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的灵魂——学生的能动参与性

2010-07-24刘惠群

海峡科学 2010年8期
关键词:调动数学课堂教学

刘惠群



数学课堂的灵魂——学生的能动参与性

刘惠群

连江县苔菉中心小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实施时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及个体因素,具体方法有:(1)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把快乐引进课堂,使孩子愿意参与其中,并感受学习的乐趣。(2)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3)体验成就感。(4)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能否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教学过程的关键。对学生高效率地学习,及自信、积极性格的养成更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主体意识 创造能力 兴趣 成就感 积极性 数学教学

新课标提到,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心投入。主动参与的学习不但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更能培养积极学习、积极生活的态度,对学生自信、积极性格的养成更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每个人都有好奇心,都希望了解新事物、新知识,特别是小学生,求知欲望更强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打开兴趣的大门。为了这个目标,很多教师使出了浑身解数,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有趣的教具,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波。但有的收获却不大。同样是参与,主动与被动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是硬塞给他们知识,心里上存在着抗拒,效果自然大有差别。小学生的控制能力比较薄弱,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及个体因素。以下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谈几点看法。

1 兴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创造出奇迹。这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首要条件。对感兴趣的事物才会主动地想参与其中、乐于探索。朱熹云:“教人不见意趣,心不乐学。”小学生正处在天真活泼、精力旺盛,爱玩爱闹的年纪,没有兴趣的牵引难以完成40分钟的学习活动。教师应该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把快乐引进课堂,使孩子愿意参与其中,并感受学习的乐趣。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整个学习过程概括为“注意、等待、探究、行动”,并指出“都是和兴趣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当中……兴趣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

1.1 从身边的事入手。学生总是对熟悉的事物感兴趣,举例时教师可以多以学生较为熟悉的人或事为例。例如,在上《比多少》的应用题时,以班上学生每周所得的红花举例:董尧涛同学到这周得了15朵红花,董伟杰同学现在得了8朵红花,董伟杰得的红花比董尧涛少几朵?当举到这个例子时,全班学生都来兴趣了,纷纷自己举例子提问,并要求其他同学回答。特别要讲的是,董伟杰同学平时上课经常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这节课却非常认真地听讲,并积极发言。通过学生身边对具体人物、情景及生活经验的例子,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1.2 竞争激励法。比如在课堂中引进竞争机制,特别是奖励性的竞争,适合小学生好强、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根据孩子们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采取这种类似于“智力竞争”的方法,引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奖励,同时能发现慢生,并加以辅导。

2 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里,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来说很重要。教师要善于创造各种诱导情境,让学生产生“错误”的直觉,这种直觉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温床,让学生勇于参与、乐与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创设好的课堂气氛:一是做好课前环境布置。教师可根据上课的内容,事前做好相关教具的展示或要求。如上《确定位置》时,我们可以事先做好教室的座位牌,放在学生的座位上,让找座位并让他们对号入座。或在教室内贴些左右图标,让学生体验方向感。上《人民币的认识》时,可以在讲台上摆放些物体及价格牌,模拟购物的环境。环境布置让课堂学习更有效率,学生更有兴趣参与。二是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课堂心理气氛的渲染主要通过暗示来产生作用。可以通过教师影响学生,也可以通过学生影响学生,放大认真学习者的情绪来影响课堂上不用心的学生,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本来没有参与到学习当中的学生,通过鼓励或其他人的影响,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

3 注重参与的广度、深度

有层次地参与学习活动,要重视学生参与的质和量。具体来说要注意这几个方面:第一,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讨、开火车等形式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如口算时要求学生先完成小组开火车方式回答,其他同学当小裁判。这样大部分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竞争、合作的意识,计算速度快,参与的兴趣也很高。第二,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听觉通道的学习,效率只有30%,视觉通道的学习,效率为50%,而复合通道的学习效率可达70%~80%。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创造丰富的形式,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过程中培养能力,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第三,参与的层次性。每个学生的能力、知识、经验是有差别的。所以要先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还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因素。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来达到以点带面,生生互帮,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求知需求。这样参与的质和量自然就提高了。

4 独立完成,获得成就感

数学学科给人的印象就是枯燥无味,小学生正处在天真烂漫的年龄,教师必须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我国著名的阶梯教育法创始人程宏荀教授从长期的研究中发现,要想有效地指导孩子学习,就要给孩子铺出一个阶梯,一点点进步。我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数学的过程分过几级:一级,模仿例子做练习;二级,举例子做练习。三级,拓展联系。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求不同等级的训练,让他们体验“过级”的自豪,这样学生就更喜欢参与。

5 情感交流

教师跟学生的情感之间存在很微妙的信息传递。要让学生觉得你是与他们共同学习的,是合作的伙伴而不是监视他们学习的。老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适时地给予鼓励。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怎样寄希望于你的学生,他们就会成为你希望的那种人。”老师的赏识会是学生对自己燃起信心,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比如我在接触一个新班级时,能很快地叫出每个人的名字,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投以鼓励的眼神。

当然这个情感的培养有可能在非课堂的时间,无论对差生还是优生,我们都应不失时机地给予恰当的关爱和赞美。我们可以在与学生聊天时,似是无意实则有意地谈他的优点和潜质;可以在作业批改时写上鼓励的话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顺畅、信息反馈的及时以及正确的教学评估。

总之,能否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教学过程的关键。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以人为本,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乐园。

[1] 庄月蓉.一节数学课的教学价值追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2] 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 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调动数学课堂教学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