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责任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

2010-07-15刘建民杨明佳

现代企业 2010年6期
关键词:跨国经营责任

刘建民 杨明佳

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也逐步提高,不少企业率先走出国门,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跨国经营。与此经济全球化同步,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也方兴未艾,尤其是联合国在1998年开始倡导的全球契约,更是将企业能否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看成衡量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对于锐意进行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而言,能否从被动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到主动适应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趋势,从容应对由此形成的挑战,将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社会责任: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新挑战

1. 劳资层面的挑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总体格局很长一段时期都将是供过于求;再加之集体谈判机制的缺乏和社会法治化水平偏低,使得多数中国企业习惯于依赖所谓人口红利,工资偏低,劳动时间偏长,工作环境较差,社会福利不配套。但是如果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进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国家,则势必受到所在国劳工政策的巨大影响。在一些国家,代表劳方利益的工会组织力量强大,往往借助各种渠道,给企业施加压力,以改善劳工权益。这也正是上汽兼并韩国双龙汽车、首钢投资秘鲁铁矿等受挫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便是进入一些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非洲国家,尽管当地工资水平低,但是由于劳动力缺乏必要的基本训练以及文化上的差异,不少企业宁愿从中国招聘外派劳务,也不愿意实行员工本土化。这也使得这些企业倍受当地政府、工会以及西方国家的指责。因此,如何适应联合国全球契约的原则,满足所在国有关劳工方面的政策法律,学会与工会以及国际劳工组织打交道,对于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而言,不能不说是它们必须面对的第一个挑战。

2. 环境保护方面的挑战。8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方兴未艾,以绿色和平组织为代表的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影响力也日渐增多,在学术界的支持下,各种严格的环保标准相继出台,尤其在发达国家,政府制定的各种强制性环境标准对外国资本进入这些国家设置了非常高的准入门槛,而一旦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不力,不仅将受到这些国家严厉的法律处罚,而且也可能因此信誉扫地,被迫退出在这些国家的经营。即便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国际性的NGOS支持下,开始实施更为严格的环境标准,对跨国企业进行环境评估,并定期发布报告。尤其是像矿业、建筑施工等对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面临着特别大的挑战。

3. 消费者方面的挑战。生产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是企业赢利的基本途径,因此市场经济也可视为消费导向的经济模式。不过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一些企业基于成本、价格等因素考虑,结果导致对消费者的损失。就连丰田这样的跨国汽车巨头,最近也曝出严重的产品质量缺陷。中国作为工业大国,生产着最多的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消费品,因此也最容易受到来自消费者的压力。

4. 合法透明经营方面的挑战。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的历史渊源,再加之中国经济市场化后法治建设的相对滞后,中国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灰色地带较多,急功近利的擦边球多,一些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也为此付出过代价,比如在俄罗斯经营的中国贸易商,就因为长期利用灰色清关从事进出口贸易,结果当地政府进行市场整顿时,中国商户损失惨重。

二、责任意愿与责任能力的平衡:跨国经营中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原则

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发端的客观逻辑看,企业社会责任是与作为社会经济主体的企业规模日渐扩大,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日益增大,企业履行责任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步展开的。目前发达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展开,至少经历了由低到高的几个发展时期,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十九世纪前的西方企业主要承担经济责任,以满足企业股东对企业的利益要求,大多数企业对经济责任之外的社会责任既无意愿,也无行为;第二阶段,十九世纪中后期,在劳工运动压力之下,企业开始注重对劳工权益保护;第三阶段,主要指二战结束以来,企业逐步将社会责任扩展到具体的企业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客户与供应商。第四阶段,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企业将社会责任扩展到非特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开始关注环境保护、促进公正等高层次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企业责任按其内涵,通常由低至高可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等不同层次,各层次责任的承担方式要求也各有不同。其中,经济责任是基本责任,是企业生存的前提;法律责任是企业必须履行的强制责任;而伦理责任与慈善责任则是企业道德化的只有软约束但属于更高层次的责任。由此可见,尽管现代社会对所有企业都要求履行愈来愈多的社会责任,但事实上,具体到每一个企业,还必须从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出发,履行与其实力、能力相适应的社会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但是,企业在规划社会责任战略时,却可以分享一个基本原则,即企业应当在履行责任意愿和实习责任能力之间维持一个基本平衡。

