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市长家族的致富路剧本总是雷同等
2010-07-15李晓亮等
李晓亮等
女市长家族的致富路剧本总是雷同
李晓亮
权力精英演绎创富神话,权力与财富并蒂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案例,我们已见过不少了。近日,广东中山又出一例:中山市长李启红因涉嫌严重经济违纪落马,李启红被曝家族财富达20亿。
与以前案例稍显不同的是,李启红“双规”,对中山政坛貌似影响不大,而李氏家族却深受牵连。事发后,李启红夫妇,李的一个弟弟、弟媳和妹妹都被带走调查。
知情人透露,李氏家族兴衰,系于李启红一身。生于斯长于斯的李启红,在成为一市之长时,其家族也随着她攀上权力巅峰而臻至鼎盛。如今,随着市长权力的消失,一切又无声坍塌。
此案最令人震惊之处,不在于20亿的巨额身家,而是“一人得道家族升天”的创富模式,是财富神话随权力内核停转而坍塌的痛心现实。因为这其实就是权力失范、监督失效的别称。李启红家族的数十亿财产,未必有坦荡地经受民众检视的勇气。这一点,从李启红下课四位至亲随即被查,就可倒推出来。李家的房企“中山五建”(仅是三级资质的私企)雄踞一方傲视群雄,几乎无敌于中山,这在当地已是公开的秘密。其生意都和李启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业内人士也称,没有特殊的背景有力促成,是不可想象的。
李启红本身学历很低,公开讲话若无秘书讲稿甚至都会语无伦次。如此学识,竟能成为雄霸一方乃至全国闻名的“品牌市长”,而且这位市长还全然“不避嫌”,让家族财势跟着自己的权势崛起,称雄中山;李家家族产业运营与李启红权力运作之间的关联,在民间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但直至东窗事发,却仍没引起当地监察机构和上级相关部门的重视。不知任人机制、干部考核机制和反腐机制,该如何反思此事?
不能怪我们官场小说看多了,因为无数新闻事件现实案例一再证实,各种官场潜规则并非子虚乌有,而是客观存在。李家在当地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多半归功于李启红在中山盘根错节的裙带关系,以及在中山政商两界严密、庞杂的关系网。现行制度设计中“避籍”、“避亲”、“避差”的回避制度,虽不完善但也不缺位。可是李启红却能很轻巧地“回避”了这一回避制度,显然不是机缘巧合就能搪塞和解释的。
李启红从走红官场到跌落权力神坛的过程中,有无幕后“贵人”的相助,有无强硬后台的支撑,有无同僚之谊的帮衬?似乎都不得不打一个问号。现在,据说只有李启红一人涉及经济违纪,当地政坛却几乎毫发无损——但愿中山是个例外,不会有后续的“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恶俗套路上演。
有多少行业秘密未“意外”曝光?
鱼烟罗
据新京报报道,数以万计的雏公鸡刚离开孵化室,未及进食便被以几分钱的价格运往黑作坊,去头剥皮后,这些雏鸡“变身”麻雀再被出售。据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介绍,麻雀属于保护动物,严禁宰杀和贩卖。多家孵化场表示,雏鸡肉被当成麻雀出售“是行内公开的秘密”。
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很多人在担心黑作坊的卫生条件堪忧时,我却感到毛骨悚然一刚刚离开孵化室的新生命,就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残忍地剪去头颅和双腿。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欺骗消费者,这种非法行径却长期存在,成为公开的行业秘密。但我们的有关部门,却似乎还“蒙在鼓里”,真令人嗟叹。
回过头来想想,也不知道有多少所谓的行业秘密一次次地被“意外”曝光了。前年,毒奶粉事件一个月后,三聚氰胺再惹祸。如果不是香港“意外”地检测出内地产鸡蛋含三聚氰胺,“意外”地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暴露了动物饲料添加三聚氰胺的“行业秘密”,社会恐怕还是不明所以。与之类似的还有“地沟油”。同样道理,倘若没有“意外”发生,大抵很多人还是会笑吟吟地吃着被忽悠成麻雀的雏鸡而不自觉。
这样的“意外”令人惊讶,这样的“意外”更令人沉重和愤怒,试问商业道德何在?请问市场监管何在?这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试问算不算是市场监管者的耻辱?
有多少行业秘密还要“意外”曝光?期盼有关部门不要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了,而是要把监管职责内化为监管动力,强化责任,让所有侵犯公共权利的商业劣行和行业秘密无所遁形。
凭什么拿税收当企业高管的“奖品”?
