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2010-07-19李文勤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11期
关键词:案例考核财务

李文勤

财务分析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财务分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财务分析这门课程有一定的特殊性,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大胆的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一、财务分析的教学特点

(一)对学生基础知识要求高

财务分析的前续课程有财务会计、财务管理、金融学等课程,要想学好财务分析这门课程,必须对前续课程的相关内容有很好的了解。在财务会计中,学生学习了如何编报财务报表,财务分析要求学生能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阅读财务报表,这就需要学生要在对相关的会计政策、税收法规等相关的内容很熟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二)课程内容缺乏新意

在财务管理课程的财务分析这一章中,对报表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的相关指标均已经做过详细的阐述,因此,财务分析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是缺乏新意的,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又是非常枯燥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中会出现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情况,也就是容易眼高手低,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觉得所讲的内容都已经掌握了,到课后做练习的时候做不出来,实际演练分析报表的时候也发现不了报表中所存在的问题。

(三)对教学系统性要求高

财务分析课程所涉及的学科比较广泛,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也非常强,例如,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分析,几章内容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系统的将课程的内容系统的呈现在课堂上,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传统考核方式难以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

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中,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等考核形式,基本上都是一些靠记忆就能得到高分的题目,而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报表进行分析的能力,很显然,传统的方式都难以考核出学生是否对财务分析的相关内容已经有所掌握,因此,在财务分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积极尝试适合财务分析课程的考核方式。

二、财务分析教学建议

(一)充分利用课外时间

鉴于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对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平要求比较高,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要求其在课后积极的回顾相关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给学生留一些课后作业,通过这些课后作业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相关前续课程的知识,在做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以后,学生在课堂上必然能够顺利的跟上课堂教学的步伐,顺利的掌握所讲授的知识。

(二)重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财务分析课程注重的是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强调的是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针对课程内容缺乏新意所导致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好的情况,可以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要求学生自己收集案例资料,作相关的分析,并到讲台上陈述所分析的内容。案例教学法是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能够使抽象的理论和方法变得具体化,变得易于模仿、操作。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所讲授的分析方法,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恰当的分组,一定要提前让学生分好小组,分组时以每组五到六个人为宜,可以先让学生自由组合,事实证明,自愿性的组合更有利于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发挥;(2)为了防止学生中发生“搭便车”的现象,一定要事先对案例分析作出明确的规定,要设立一定的评分规则,在请学生到讲台上陈述所分析的案例的内容时,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并且不能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名单让学生陈述,而是事先通知学生,陈述时要随机抽取学生到讲台上陈述。(3)教师一定要熟悉学生所陈述的案例,并且要有独到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讲完后的综合点评中做到一语中的,才能把案例的实质性内容讲清楚。

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新颖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课堂教学思路的设定

财务分析课程的系统性非常强,因此,要求课堂教学也要高度的系统化,在讲解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综合能力的分析的相关理论时,可以尝试建立起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从而有利于学生系统性地掌握所讲授的知识,遵循的基本思路如下:(1)在每一章的开始设置开篇案例,并由此引出所要讲解的内容。(2)指标的来源:在讲解每个指标的时候首先要讲清楚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为了掌握这些信息,我们需要哪些方面的指标?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指标?谁关心这一类的指标?一系列疑问的提出,也提起了学生学习后面的内容兴趣。(3)讲透彻指标的相关原理:既然信息使用者需要反映某种能力的指标,我们如何来定义出能够反映这种能力的指标?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数据?需要将哪些数据相组合?为什么不用别的数据组合?这些问题一定要讲解清楚,学生才能全面的掌握某一个指标。(4)在给出相关指标的定义以后,应当讲授如何使用这些指标,那么就涉及到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标参考标准值的给出,这个标准值可以是历史标准,也可以是行业标准,与不同的标准比较,会得到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信息,当然,也要对标准值进行一定的说明,不能仅凭与标准值的比较断定指标是绝对的好或者不好,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说明;另外,要会对指标作趋势分析,指标是越高越好还是越低越好?当然,也要让学生明白,指标的高低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也是相对的,并非是绝对的。(5)指标的驱动因素分析:分析指标受哪些因素影响。(6)最后,分析指标的优缺点:分析指标的优点,并指出指标的局限性。在分析指标的优缺点时,可以顺承过渡到下一个指标的分析。

(四)建立新的课程考核体系

由于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反映出学生对财务分析这门课程的真实的掌握水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尝试新的考核体系。首先,可以将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的评分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其次,该课程的期末考核也可以不采取考试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分别收集不同的上市公司,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以案例分析报告作为期末考核的主要依据。

猜你喜欢

案例考核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内部考核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水利财务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