛城晚报》精心策划了“邢台好人”专栏性质系列报道。记者循着群众提供的上百条线索,深入基层,最终促成“邢台好人”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社会各界投票踊跃,反响深远。

以民生赢读者

民生问题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在新闻策划中,脱离民生,也就脱离了读者。

邢台自古有“百泉之城”美誉,可由于种种原因,邢台的泉水基本上已经消失。当沉睡20年的狗头泉复涌,无数邢台人欢欣雀跃。针对狗头泉复涌,《牛城晚报》策划了《留住泉城》系列报道。在2个月时间内,11篇整版报道关注着狗头泉复涌。期间,邢台读者向本报积极提供了数百幅有关邢台泉水的老照片。

工作繁忙、交际范围的限制,让许多青年男女找对象成了难题。近几年,每年七夕,《牛城晚报》都推出类似“单身青年浪漫约会”的活动,免费举办,免费为求偶者刊登征婚信息。七夕那天,邢台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男女交友活动—“七夕有约·千人牵手”盛典在达活泉公园举行,吸引了1000余名单身男女热情参与,加上千余名“亲友团”及慕名而来的游人,活动现场达3000人之多。

猜你喜欢

系列报道邢台井盖
井盖上面智慧多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邢台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邢台分行
游邢台动物园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小井盖学问大
井盖上的艺术
关于加快邢台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朱尚熹的“井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