张魁兴
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有7个省级和59个省以下地方政府及开发区为吸引投资,自行出台税收减免和先征后返政策,或以政府奖励、财政补贴等名义将税收和土地出让金等收入返还给企业,涉及金额125.73亿元;有4个省级和10个省以下地方政府及开发区以购房补贴、购车补贴和人才奖励等名义,向2万多名企业高管返还个人所得税4.63亿元。这是国家审计署近日公布的相关审计调查结果。
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公民越来越关注税收去向,作为税收管理部门本应依法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然而,现实与期盼相反。广受公众诟病的三公消费是一笔糊涂账,地方政府还乱用奖励权,把全民的税收当作自有奖品随意“恩赐”企业和高收入者——税收是纳税人的血汗钱,本应用于公用事业以及与公用事业有关的服务部门或人员,而不是用于奖励企业和高收入者。
不足额纳税是违法行为,可是由于税收制度设计的缺陷和征管不力,目前应纳税额越大的企业和高收入者逃税越严重。在这种语境下,政府本应完善税法加强征管,特别是要尽可能地减少企业和高收入者的避税或逃税额。况且,当今的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已高于国际警戒线,中国的富翁数已是世界第一,我们的制度设计理应“劫富济贫”,可是,一些地方政府却在劫贫济富,用本应扶助穷人的税收奖励富人。地方政府有减免和先征后返税收的权限吗?有返还个人所得税的权限吗?是的,有些税收是不用上缴中央财政,归地方政府所用,但依然是国家税收,不是地方想减就减、想奖谁就奖谁的。
乱用税收不只是监管不严的问题,而是违法违规问题。对审计署审计出来的违法违规问题,有关部门应立即跟进,追缴、问责、整改,绝不能不了了之。把税足额收上来,把税用之于民,是政府最大的任务,绝不能听之任之。
“利润侵蚀工资”必须改写
朱四倍
6月3日,北京市人保局发布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方案,涨幅达20%。此前,已有11个省区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李滨生表示:“提高职工工资标准,有利于改变‘利润侵蚀工资现象。”
建立最低工资标准的合理增长机制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消除“利润侵蚀工资”现象的必然。
首先,在最低工资标准中,最该关注的不应是“最高一档的最低工资标准”,而应是“最低一档的最低工资标准”。最短的木板决定了木桶的容量,最低一档工资标准决定了该地区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
其次,应制定最低工资制度的
合理增长机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应让推动经济发展的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底层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所以,应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增长机制,不仅能保障劳动者权益,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而且能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再次是建立强制机制,提高企业对最低工资制度执行的自觉性。通过给予遵守最低工资制度、尊重劳动者权益的企业相应的经济和精神激励,而对不遵守相关法律、侵害劳动者权益的雇主以经济或精神惩罚,使保护劳动者权益与雇主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融。
最后是强化工会组织的代表和维权功能,提高集体谈判维权能力。
目前,一些企业采取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定额等方式来规避最低工资制度,使其在执行中异化——最低工资标准往往成为最高工资标准。正因为如此,各地上调最低工资给了公众期待,也难免让人产生忧虑。消除“利润侵蚀工资”现象,就必须警惕某些企业的这种本能冲动。
统计大检查玩真的还是玩假的
江潮
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当下正紧锣密鼓地展开,GDP等指标将是检查的重点内容。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2日对媒体表示,这次大检查“要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理一批顶风作假的责任人,坚决遏制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现象,进一步净化统计工作环境”。
“处理一批顶风作假的责任人”,此语颇堪玩味。“处理一批”显然不是“处理两批”、“处理三批”,“处理一批”之后还有没有第二批、第三批呢?为什么不能“发现一个处理一个”,非要集中“处理一批”呢?而“顶风作假”四个字则又告诉我们,并非所有的作假者都有被“处理”的风险——只要不顶“执法大检查”这个“风”,就没事。
如此大检查,既然不“惩前”,也就难“毖后”。据报道这次“大检查”还设置了四个“阶段”——5月中下旬是“宣传动员阶段”,6月是“自查”阶段,7、8月是“抽查”阶段,9月是整改和总结阶段。“自查”了“自纠”了,不知道到“抽查”的时候,还能查出什么弄虚作假的事情。有网友说得好,“自查”就是督促你把“假”造得更真一些,让你查都查不出来。还有网友担心这种“运动式大检查”,不仅难以遏制弄虚作假,还可能劳民伤财,甚至制造出一些临时机构,比如各级政府都可能设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以及“办公室”,以及组长、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副主任——他们的主要职能之一是接待上一级的检查组,让他们吃好喝好玩好游好,而且满载而归。
执法大检查若要玩真的,就应该把这些“阶段”统统取消,而多做一些突击检查或者让检查成为一种常态;也已有评论指出,统计打假必须放开舆论与大众的参与,缺少外部监督的“自查自纠”其实就是“自娱自乐”。
现行的统计体制决定了各级统计机构利益的一致性,并进而决定了上下级式的检查往往流于形式。以GDP数据而论,县长需要一个好的数据证明自己的政绩,他的上一级的市长同样需要,市长需要的数据哪里来?就是各个县区GDP的总和。而按现行《统计法》,统计局虽属“独立”的机构,但统计局局长的权力则来自于党委与政府。事实上,通过数据造假为长官粉饰太平,已成为一些地方统计机构的主要功能之一。归根结底依然在体制,要终结统计造假,就必须进行统计体制的改革。
不知到了总结阶段的9月,将会有一批怎样的“责任人”受到处理——会不会只是一些基层工作人员,有没有局长,有没有县长与市长?有人说国家统计局也有人发布不实数据,是不是同样需要对其进行责任追究?若是执法大检查只玩假的不玩真的,不如不玩!