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击课堂语言,提升教学实效
2010-07-24孙瑜琳
孙瑜琳
叩击课堂语言,提升教学实效
孙瑜琳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
该文主要从课堂语入手研究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认为,小学语文课堂可以从“设置悬念,巧妙过渡”、“突破重难点,连贯过渡”、“挖掘空白处,表演过渡”等方面予以实施。
课堂语 教学实效 小学语文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已愈来愈多地进入了课堂,这无疑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相对来说教师面授的教学语言更少了,师生交流的时间更短了,所以对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求也更高了。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尽快提高我们教师的语言修养,算得上是当务之急。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只有在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够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学语言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教师语言的运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上的规范性、启发性、感染性以及教育性,对学生学习祖国语言起着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的语言则是串连珠子的丝线,缺少了这条线,再好的珠子也变成不了美丽的项链。牵起课堂的“线”,既能帮助学生总结回味学习内容,又能激起学生继续学习新内容的强烈愿望。顺则通,通则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起了承接、小结的作用,是教师钻研教材、抓住内容之间联系的切入口,是教师在找到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知识点的基础上,组织提炼语言,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必要步骤。笔者自己在备课时为了一个课堂语言的过渡,也常绞尽脑汁,改了又改,比设计教学的思路还费功夫。我一直琢磨着此问题,课堂语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到底要怎么设计?……
课堂语在教学过程中既是引路语,提示和引导学生从一个方面的学习,顺利地通向下一个方面的学习;又是粘连语,可以把一节课的内容衔接成一个整体,给学生以层次感、系统感。课堂语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的确,美的语言是蜜糖,它能牢牢地粘住学生,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一堂课中合理、巧妙地运用课堂语,对开启学生的思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将会起到有益的作用。课堂语是教学语言的一部分,设计课堂语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大凡著名特级教师的课,几乎每一节都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有高超的“架桥搭梯”艺术,即善于精心设计和运用课堂语。因此,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为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十分注重自己课堂语的规范性、启发性、感染性!
但是,在现今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老师信口开河,说话毫无条理,学生犹如坐在云雾之中,不知所以然;有的老师唯恐学生不懂,将过渡语反反复复地灌输,反而令学生越听越糊涂;有的老师心里很清楚,却无法将自己的意思清楚表达……为此,优化语言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要注意三个方面:
(1)课堂语应适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过渡语不单纯是对文本自然属性的自然衔接,引发对下文学习的功能,还有对学生状态的评价引导功能。只有将对学生学习状态和文本学习的过渡需要结合起来,过渡的效益才是最佳的。
(2)课堂语应时刻紧扣课文的重难点。课堂语是为教学服务的,而不是只成为教师展现自己语言设计能力的载体。因此,在过渡语设计过程中指导思想要明确,过渡语一定要为文章重难点的解决服务。
(3)课堂语应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载体。课堂语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包含着大量有益的语言学习信息。教师优美得体的语言是学生语言文字训练、提升语文能力不可多得的媒介。要成为学生语言文字学习的需要。
针对以上三点考虑,通过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我认为巧用课堂语过渡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设置悬念,巧妙过渡
