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沪上木偶剧团的最后老艺人

2010-07-26丁言昭

世纪 2010年3期
关键词:木偶戏猪八戒木偶

丁言昭

近来接到中国木偶皮影学会的长途电话,要我去采访上海木偶剧团的陈明兰,因为他被授予终身荣誉奖,可是采访的结果令我大吃一惊。1960年6月1日上海木偶剧团成立时,团里有8位老艺人:陈明达、刘荣根、陈宏昌、刘荣卿、陈景达、钱时信、陈明兰、刘荣宝,时至今日,只剩下3位:钱时信、陈明兰、刘荣宝,我脑海里立刻冒出个想法,要抓紧时间去访问他们,于是我放下手头的工作,连续几个月一一去做了拜访,收获颇丰。

刘荣宝生于1931年,陈明兰和钱时信都是1932年出生,3人是江苏苏北一带的人,参加的都是“全福堂”木偶戏班。

初入草台班子 原因各不相同

1917年“全福堂”木偶戏班在苏北农村诞生,班主原是陈盛堂,不久其堂哥陈盛稳买下戏班,后又将戏班传给其子陈明达。1944年陈明达与刘荣根合伙经营,演出时操纵杖头木偶,剧目都是模仿京剧戏码。

陈盛堂是个篾匠,爱唱戏,跟几个朋友到人家家里去唱堂会,庆贺主人家办喜事或做寿。陈明兰12岁时,父亲陈盛堂带他到戏班,陈明兰挺高兴,早就想学木偶戏,只是不好意思,怕人家说他是去吃闲饭的。其实,陈盛堂确实有这种想法,让儿子种田,还不如跟他去学木偶戏,也算是吃饭的本领,至于别人怎么说,就随人家去说吧。

苏北农村是个木偶之乡,每逢农闲,到处可以看到木偶戏,有当地的杖头木偶,有山东的扁担戏,即布袋木偶。村里随便什么地方有木偶演出,总能看到钱时信小小的身影。才十岁左右的他最喜欢看扁担戏,演员、乐队、音响效果等,全是一人担任,手中耍两个木偶,嘴里塞个哨子,脚踏大钹。演出的剧目都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如《王小二打虎》、《武松打虎》、《穆桂英挂帅》、《猪八戒背媳妇》等。

钱时信光看还不过瘾,开始自己动手做木偶。木偶头用白果,拿一根筷子插进白果,就是木偶的身体,然后趁家里无人的时候,翻箱倒柜,找到一件花衣服,剪成木偶的服装。这天,钱时信正拿着自己做的小木偶,与小伙伴玩得高兴,母亲过来一把抓住儿子就打,问他为什么要剪花衣服?直打到钱时信讨饶为止。

虽然被母亲教训了一顿,可钱时信看了木偶戏后,心里痒痒的,还想做木偶,不过这回他再也不去剪衣服,用的是玉米须,粘在木偶头上,权当胡子,做成一个老年人;接着又在另外一个木偶头上插一根鸡毛,刹时木偶变成活脱脱的穆桂英。

正当钱时信无忧无虑地玩木偶时,家里遭难了。村里的还乡团要抓他哥哥去当兵,哥哥没在,准备抓钱时信去,还把他父亲抓去毒打一顿。这时,有个耍木偶的钱为岳对躲在外面的钱时信说:“别怕,我带你走,到木偶戏班去避一避吧。”就这样,钱时信来到“全福堂”木偶戏班。

刘荣宝的父亲与陈盛稳是亲戚,也是操纵木偶的,为了让儿子学一门手艺,教他木偶。可是碰到刘荣宝这个脾气特别倔的孩子,不想做的事,根本别想说动他。其父软的不行,就来硬的。硬领着儿子到木偶班去,要儿子跟着自己学唱,可儿子就是不唱,父亲就打,你不唱,我就打,一直打得刘荣宝开口唱。当刘荣宝哭着唱的时候,父亲的眼里也含着泪……

