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时间 我的钱
2010-07-15九九
九 九
“谁都想理财,可是有时间却没有钱。只能慢慢积累,可等积累到了一定的钱,却失去了太多的投资机会,当然失去最多的是时间。所以,咱们一定要在有大量时间的时候,尽最大可能的去找钱。”
这番话出自我理财偶像之口,不是索罗斯,也不是巴菲特,她就在我身边——父亲最小的妹妹,我最小的姑姑。
被逼出来的房子
作为勉强能挤进“80后”阵营的老大姐,两年前那会儿,我在父母的催促下终于解决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在没车没房的情况下,跟老公玩了把“裸婚”。说实话,在当时我是心不甘、情不愿。可是我们都工作不久,而对高房价,在天津全额买房根本不可能,就算是贷款,也得掏出双方家人的老底儿才能抖抖颤颤地凑上首付,还是算了吧。
不买房,钱就存下来了,事后想想也没什么不好。我不时提醒自己,结了婚就要学着过日子,省下的积蓄全部存了定期,以备不时之需。而我们全部的收入都来自每个月固定的工资,于是选择了最简单实用的基金定投,作为强制储蓄的方法。余下的,一部分用于日常花费,一部分存进活期的银行卡里。坚持一段时间后,居然有了些成就感。可这时发生在老姑身上的故事,完全改变了我们理财的思维方式。
老姑大我十几岁,或许因为一直单身,丝毫没有长辈的样子。家里人个个为她今后的生活发愁,可她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尤其是一年内折腾出三套房子之后,人家生活更有奔头了。
过去,每家孩子多,最小的往往不用担心家里,属于等着被照顾的那个。老姑就是这类人中的典型。工作赚的钱全部由个人自由支配,不够花的时候,哥哥姐姐还会主动搭把手。她虽然单身,可从住单位宿舍换到两室一厅的商品房压根儿没费劲。钱多的花不完时,就学人家炒炒股,关心关心投资市场。谁也没料到,我结婚那年,她把住的好好的房子卖了,拿着九十多万卖房款,一口气贷款买了一套外环线房,一套精装的酒店式公寓和一套离公司近、离市区远的低价小户型。一卖三买恰好踩在房价阶段调整高卖低买的点子上。
从前,家里人凑到一起就“围攻”老姑,说她老大不小了要家庭没家庭,要事业没事业,和她一年进公司的同事,大小都是个领导了,唯独她还是个坐办公室的办事员。现在大家再这么说她,她也有底气反驳了:“我当再大的领导,指望那点工资能买几套房啊?何苦勾心斗角地往上爬!”按老姑的想法,与其把时间花在如何升职加薪上,不如多研究研究股票、房子。
那会儿,看房、谈房就是老姑最大的生活乐趣,哪开了新盘,一提名字,她准能说出个一二。不过,买了三套房,每月还给银行的按揭也到了老姑的承受极限,再怎么看,也只能是过过眼瘾。直到听说我结婚还没买房,她终于找到了目标,一见面,就拉着我跟老公滔滔不绝地推荐房源,好像我们马上要出手似的。
听得我不好意思了,搪塞到:“我们哪能跟您比呀,我俩没钱。”
不说不要紧,一说老姑急了:“没钱?没钱找你们爸妈想想办法呀!对了,你们不是还有公积金吗?”
“刚上这么两年班,公积金卡里也没多少钱。”老公说。
“嗨,要的不是钱,主要是贷款的权限!放着不也是放着吗?现在这么好的市场机会你不把握住,就等于浪费!等到你们自己攒够钱买房,到时候市场不定是什么形式了。买不了大的,先买套小的,像你们这种买第一套房的,首付没多少。”
听老姑这么说,我突然想起一件事,问老公:“你以前不是说,你们公司能给没有房的新员工10万块的低息贷款吗,现在你还能申请吗?”