古话曰:“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用设置悬念的方式揭题,既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又能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和培养他们的质疑探究精神。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巧妙的导入语起到统领全课的作用。有的人把导语设计艺术形容为开山的第一炮,打鼓的第一槌。优秀而精彩纷呈的导语往往像磁石,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像重锤敲打在学生的心上,像钥匙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导语导得得法,导到教材的要害处,导到学生的心坎上,就能起到敲山震虎、顺风拉帆的作用。引人入胜、巧妙精当的导语能为一堂课的成功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在教学《快乐的节日》第一课时时,首先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好多孩子都会唱,听到欢快、优美的乐曲声立即跟着唱了起来,轻松活泼!孩子们乐于亲近,课堂气氛立即活跃了起来。我谈话导入:“小朋友,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一起走进节日的(出示多媒体画面)花园里,花儿会向小朋友说些什么;(出示多媒体画面),风儿来了,小鸟在空中不停地叫着,在祝福少先队员什么呢;来到草地上(出示多媒体画面),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和杏花,争奇斗艳,真是美丽极了。少先队员们个个兴高采烈。今天,他们为什么那么快乐呀?他们在过什么节日呢?想知道吗?学生兴奋的说:想。我又说:咱们一起过快乐的节日,带上咱们的祝福小气球,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我们看一看祝福小气球(气球上有生字)有什么要求?生回答后,我又道:生字已过关,进入快乐节日。这时,学生更来劲了,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了。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学会了生字词,再很自然地过渡到课文中,一节课轻轻松松就结束了,学生学得带劲,老师教得轻松。设置悬念式的过渡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官、听觉感官等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乐于学、主动学。这样认真设计的课前导入语和课中过渡语,使得课堂教学扎扎实实地进行着。
2 突破重难点,连贯过渡
一堂课中,如果所教学的内容由几个段落或几个层次所组成,教者在段与段,层与层间的过渡可以根据各段各层间的内在联系或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进行过渡。这样前后一贯的过渡方式,有如裁缝师穿针引线。如《美丽的小路》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美丽的小路怎样的美丽?”“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美丽的小路回来了!”的过程,难点是理解这篇文章的寓意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寓意。教学时我围绕““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这个重点句,设计穿针引线式过渡,来带动全篇,开通学生思维。先引问:“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你知道原因吗?”“小动物们怎么说的?”加动作读,角色表演并点拔感情朗读后,接着又小结设疑过渡:“鸭先生为什么说这都怪我?你知道原因吗?同桌的小朋友赶快商量一下。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小路变得像原来一样美丽?”组织学习小动物动作的词语,最后读一读,演一演。归纳延伸:“美丽的小路终于回来了,大家是怎么说的?”“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吗?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呢?”这样便自然地过渡到提示寓意部分:我们要保持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我们从自己从身边做起,让我们的世界更美丽。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就不难发现,有很多课文在教学中可以抓住重点句设计过渡语言,穿针引线,步步深入,最后达到教育和教学目标的重难点突破。
3 挖掘“空白处”,表演过渡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语的巧妙过渡运用能实现调控教学过程的有序发展,使教学环节之间紧密相连,自然流畅,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更能使课堂教学增添艺术的魅力。对文中“空白”处创造想像,根据一个片断或一个教学点的即时表演过渡。
请看于永正老师教《水稻秧脱险记》一个片段:
师:谁知道“气势汹汹”的意思?(老师让几位举手的同学到讲台前)
师:这几位同学都懂了,还不懂的同学请看我们表演。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笑声)
师:你们要干什么?
生(声音低):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你们没有读懂,要凶,声音要大,把腰卡起来。
生(卡腰,大声,凶恶地):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我们刚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学生不知所措)
师(对全体同学):他们应该干什么?生:他们应该上前抢营养。
师:对,要抢营养在地里,快!
“杂草们”一拥而上,抢起营养,“稻秧”没精打采垂下头。下面的学生哈哈大笑)
师:杂草厉害不厉害?凶不凶?(生:厉害,凶)这就是“气势汹汹”。杂草野蛮不野蛮?(生:野蛮)讲不讲道理?(生:不讲道理。)这就是“蛮不讲理”。杂草让小稻秧说话吗?(生:不让)这就叫“不由分说”。各位“杂草”请回去。
至今每每回味起于老师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仍是拍案叫绝。这种借助情境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语言,形成语文能力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它是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见长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入情入境,尝到一课一得的甜头,给听课者留下一种美好的感受,期间巧妙的过渡语言在讲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层层递进引渡,把学生从一个浪尖带到另一个波峰上去,以实现课堂结构的转换和课堂整体结构安排的天衣无缝。
[1] 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