奇怪的是陈明兰、钱时信和刘荣宝都是学须生,进班子的第一出戏都是学《清官册》。《清官册》是马连良的拿手戏,演的是宋朝大臣寇准,审皇帝的丈人潘洪,唱的是土京剧,也就是老徽调,至今这些老人还能记得其中的唱词:“有寇准,坐官庭,前思后想,思想起,为官人不如黎民……”戏班里对操纵木偶不太讲究,往往把木偶朝旁边一插,演员开口就唱,好像只要你唱得好,就是好演员。

三个人学了许多戏,记得有《搜孤救孤》、《打金枝》、《长板坡》、《失街亭》、《空城记》、《诸葛亮收姜维》、《战长沙》、《群英会》、《追韩信》、《汤怀自刎》等。

在木偶班里,他们除了学戏外,还要给木偶穿衣服、装台、挑行李、干杂活等。在农村演的都是谢神戏、还愿戏、太平戏等。听到有人来请,大家一早起来,挑着演出的家什就出发,先把舞台搭好,吃早饭。如果是春节的话,有圆子、馒头、花生、油炸黄豆吃。接着演出《跳加官》,木偶扮宰相,手里拿着条幅,上写:“天官赐福”、“升官发财”、“一本万利”等吉利的话。午饭吃面,有五六个菜,吃饱后,下午演的都是重头戏,因为村里有头面的人来看戏,如《龙凤呈祥》、《张松献地图》、《取西川》、《大保国》、《二进宫》、《探皇陵》等。晚饭不仅有丰盛的菜,还有酒喝。

从前在戏班里,都得“偷”戏,因为师傅如果把本事全部教给徒弟,那他那只“饭碗”就丢了,无法生存下去,一般都教一半,自己留一半。

每年中秋,木偶戏班按惯例发月饼。戏班里吃月饼是有讲究的,如果吃了就说明下一年还要干,如果不吃,就走人。钱时信在“全福堂”的第三年,没吃月饼,就寻门路到“民福堂”去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陈明兰、钱时信和刘荣宝都随“全福堂”木偶戏班到上海后,改名为上海红星木偶京剧团。

进京演木偶戏 传授拿手绝活

1953年1月,陈明达、刘荣根以“全福堂”木偶班为班底,到上海去演出,取名红星木偶京剧团。这年春节在沪过的。

那时候团员的生活非常艰苦,常常找一个空地搭个简易舞台演出,票价很低,前排一毛五分钱,后排一毛钱。有一次在清真路演出,由于没钱,大家只得吃稀饭。1954年后,情况有所好转,剧团进俱乐部演出,不再在露天演出,而且经济上有了保障。

1954年4月,剧团到浦东高行演出,很受群众欢迎,同时也听到很多意见,最集中的是大家都认为木偶做得太简单、单薄,像一片片薄板,眼睛、嘴都不会动,而且木偶的脸是用油漆画上去的,有反光,在太亮的地方看不清楚脸部表情。这些木偶是剧团从乡下带进城的,表情呆板,给人感觉就是“木噱噱”的。

钱时信从小即喜欢自己动手做木偶,想对木偶进行改革。不久,机会来了。1954年过端午节的时候,团里准备排大戏《白蛇传》,戏里要出现一条白蛇。钱时信的心一动,想:为什么不做条“活蛇”呢?于是他用铅丝拗成蛇的架子,外面用布一裹,涂上色彩,操纵起来,摇头摆尾的,不但引起观众的兴趣,也引起钱时信自己的兴趣,促使他打定主意,要做一个“活人”,做木偶需要材料,材料就得花钱,可是剧团没有这笔钱来供钱时信搞试验。怎么办呢?他想到原来的木偶是用木头做的,能不能改用泥做呢?乡下有的是不要钱的泥和水。拿定主意后说干就干。钱时信一人到浦东乡下去找有一定粘性的泥,到宿舍里做呀做,有时实在太累,做在小板凳上,摊着一双沾满泥巴的手就睡着了,第二天接着再干。