“哦,那是当时招聘签协议时公司为拉拢人才提出的一项优惠政策,我应该还符合条件,可以申请吧。”老公也想起来了。
听说有这事,老姑更兴奋了:“有这么好的政策你怎么能不利用呢?想当初我想破脑袋到处筹钱,你们可倒好,钱送到跟前却不要。”
就这么着,我们把能利用上的资金和备选的房源对号入座,在老姑的“逼迫”下,一套房子写在了我们名下。
钱动不起来就是死钱
买房这件事让我们觉得:钱,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这个“挤”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无非就是借。
之前,总以为买房对我们来说还是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我们宁可接受“裸婚”,也不敢提及房子。之前,总以为自己在消费方式上为婚后做出的改变是牺牲性的,以我们微不足道的收入能按时有固定的剩余已经很了不起了。而这些想法,都在买房之后起了变化。
老姑的三套房买的一气呵成,我们在她的指导下,也没容过多犹豫,房子买后没多久,市场就出现量价齐升的势头。就像老姑说的,理财最悲哀的事情是当一个人有投资机会的时候却没有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流失而无能为力。庆幸这种悲剧没发生在我们身上。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大家聚会时的话题再也不是某某班上的帅哥了,而是结婚、买房、生子。后来,我也作为有房族,出现在毕业五年后的同学会上。
“某某终于跟某某结婚了,现在跟我住一个小区,总能见到。”
“某某,你们把房买在哪?”
“高层有一点不好,就是公摊面积大。某某,你们房子多少平米?”
……
围绕着房子的话题引出一连串儿的交流,直到:“某某,我当初也特别喜欢你们那小区,你们是全款还是按揭?”
我看见被问到的女同学脸一下红了。
对我来说,现在能有一套房子写在自己名下已经是件很幸福的事了,还没把要求定得高到没有贷款的程度。而事实上,我身边很多朋友也都是靠银行借贷买到了房子。不过,我发现,他们并不认可银行的这种借贷,甚至显得深恶痛绝,从骨子里认为借钱是件很不光彩的事情,更认为每月白白给银行那么多利息太不值,都想着节衣缩食,提早还贷。
而从老姑身上,我继承了与这些人最大的区别,我开始相信,合理的借贷是一种很好的理财方式,因为通胀是不争的事实。比如,老姑完全可以利用买第三套,甚至第二套房子的钱提前还贷,可是那样她自住房子资金的占有率就太大了,不能产生任何收益。钱动不起来就是死钱,只有动起来才是活钱。即便我有能力全额买房。恐怕也不会全额支付,因为到时候,我们也许已经没了时间。
借贷不忘成本观念
可以说,我们在买房的问题上,走了一段捷径,跟我们最初的预期相比,提前了5年、10年,或许是更长时间。不过,买房对于我们来说,机会不常有,条件更是不常具备,日常理财还是要依靠这种思维方式去拓展更常规的渠道。
年轻时,我们有时间,有激情,可是我们缺少本金。当一个相对明显的投资机会显现时,比如接近底部的股市,你是不是依旧只会说:如果这个时候我有钱就好了。或者是不是只会羡慕别人的高薪或是有一个多金的老爸?可你有没有想过,问题的关键不出在我们没钱上,而是你没有好好的想过如何解决你没钱的问题。当然,我是不赞同借钱炒股的,因为借钱炒股这种事情风险太大了。借钱有成本,炒股有风险,要平衡好其间的关系,知道孰轻孰重,否则就是自杀式行为了。
最近,我迷上了信用卡这个理财工具。我按照对账日的不同办理了两张信用卡,一张对账日是9号,一张是28号。家里的日常消费,但凡可以刷卡的,我从来不付现金。月末到月初时主刷对账日28号那张,月中前后主刷对账日10号那张,这样做可以最大化的享有免息期。时间就是金钱,我就利用“省下”来的现金买些理财产品,大市不被看好的时候也可以买些货币基金,最起码能赚个块八毛。
一开始,见我为周转这些资金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老公就嘲笑我:“为了那几块几毛的,值得吗?”
他哪知道,其实赚这点钱倒不是目的,最关键的是我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时间就是金钱的意识,从中体会时间与本金对于理财的重要性。
当然,借钱也是有成本的,除了投资风险外,利息支出也不容忽视。同样的一万元,存在银行会有利息收入,投资在股票上会有不同的红利。而向银行借一万元,就要负担利息。所以负债也要依据成本高低来分配负债的比重。降低利率较高的负债金额,控制自己的负债比例。不过,有时候相比较于货币的贬值与投资机会的显现,我认为有些利息支出是值得的。
我的这种理财,或者说是在管理负债,买房也好、日常投资也罢,让我越来越体会到,成功的要诀不全在于具备多么高深的专业知识或是多么丰富的理财经验,而是在于成本观念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