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跨越 有序开发 循环利用 全面推进榆林新型工业化进程

2010-07-15胡志强

现代企业 2010年6期
关键词:榆林工业建设

胡志强

一、榆林市工业经济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历史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化主导产业,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延长能化工业产业链,工业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一是工业经济总量攀升。200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1438.8亿元,增加值837.7亿元,08、09年连续两年工业增加值位列全省第一,工业经济占经济总量的64.30%。依靠工业经济的强有力支撑,我市县域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神木、靖边、府谷和定边四县进入西部百强县,其中神木、靖边两县进入全国百强县。去年,府谷、神木、靖边三县在全省十强县综合评比中位居前三位。二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依托优势资源,初步建立了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采掘为基础,以电力、化工、建材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以及“两区多园”(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多个工业园区)的发展格局。榆林已成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全国商品煤生产基地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市已建成超亿吨煤炭生产基地、亚洲最大天然气净化装置、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正在形城国内最大的火电基地。三是主要工业品产量大幅增加。2009年,全市生产煤炭2.1亿吨,原油852万吨,原油加工226万吨,天然气105亿立方米,甲醇132万吨,焦炭802万吨,水泥110万吨,发电量293亿度,金属镁14万吨。原煤、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06%,4.50%和12.13%,油气当量占全国油气当量的6.47%,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能源生产第一大市。榆林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运输业、物流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民生工程的建设,推动了南六县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全市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基本条件,涌现出了民营企业帮带新农村建设的“府谷现象”。

二、“十二五”工业发展思路及今年工作

近年来榆林的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2008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榆林视察,对榆林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总书记认为榆林“发展势头好,很有希望”,指示我们“要研究形势,把握规律,因应对策,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要珍惜资源,节约利用,搞好深度转化”。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视察榆林时,要求榆林搞好能源经济“百年战略”研究。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支持榆林跨越发展的27条政策措施,确定把榆林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能源化工产业重点发展区和全省发展的重要一极,并要求榆林做全省发展方式转变的排头兵。

根据中央和省上对我市的战略定位和跨越发展要求,市委、市政府积极组织开展市情调研,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初步制定了指导榆林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百年战略”、十年规划和四年计划,并着手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初步确定,榆林工业经济的发展思路是:以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能源化工基地为主线,以工业强市富民为目标,按照“转型跨越、有序开发、循环利用”的总体要求,坚持区域化布局、项目化策划、循环化聚集、园区化承载的发展模式,围绕煤炭、岩盐和油气等核心资源,重点发展六大产业,精心打造煤电化、煤化工、盐化工等循环产业链,建设“六大”循环工业园区,建设一批资源循环利用型工业集中区,促进以能源化工为主体,以装备维修制造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主导的轻纺工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构建榆林市多元化循环型工业体系,全面推进榆林新型工业化进程。

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400亿元,占全市社会生产总值的65%以上;工业利税总额达400亿元,其中能源化工产业的增加值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80%,提供财政收入超过200亿元以上。“十二五”期间,工业投入累计达3000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5%。形成3.5亿吨原煤、1500万吨原油、200亿立方米天然气、500万吨原盐、2500万吨甲醇及下游产品、500万吨聚氯乙烯的生产能力和2200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原煤转化率提高到40%以上。到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2009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完成省上提出2800亿元的目标任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950亿元,折算增加值1750亿元,占GDP的62.5%。

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将针对上述诸多问题,按照胡总书记来榆指示和中省要求,结合第八次全省能源化工基地座谈会议精神和吴省长来榆林调研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时指出要“坚持‘两大、‘两化方针走出一条科学发展道路”的要求,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任务:今年我市共安排工业重点项目43个,年度计划投资379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6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要按照“七抓七促七突破”的工作部署,确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一要抓战略性新兴产业,促可持续发展,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求突破;二要抓大企业投资,促大项目落地,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三要抓企业满负荷生产,促工业品产能释放,在市场开拓上求突破;四要抓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促农民增收,在农业产业化上求突破;五要抓县域城镇化,促城乡统筹,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求突破;六要抓现代服务业,促三产发展,在旅游文化和物流业上求突破;七要抓“35186”工程,促南部六县振兴,在市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上求突破。

2.创新工作:一是积极研究解决政策难题,建立工业经济发展政策支撑体系。二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环保、土地等相关报批手续批复办理工作,尽快获得中省同意项目建设的“路条”。三是解决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落实推进工作的主体,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四是着力解决融资问题。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创新融资体系,试行设立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改善金融生态,建设榆林金融服务功能区;加快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聚合民间资本,支持工业经济建设;健全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加快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步伐,吸引外来投资。五是建立健全经济运行监测机制,完善全市经济运行监测网络体系。做好重点企业的协调调度工作,特别是加强煤、电、高耗能行业的指导协调,因应对策,采取措施,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创造条件。六是制定切实的政策措施,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全面提升转型的步伐,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七是千方百计抓好节能减排,尽最大努力确保“十一五”收官之年完成省上下达的减排任务。八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组织科技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加强校地产学研合作,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3.狠抓落实:一是大力开展“三明两创”、“作风转变年”等作风建设活动,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推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简化审批程序。进一步抓好“五个一”工作机制落实,做好重大项目的协调,特别是在项目审批、规划选址、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二是严格项目进退机制。加大项目建设督促力度,建立经济运行定期通报制度;严格实行项目退出,对批而不用,占而不建,只占资源不搞转化的项目,依法予以清退,腾出发展空间。三是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努力打造“书香榆林”,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推进社会和谐,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认真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处理,搞好安全生产,建设“平安榆林”,确保发展大局稳定。

猜你喜欢

榆林工业建设
榆林感怀
走榆林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工业人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榆林力量
——为榆林抗洪救灾而作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榆林出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