钱时信用泥和水捏成人头,再用草纸糊一层外壳,等晒干后,将外壳取下,挖三个洞,留作眼睛和嘴之用,准备另外装活动的机关。这第一步工作做是做了,可是他心里没有把握,拿这个木偶头向人请教,得到的回答是“分量太轻了,这有什么意思?”钱时信听了,并不泄气。过了些日子,剧团到浦东七号桥演出,休息天,钱时信到那里的旧货店去寻宝,买到弹簧等材料,回来就给木偶头安装眼睛和嘴。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可是他一点也不灰心。三个多月过去了,木偶的脸上开始有了生命:眼睛可以左右动了,但是上下观看还不行,而且嘴也张不开。他每天苦思冥想,想得头发也掉了。有一次,他突然发现舞台幕布的卷起和放下,全靠那只“滑车轮”,心中豁然开朗,就在木偶的头内也装上一只小“滑车轮”,嘴和眼睛的问题全解决了。

接着,钱时信再接再厉,用纸浆方法制作了一个旦角,身架用铅丝扎制,头颈改用弹簧制作,使木偶的颈部和腰部都能弯动,手改用兰花指的手。这个新木偶曾演出过《武加坡》、《彩楼配》、《火焰山》、《猪八戒背媳妇》等剧目中的旦角角色。在他的影响下,刘荣宝也用草纸和泥土制成一只靴子,改变了多少年来杖头木偶没有脚的现象。这些制作木偶的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1954年下半年的一天,中央文化部艺术局局长朱丹在闸北俱乐部看上海红星木偶京剧团的演出,看后非常满意,回京后,与中国木偶剧团商量,建议请上海红星木偶京剧团到北京演出,进行交流。当时,中国木偶剧团刚成立不久。

1954年9月上海红星木偶京剧团的8个演员第一次进北京,他们异常兴奋。由于人手不够,在中国木偶剧团和北京市票友协会的帮助下,他们于东四剧场、民盟、公安部、清华大学共演出31场,获得很大成功。木偶剧团演的都是些传统戏,有《追韩信》、《战长沙》、《大保国》、《二进宫》、《探皇陵》、《女起解》等。北京的票友个个都是好嗓子,比他们剧团那些带苏北口音的京剧要漂亮好几倍,使他们脸面倍添光彩。

刘荣宝、陈明兰、钱时信还向中国木偶剧团学习《猪八戒背媳妇》,还学了《秧歌舞》。北京的同行向上海学习传统的京剧身段,有甩发、甩胡子、甩帽、吊毛、上马、急走、坐位、亮相、翘腿、踢腿、武打、撩衣等,这些绝活都是剧团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绝活。

1956年陈明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要求上进,同时他感到自己文化水平太低,暗暗下决心要学文化,于是每天去买报纸,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的字从第一版抄到第四版,如碰到不认识的字就去问人。就在此时,传来一个好消息,文化局要开办戏剧、戏曲演员的业余文化学校。于是他们全报了名。

据刘荣宝回忆,文艺工会派人来上课,一周上三个半天,班上的同学人数不稳定,因为都是剧团的演员,常常要出去演出,无法来上课,最多时,有三四十个同学。主要学语文,先上初中语文,后来上高中语文,最后进行简单的考试。

在班上,陈明兰学得比较好,引起老师的注意,让他写文章和剧本,后来他根据连环画编了个剧本,叫《小八路》,不是“文革”中,上海木偶剧团根据《小兵张嘎》改编的《小八路》。

成立木偶剧团 传承中国文化

1959年上海红星木偶京剧团参加全国十个木偶剧团的调演,剧目有《刘氏三兄弟》、《小放牛》、《追韩信》等,陈明兰、钱时信和刘荣宝都担任了主要角色。

1960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批复市文化局,同意筹建上海木偶剧团,6月1日正式成立了上海木偶皮影剧团。

