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提高党报阅读率再认识

2010-07-26缪小星

中国记者 2010年6期
关键词:新华日报党报话语

□ 缪小星

(作者是《新华日报》副总编辑)

在报刊林立特别是互联网越发普及的今天,党报阅读的真实情况如何,需要作出调查和分析。比如江苏:即便是有规模的企业,仍有不少未建立党组织;在大专院校,有关抽样调查表明,学生很少看党报或读不到党报;党报每年收订实际难度大:一是党报订阅量与党员数增加尚未成正向互动;二是撤乡并镇等普遍要求同步减少订阅量;三是新媒体和其他纸媒看似对党报的收订数未带来冲击,实际对党报阅读率已构成挑战。

党报的生命力在于提高实际阅读率,有几个方面值得探讨。

一、从满足知情权到企求表达权,新的阅读介入方式要求党报在互动性上有更大作为

针对受众共性或个性需求,所传播的产品才会有生命力。

纸媒与读者实现即时互动受到技术限制,但“内容为王”是不变的。党报应该也可以在与读者互动上有更大作为。除既有的在版面上直接发表读者来信沟通读者热线,或就某一个话题安排对话式的采访报道,更重要更日常的是放下宣传者、教育者的身段,具备一些“草根精神”,版面表达触及到生活的底部而具有严肃的真实性,以及由此而生发思考让观点更具眼光和力度。当读者感受到党报的声音实为心声;感受到党报面对矛盾并不回避,在认真回答读者想着的提出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党报切实实现了网民们在虚拟网络空间的具有共鸣性的表达权。这不是简单的迎合读者,而是换一种方式影响读者,润物无声地引导舆论。

党报与读者生成互动性,还可以从网络直接“拿来”。年轻读者可能不常读党报,但他们通过互联网不会不知道党报与网络的互动。相对于网络一时间易于偏执的现象,党报的影响力和独立表达恰恰有可能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通过另一种市场形式和交流方式来影响受众赢得读者。所以,也可以称之为党报第二落点的互动。当然,这不是党报自身上网或简单地拿网上热点来说事就能实现的。互动,党报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重新审视自己变革自己,真正做到借助新媒体把内容做得更贴近实际,把读者争取到身边。

二、推进党内民主,个性官员增多,他们对党报的话语表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随着政治文明建设特别是党内民主的推进,官员的个性表达和表现将成为常态。《新华日报》在编发有关市、县主要负责同志的重点稿件后,通常要了解读者的反馈。凡打破官方传统话语并将领导意图和地方特色融入报道的,都得到了好评。

面对媒体,即便是党报,受众的选择也是自由的,订了也可以不看不关心。个性官员的出现和增多,快人快语,尖锐酣畅,也不仅仅是话语方式的变化。他们的阅读要求和阅读倾向相应地要求反映其工作的报道具有个性、眼光和深度,而不会满足老一套的政绩报道,也不会过多关注那些早已在会议上文件中得知的缺乏新意的“社论”。与此同时,党报转变话语表达方式也绝非文字功夫这样的技术问题。《新华日报》去年下半年明确提出“改变话语体系”的要求,除日常报道要从采、写、编、审等各个环节着手努力外,还专门为一批有个性特点有潜质的记者和编辑量身定做了个人栏目:“漫说快评”“李扬说事”“峥嵘记录”“晓映名人坊”“梦语秋评”以及“零点快评”等,经过几个月的尝试,已获得读者的肯定。

三、面对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党报读者要求操作性更强的相关报道

党报读者中有相当数量在领导层面,其订阅目的和要求与通常意义上的阅读会有很多不同,对报纸来说是其本身的指导性,对这些读者来说是党报应具备的实用性。

在一定领导岗位又是在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的党报读者在一些题材上不会满足于浅阅读粗阅读。现在有很多报纸尤其以南方报系的一些报纸为代表,看到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采编越来越注重过程、环节和细节,涉及到民主建设的内容更是如此,一篇报道尤如一部教材。就说党内民主,诸如“党内合理分权”“党内候选人提名”“党内选举的民主性与公共性”“党务公开”“党内监督”,以及基层民主、社会监督等,因其敏感和相当的难度,特别是涉及到人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党报读者更加要求能看到一步一步的操作性。在经济生活中更是如此。《人民日报》曾以《火眼金睛》为题发表长篇通讯,详细介绍中纪委与联合国有关组织合作,在苏州试验政府采购全电子招标、投标、验标、揭标,为苏州建设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立下了功劳。《新华日报》也为此文发表评论,强调凡事“细”必成。现在,这套电子系统已推开到苏州各市(县)。

四、开拓党报新的阅读空间和阅读方式,在更大范围满足读者共性和个性化需求

网络结合手机正成为强大的舆论载体,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手机报到2010年一季度已突破230万份;新华日报电子版已先于最快的纸质传递;以中国江苏网为主加之新华报业网和扬子晚报网的整合将推出新互动平台,尤其要在视频报道上打开局面;与外资合作开发的新的移动阅读器项目也在洽谈之中,这些都是为党报读者开辟的新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天地。

猜你喜欢

新华日报党报话语
“建党100周年”系列故事 《新华日报》的“红色管家”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添笔游戏
巧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