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产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新的增长领域
2010-07-16梁晓杰
邮轮产业是“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其产生1∶10~1∶14的高带动比例系数使之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邮轮产业在上海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并且发展势头迅猛,随着上海邮轮产业发展“软、硬”环境的逐步改善,邮轮产业势必将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新的增长领域。
邮轮产业已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邮轮产业主要由运输业、观光和休闲业、旅游业三个产业交叉构成。作为一个与上下游产业密切关联的产业,邮轮产业的发展包含很多门类,如邮轮港口建设、邮轮船舶建造、邮轮商业服务、邮轮旅游交通、邮轮物资供应、邮轮金融保险等,并对于拉动内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首先,邮轮产业的发展拉动其上游产业——邮轮建造与修理产业及其设施和配套等若干产业的发展,这些收入归邮轮设计单位、建造商、修理厂以及其他提供中间产品的厂商所有;其次,邮轮的发展需要停靠邮轮码头,而邮轮码头的建设与发展需要邮轮停靠,因此邮轮的抵离、停靠及其相关补给会引发有关的产品和服务关联交易,收入属于对码头所在区域本土经济的贡献;再次,邮轮的运营还会创造许多船上船下的就业机会,并购买交通、酒店、租车、旅行服务等一系列直接服务产品。例如,邮轮产业在2006年就为美国产生直接经济收入达233.8亿美元,其中邮轮游客和船员的消费达176. 4亿美元,提供工作岗位153 863个,工资收入57.4亿美元。另外,根据欧洲邮轮理事会(ECC)2007年的数据显示,邮轮产业给欧洲带来了83亿欧元的直接经济效益、18万多个就业机会,有280万乘客从欧洲港口登船,平均每位旅客花费100欧元游览每个目的城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可观。
因而,邮轮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强大影响力对具备条件发展邮轮经济的港口城市而言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这在客观上构成了全球范围邮轮市场发展的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自1996年以来,全球邮轮市场客源年均增长率达到7%,邮轮产业已成为21世纪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上海具有发展邮轮产业的独特优势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沿海城市,与国内其他一些港口城市相比,在发展邮轮产业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和有利条件。
一是上海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上海位于中国海岸线“弓”字形状的顶部,是长江三角洲的箭头所在,以上海为中心,长三角15城市坐落在半径300 km的经济区内。另外,在亚洲地区,以上海为中心,邮轮可在48 h内到达韩国、日本、新加坡及中国的香港与台湾地区等。
二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按国际邮轮经济发展规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6000~8000美元时,邮轮经济便具备了发展条件。2008年,上海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大关,浙江、江苏等省的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左右,部分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已接近和超过6000美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必将促进人们消费实力的增强和消费行为的变化,现实和潜在的巨大消费实力都为上海发展国际邮轮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上海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上海是我国已投入使用的三个国际邮轮中心之一。位于北外滩的上海国际客运中心已于2008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具备年接纳100万游客进出上海港的能力,其配套设施齐全,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也在规划建造之中,建成后将与北外滩的上海国际客运中心实现功能互补,组合形成上海接待各型国际邮轮的能力,提高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能力。另外,上海拥有完备的立体交通网,有浦东、虹桥两个国际机场,陆上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可方便地连贯周边城市,这些都为邮轮旅游消费者的集散创造了便利条件。
四是上海在邮轮产业发展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上海邮轮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其规模远超其他国内沿海港口,国际邮轮巨头嘉年华集团、皇家加勒比邮轮、丽星邮轮、地中海邮轮等四巨头均已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2008年上海国际客运中心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豪华邮轮超过60余艘次,进出游客达15万人次。尤其是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关于加快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意见的颁布实施,其举措之一就是“促进和规范邮轮产业发展”。10月下旬,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外国籍邮轮在华特许开展多点挂靠业务的公告》,明确外国籍邮轮经特案批准,可在华开展多点挂靠业务。与此同时,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专门下发了《邮轮出入境边防检查管理办法》,实施一系列便利邮轮旅客出入境的检查措施等,这些政策为上海邮轮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也加快了上海邮轮产业的发展。据统计,2009年1-11月,上海港共接待国际邮轮出入境旅客18.2万人次,同比增长73%,其中接待母港邮轮33艘次,出入境旅客8.4万人次,访问港邮轮47艘次,出入境旅客8.1万人次,均创造了新纪录。
另外,上海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为邮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邮轮产业将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新的增长领域
首先,邮轮产业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港持续快速发展,目前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位,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从理论上讲,国际航运中心是个完整的形态,国际航运中心的硬件不仅包括海港码头、国际空港和运输网络等,还包括国际邮轮专用码头;在软件上,不仅包括为物流和人流提供便捷通关的政务设施,还应包括一系列必需的配套服务,比如为国际邮轮游客及其船员提供消费、旅游、休闲等一系列服务的能力。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离不开邮轮产业的发展,邮轮产业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邮轮母港的建设将推动上海邮轮产业的快速发展。邮轮产业的发展对于港口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但从上海邮轮经济来看,目前还是以国际邮轮接待为主,而邮轮接待的码头则有母港、停靠港以及小码头三种。研究表明,邮轮母港的经济收益是停靠港的10~14倍。当一个港口城市被定位为停靠邮轮的母港时,该区域更会受到邮轮经济的较大影响。另外,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欧美邮轮旅游市场空间趋近饱和的情况下,国际旅游组织和国际邮轮巨头非常看好亚洲和中国的市场。据伦敦海运研究机构远洋航运咨询公司预测,2010年亚洲邮轮乘客将由2005年的110万人次增至150万人次,可产生10亿~15亿的消费金额。而据国际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旅游目的地第一大国,同时成为第四客源地国家。
为将上海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自身诸多优越条件,上海把打造邮轮母港作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提出了促进和规范邮轮产业发展规划,并相继制定了《上海发展邮轮经济研究报告》、《上海发展邮轮经济的政策、措施建议》、上海邮轮母港码头建设方案及招商引资的两大原则和四种模式,为上海建设邮轮母港、发展邮轮产业明确了道路和方向。2009年11月9日,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皇家加勒比邮轮有限公司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邮轮在港运作、市场开发,这是上海打造国际邮轮母港,推动邮轮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步骤。
当然,我国在发展邮轮产业上还面临宏观管理、基础设施、市场培育、产业链建设等方面的若干问题,但随着国家和相关部委对邮轮产业发展的逐步重视,以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快速推进,上海邮轮行业发展环境将日益完善,并与世界接轨,届时,邮轮产业必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并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新的增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