上海木偶皮影剧团建团(后改名为上海木偶剧团)首演《猫姑娘》,由儿童戏剧家任德耀编剧,运用幻想和夸张的表现手法,歌颂勤劳、勇敢、正义的青年农民王小。钱时信操纵猫姑娘、陈明兰操纵王小、刘荣宝操纵狗腿子,至此,他们三人经常操纵重要角色,如在《雪山小英雄》里,刘演奴才、陈演香巴老爷、钱演马;在《小八路》里,刘演小虎子、陈演黑藤、钱演老罗和搞特技;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里,刘演沙和尚、陈演猪八戒、钱搞特技;在《红宝石》里,刘和陈都操纵男主角白鹤,而钱仍然搞特技。

“文革”中,上海木偶剧团为美国朋友演出《闪闪的红星》,刘荣宝操纵胡汉三。演出结束后,一位美国记者不采访别人,专门找刘荣宝问:“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演得那么好。”刘荣宝笑了,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这时候,有人在旁边插嘴道:“他家是祖传的。”

“祖传的?什么叫祖传?”美国记者弄不懂。“就是我父亲也是演木偶的。”刘荣宝非常自信地回答。

“噢,原来是你父亲教会你的。”记者恍然大悟,刘荣宝自豪地点点头。

陈明兰随着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缺乏历史知识,就看《中国简史》,不懂古文,就读《古文观止》,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人物内心,才能更好地塑造形象。

多少年来,陈明兰最喜欢的是操纵猪八戒,只要剧中有猪八戒的形象,一般都是由他担任。如《猪八戒背媳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虎岭》、《猪八戒学本领》等。

陈明兰对我说:“我不喜欢京剧和绍剧中的猪八戒,我最喜欢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演出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为什么?”我追问道。

“那个猪八戒的童趣特别浓,有性格。”

当时木偶剧团在解放剧场演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京剧界的著名演员李瑞来专门来看陈明兰的猪八戒,李瑞来被人们称为活猪八戒,在艺术上很有造诣。看后,他对陈明兰说:“你演得很有感情。当师傅赶孙悟空的时候,你很悲伤,低着头,身体微有颤抖,好似在无声地哭泣。”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同行的赞扬,无疑是对陈明兰是最好的肯定与鼓励。

陈明兰高超的技艺,常常引起外国人的注意。1981年,他随团出访法国,在参观世界木偶展览会时,他每看到一个木偶,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来操纵一下,在一旁陪同的外国翻译对他说:“我们的团长看了你的演出,很敬佩你,希望你能留下来。”

陈明兰马上说:“谢谢你们团长的厚爱,但是我要回中国,因为我热爱我的祖国。”

钱时信和陈明兰为剧团培养了不少木偶演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钱时信作为专家、演员的身份还走出国门,向外国朋友介绍我国优秀的木偶艺术。1984年和1987年钱时信两次作为中国木偶专家去挪威讲学、表演。1987年他带了笔者创作的《彩贝女》,包括剧本、布景、木偶、音乐和上海木偶剧团演出该剧的录象,把整台戏教给挪威朋友。在排演的同时,给外国同行上基训课,介绍中国的木偶史和风土人情等。

《彩贝女》是我根据中国民间故事改编的,由于学员对中国比较陌生,所以排练时,往往学得快,也忘得快。针对这种情况,钱时信向他们介绍中国戏曲表演程式等,告诉他们中国的木偶戏和戏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说到中国木偶有二千多年历史和几百种剧种时,学员都惊叫起来:中国人真了不起!

三位为中国木偶作出重大贡献的老艺术家今还健在,并快乐地安享晚年。

最后让我们以陈明兰的一首诗来结束本文吧:

艺海勇泳直往前

求精存真从未停

“三打”“宝石”破千场

主角配角数不清

如能借得体和力

再泳艺海几十年

诗中的“三打”和“宝石”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红宝石》。诗虽然是陈明兰写的,但同时也表达了他们这一辈老艺术家的心声。

猜你喜欢

木偶戏猪八戒木偶
传统戏剧——木偶戏
木偶戏
猪八戒下凡
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思考
小木偶找智慧
木偶的眼泪(一)
猪八戒失眠
猪八戒减肥记
木偶复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