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途径研究

2010-07-19谢荣军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11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素质教育素质

谢荣军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会计教育要面向市场经济、面向国际、面向未来,形成将会计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将会计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将会计教育与科研融为一体的新思想,突出会计人才的整体素质培养。只有培养“一专多能”、“一才多用”的素质型人才,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多样性。本文拟就如何进行学生素质的培养谈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其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要强化高职教育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育人模式要突出实用性,淡化学科性;要贴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岗位的职业需要,而不是盲目向学科型高等教育的模式攀比或趋近。

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鲜明的职业特点。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并为社会所接纳的德、智、体、美、技全面发展,掌握从事会计工作必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会计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拥有较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是专业培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构建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胜任未来职业活动或顺利完成特定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特定能力的总和,是决定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性因素,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计职业意识。会计职业意识是指对从事本专业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包括对从事会计职业活动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对会计职业中不同岗位、工作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对会计职业具有的热情以及较强的竞争意识等。

(2)会计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思想与实践的结合,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其职业生活中的特殊要求,同时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主要包括:正直、诚实、守信的品质,强烈的会计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等。

(3)会计职业心理。会计职业心理是指从事会计职业所必需的心理状态及特征。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会计工作必备的自信心,持之以恒的精神,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良好心态,勇于承担风险,面对失败与工作压力的非常承受能力。

(4)会计职业能力。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素质的特质,是职业判断能力的潜在表现,也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从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相关行业的会计理论以及行业财务制度、管理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会计人员除了具有会计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与会计工作有密切关系的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知识。此外,还应有基本的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社交能力和文字表达等综合职业能力。

(5)会计职业习惯。文明的言谈举止、得体的着装,严谨的学习作风、工作作风,细致的观察习惯、缜密的思考习惯等,都是从事会计工作需要的良好职业习惯。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现状

(一)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总体上倾向于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好,能够胜任会计职业的实务人员,但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对会计知识的掌握关注较多,对会计职业能力和素质教育关注较少。

(二)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

在课程设置上,会计专业课所占的比重较大,而相关学科课程比重较小,甚至空缺,结构也有失合理。在教材上,侧重于实务性的制度解释,有些高职院校则采用会计职称考试系列教材,导致学生基础能力不足。在素质教育方面,没有形成会计专业素质教育体系,缺少专门的课程体系,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养成。

(三)缺少有效的评价机制

现阶段,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业的评价除采用闭卷笔试外,还采用开卷考试、上机考试、实践操作考核等形式。但效果较差,其评价仍不能摆脱普通教育考核模式,考试不依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来进行,不利于全面、真实地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由于素质在评价实施时很难在量上给予考核,因此许多学校很少有素质教育的量化考核评价方式。

三、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明确思路和目标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研究性教育;以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及较高的技术技能和操作水平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因此,在培养目标上不仅要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同时还要使学生在技能、认识、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能够适应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及岗位要求的变化。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

通过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提供保障,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善于调动学生各方面积极性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高职院校担任会计教学一线任务的大多是青年教师,他们都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较好地掌握了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但他们基本上是毕业后直接参加教学工作,既缺乏会计实际工作经验,也缺乏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而要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质量,教师除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做好表率外,首先应具备一定的会计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会计职业素质。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经验和素质才能在教学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引导,在生活中用自身的良好职业习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职业素质培养一方面可以让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进入企业会计部门进行挂职锻炼,使教师通过现场实际工作的锻炼和学习,既培养了职业能力,又养成了职业习惯,可弥补这部分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余到企业兼职,通过担任会计顾问、进行咨询和参与培训等工作,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此外,也可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以达到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

(三)建立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素质测评的统一标准

1.建构高效的学生会计素质指标体系。素质教育不仅是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充分开发其潜能,实践动手能力,做到能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素质、提高“人的本质力量”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一个高效的学生会计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就不能准确把握学生会计素质水平,就无法评价我们的专业教育质量。

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素质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专业素质:获取并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搜集、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进行会计应用、研究、会计专业管理能力;专业融合能力。(2)人文素质: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史、艺术、科学史、伦理学等;具有较强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具有对国家、民族、社会命运的关注和高度的责任意识;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人格修养等。(3)政治素质。(4)工具性技能运用素质。构建高效的、统一的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素质测评指标体系,需根据相关学科提示的规律,按照会计专业教育目标的要求,对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素质教育进行充分的研究,详细制定出可操作、易测定的一级、二级、三级……子指标,构建完备一致的指标系统。

2.合理地确定指标权重。指标权重是区分多指标在其指标体系中相对重要程度、反映指标之间关系特征的数值。如果权重不合理,就不能准确地反映测评对象的实际水平,被测者会放弃权值小的指标,追逐权值大的指标。我们要根据经济原理、财经制度法规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利用教育统计原理,合理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使指标权重具有客观性、时代性、针对性。

3.制定具体的指标标准。指标标准是测度指标特征的尺度,是测评者直接操作的测评标准。指标标准必须科学、具体、易操作。教学计划、教育大纲是测评学生会计素质的一个标准,它是一个纲领性、原则性、目标性的标准,不是具体的指标标准。我们要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细化、具体化,制定为可操作、易量度的指标标准。

(四)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在模拟实训、实习中加强素质教育

为了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移,应在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上增加或突出实践性教学和技能训练模块;以达到书本知识与实务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缩短职业训练的磨合期,还能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性教学主要是以模拟仿真教学为主,这就要求学校应配备有相应地会计模拟实验室,配有先进的会计模拟实验设备和配套齐全、完整实用的实习教材及各种账、证、表、卡等资料;最好具有模拟银行、模拟纳税征管实验功能;具有仿真的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并能形成系列。另外,为了突破会计实习壁垒,创新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以全真会计实训打造学生职业技能与素养,学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不仅在校外建立会计实训实习基地,还可将会计服务公司引进到学校会计实验室,校企合作开展全真会计实训,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不仅受到仿真会计模拟实训,而且得到了真枪实弹的全真全方位的会计职业技能实战训练。通过实训,可以让学生明白会计工作岗位的分工,每个岗位之间的联系及其特殊性,各环节的衔接以及规范要求,增强学生人际交往,相互协作的整体意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责任心。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素质教育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