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优化榆林经济结构的思考

2010-07-15

现代企业 2010年6期
关键词:榆林第三产业服务业

白 晨

榆林位于陕西省北部,是国家唯一的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已成为西煤东运的源头、西电东送的枢纽、西气东输的腹地,承担着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是21世纪中国能源接续地。经过10年的建设,榆林目前已形成“两区六园”发展格局,建成、在建和前期重大项目达百个,总投资4000多亿元。已建成超亿吨煤炭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装置和亚洲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项目,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正在逐步形成国内最大的火电基地。展望“十二五”,榆林能源开发的基础地位愈显突出,迎来了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榆林,作为陕西经济重要一极,必将建成一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能源新都。

一、榆林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十一五”期间,遵照陕西省委、省政府“陕北要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榆林全力推进“四大经济”(能源、城市、生态、区域),加快建设“两个基地”(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一个中心”(陕蒙晋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打造“三大产业集群”(能源工业产业集群、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榆林经济步入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轨道,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3.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8.3%;第二产业增长25.5%;第三产业增长18.9%。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增速连续七年居全省第一位。2009年以来,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榆林经济依然平均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和利润稳居全省第一位。分析榆林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家和地方政策推动了资源开发。1998年经国家正式批准榆林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地方政府制定了发展榆林经济的中长期规划;2007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文件,将榆林市确定为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陕西省委、省政府为推动榆林经济跨越发展,制定出台了37条鼓励扶持政策。近年来,榆林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府干预措施,榆林拉开了资源大开发的序幕,榆林在资源开发中崛起。

二是招商引资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十五”以来,榆林重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并制定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成立了投资环境110办公室,为投资者保驾护航,改善和优化了投资环境,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经营和发展环境,每年通过招商引资为榆林项目融资达500多亿元,实现了项目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目前一批甲醇、烯烃、煤间接液化等世界煤化工顶尖技术项目陆续落户榆林;已有美国陶氏、南非萨索尔、中石油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十几家国内知名企业及陕西省集团企业入驻榆林。

三是资源优势创造了经济优势。丰富的矿藏资源,打造了榆林的经济优势,形成了煤炭、油气、化工、电力、建材、载能等支柱产业,据统计,榆林已形成16种主导产品。预测今年煤炭产量突破2亿吨,原油900万吨,天然气100亿立方米,石油加工200多万吨,甲醇130万吨,发电量近300亿度。能源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到90%以上,成为榆林经济的比较优势。

二、榆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与能源工业相比,其他工业以及除工业外的第一、第三产业相对落后很多。目前,榆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5%、78.7%和14.8%。呈现出一产弱,二产强,第三产业成为一只短腿。

2.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以资源为主的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这样的产业结构配置明显不合理。就以2008年的工业总产值来看,当年的轻工业总产值为11亿左右,而重工业的总产值却为压倒性的120亿多。

3.南北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纵观榆林资源分布图,会发现主要的矿产资源分布在北部,而身处南部的米脂、佳县、绥德、子洲、吴堡、清涧6个县因为资源贫瘠,对榆林整体的经济贡献只有3%左右,南北县区经济严重不平衡。

4.资源综合利用不足。由于榆林一些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含量低和管理不科学等因素的影响,资源采收率低,综合利用率不高,形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5.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在能源重化工经济发展的同时,忽略了“绿色经济GDP”,生态环境的确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导致在采矿区形成大量的采空区,毁坏房屋,耕地,草林。据统计,就目前的开发速度,榆林每年会有5.3—6.7公顷的草地被破坏。加之工业“三废”的排放,污染大气,水源,破坏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恐怕留给后代的就不是发展问题,而是治理与挽救了。

因此,可以说榆林的经济发展对能源有很大的依赖性,能源经济是不可再生经济,再多的资源总有利用完的时候。如果不重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将会制约到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榆林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经济结构的基本思路

1.发展生态农业,建立现代特色的农业基地。榆林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发展第一产业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地处毛乌苏沙漠和黄土高坡的交界,生态环境差。要从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建立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等为战略目标。积极改良和推广种植适宜地理环境的玉米、红枣、绿豆、高粱、马铃薯等特色农作物,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成年产羊仔1000万只,红枣200万亩,马铃薯500万亩,小杂粮300万亩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强化一产结构,提高农业产值在国民总产值中的比重。

2.优化工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榆林工业结构,就是要着力解决南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等问题,重点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振兴纺织、食品、服装、医药等传统产业;鼓励发展煤矿综合采掘设备、煤化工成套设备、高效电力设备、油气钻采设备等装备制造业。

榆林拥有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同时也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比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因此积极发展新能源,走多元化路线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选择。要防止环境继续破坏,就要加大管理力度,实行边治理边发展。还要着手制定新的绿色GDP考核制度,建立能源生态补偿机制,使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向集约型转变。

要不断提高能源采收率,延长产业链条,走深度资源化之路。深化煤向电转化、煤电向材料工业品转化和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等“三个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榆林企业重组和资源整合步伐,发展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挥聚集经济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跨越发展。

3.扶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如果说榆林的经济发展还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偏向粗放型的经济,那么浙江,尤其是宁波,温州的经济相对来说就更加成熟。浙江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保持着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一直保持在5:55:40左右,轻重工业的比例基本协调,第三产业比重大。恰恰相反,榆林的第三产业是全市经济的“短腿”,调整榆林产业结构,重点是要发展榆林的第三产业。它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即使与同样是能源经济的鄂尔多斯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近年来,榆林市的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15%左右,而鄂尔多斯市一直保持在40%以上。

目前,榆林第三产业整体发展不足,总量小,比重低,这与榆林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趋势极不相称。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第三产业如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行业增值占主要地位,特别是金融保险、旅游业、社会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等新兴的行业发展相对滞后,榆林发展服务业迫在眉睫。

结合榆林实际,首先要提高对发展服务业的思想认识水平。各级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扶持、鼓励、引导发展非公经济,增大服务业的投入力度;其次,在加快服务业硬件设施的同时,还要注重软件的投资,培养人才,提高市民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服务业整体管理水平;第三,要充分利用榆林历史沿革、革命史实、旅游名胜等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现代旅游服务业;第四,要采取有效措施,盘活民间资本,发展金融产业;第五,要重点发展物流业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做到工业拉动服务业发展,二产、三产推动农业一产的发展,实现榆林经济结构和谐、健康、快速的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

猜你喜欢

榆林第三产业服务业
榆林感怀
走榆林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榆林力量
——为榆林抗洪救灾而作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榆林出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