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意愿,是企业必须积极回应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企业的责任期待,主动承诺在企业经营实践中尽力履行社会责任。一个企业若没有基本的责任意愿,就不可能期待这个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有多大作为。不过责任意愿,更多是企业的理想期待,企业战略安排,必须体现企业的理想主义因素,即企业理当全面回应社会对企业的所有期待,促进企业朝一个能够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的公民企业方向去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企业在制定社会责任战略时,又不能全凭理想出发,而必须考虑企业所处的实际发展阶段,以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能力。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刚刚跨出国门的中国企业,也能像老牌西方大型跨国公司那样去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对于企业而言,可行的思路或许是,在搞好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服务的前提下,由内而外地逐步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比如优先解决企业内部劳工福利问题,然后是环境问题,再来回应所在地政府、社区、NGOs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期待等等。当然这并非说,在企业能力较低时,对高层次的社会责任可以无动于衷地推卸,而是分轻重缓急、先易后难地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三、社会责任管理:跨国经营的战略新思维

环顾世界,当今全球领先的跨国公司大多将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履行视作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们不仅将践行社会责任视为企业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而且通过在企业内部设置战略管理部门,专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从这些成功企业的经验看,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战略管理的范畴,主要基于如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大幅度改善企业的公共关系形象,提升企业产品在客户心目中的美誉度,总体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尤其是在全球化的网络信息时代,企业美誉度的积累,不仅仅依赖广告投放,恐怕更依赖企业实在的社会责任履行来不断强化客户对企业及其产品的认同。其次,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有利于改变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能最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再其次,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改善企业与所在国当地社区、地方政府、NGOs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积累企业长远发展需要的人脉关系等社会资本,从而可以增大企业抵御风险、克服危机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正因为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着企业发展的全局与长远,引领着新的时代条件下先进企业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方向。因此,致力于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可以从如下几个层面,来建构其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管理架构:

1. 企业家必须从战略高度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这就要求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必须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形成观念共识,即承担社会责任大于企业而言既是企业道德法律义务,也是理性的社会资本积累,不应短视地认为社会责任开支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而逃避或被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在企业文化层面,主动增加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就彰显出企业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道德意愿,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文化理念,也在更大层次上提高了企业经营的战略目标与使命,即企业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牟利机构,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建设性的责任主体。

2. 适时利用全球性的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条约和规则,来拟定企业分阶段可以履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规范。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既有联合国全球契约的十条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则规范,也有与之对应的有关企业发布责任报告的比较详尽的所谓G3标准,还有诸如适用于制造业的SA8000标准,以及即将推出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26000。只不过企业在签署这些条约时,必须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择机而行。若条件严重不具备,与相关原则和标准还存在巨大差距,可以在条件逐渐成熟时予以考虑。有些中国企业就曾在条件不成熟时签署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后来因无力履行有关原则而被该组织除名,反而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给企业的跨国经营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3. 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机构,出台专门规则,整体上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一项组织目标的达成,既需要组织内专门机构的推动,也需要组织内其他部门的配合。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涉及到企业从设计生产到供应营销的整个环节,而且还有许多责任行为在企业日常经营之外,比如对社会重大事件的恰当响应等等,因此企业要从整体上布局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目前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存在着一些明显的误区,比如把企业社会责任看成是企业内部的党群人事部门的责任,或者只重视某些环节的社会责任,而忽略了另外一些层面的社会责任。如台资公司富士康尽管重视企业外部社会责任承担,慈善捐款踊跃,但却对企业内部劳工福利和安全生产忽略。因此,尽管企业社会责任的投资不菲,但却因为接二连三的员工非正常死亡事件,而无法在公众中建立起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方面,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特别适合解释企业适合社会责任的成效,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均衡推进社会责任,远比急功近利地在个别环节上进行社会责任建设更有价值与意义。

4. 有效利用外部社会资源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企业社会责任主体当然是企业,但是促进企业责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却是企业外部,因此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建设时,不可以关起门来封闭进行所谓社会责任建设,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优劣,是由企业之外的利益相关者来最终评判的。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时,与企业之外的各种组织有效互动,既可以更好理解外界对企业的责任期待,也可以让社会理解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的现状。比如在制定有关劳工政策时,主动倾听当地劳工组织、当地政府意见,就可以减少劳资问题上的对立,在其它社会责任议题上也应尽量如此。总之,在与外界的有效互动中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既可以让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有的放矢,同时也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改善企业的形象,提升企业的美誉度。

(作者单位:中材建设有限公司 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猜你喜欢

跨国经营责任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跨国大瀑布,一起去探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期望嘱托责任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